• 25阅读
  • 0回复

一曲《鞍钢宪法》的凯歌——记鞍钢发电厂改造“老、大、洋”设备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0-04-07
第4版()
专栏:

一曲《鞍钢宪法》的凯歌
——记鞍钢发电厂改造“老、大、洋”设备
鞍钢发电厂是个有五十年历史的老厂,担负供应鞍钢生产用汽、用风和用电的任务。这个厂大部分是外国三十年代“老、大、洋”设备,耗煤量大,热效能低,生产技术落后。革命工人早就要求改造这些陈旧的设备。但是,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及其在鞍山的代理人,推行修正主义的“马钢宪法”,鼓吹
“外国东西,中国人不能动”的洋奴哲学,压制工人的首创精神,严重阻碍了生产的发展。
在伟大的《鞍钢宪法》十周年前夕,厂党委和革委会在驻厂解放军支左人员帮助下,放手发动群众,开展革命大批判,对三十年代的九号炉进行了技术改造,节约了大量煤电,使蒸汽生产能力提高了三倍半。
对九号炉进行技术改造,一开始,就有两种主张。
有的领导成员依靠老工人、革命技术人员、革命干部三结合小组,在充分发动群众的基础上,经过反复研究和计算,拟定了一个方案:改造九号炉,比原设计能力翻一番,每小时生产蒸汽一百一十吨。
有的领导成员和一些技术人员,却采取关门设计的办法。认为生产能力不能超过原设计能力限定范围,提高到设计能力就是先进水平。他们提出了另一个方案:改造九号炉,使每小时生产蒸汽达到六十吨。
两个方案,到底哪一个方案比较切合实际,比较科学呢?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遵照毛主席关于“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的伟大教导,把革命干劲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厂党委和革委会决定先在八号小炉上进行试验。革命工人代表、党委领导成员同老工人一起,钻进炉体,调查研究,找出改造设备的技术关键,并动手改造了八号小炉,否定了所谓不能超越原设计能力的保守“参数”。
八号小炉的试验,给九号大炉的技术改造打开了大门。为了统一认识,促进技术改造,厂党委和革委会把两个方案交给群众讨论。他们采取辩论会同现场调查相结合、革命大批判同落实生产任务相结合、领导与群众相结合的方法,召开一个有五百人参加的辩论会。很多老工人、技术人员和革命干部都指出:“六十吨的方案不涉及炉体改造,只要注意检修、加强管理就可以达到,因此,它是一个保守的方案。”
有的同志说:“一百一十吨的方案,要增加大量的水冷壁管和改造一系列附属设备,困难较大,条件较差。”大家批驳了这种观点,指出:“根本条件是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人。我们应当改造落后部分去适应先进部分,不能叫先进部分去迁就落后部分。”
辩论会开成了誓师大会,调动了一切积极因素。一个具体困难提出来,群众就提出解决的办法,并当场把任务领回去。一个“出汽多、速度快、质量好、烧煤省”的改造九号炉的决议,就这样落实了。
用什么办法改造旧设备?靠少数人冷冷清清地干,还是大搞群众运动?这是两条路线的斗争。实践证明,把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同广大群众见面,为广大群众所掌握,同时,抓住生产上的关键问题,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这是多快好省地进行技术改造的好办法。
改造九号炉,为了抢时间,要在一百平方米宽、二十九米高的炉子上集中几百人,炉内外分十三层同时作业。有人认为,这样做,会搞乱生产秩序。事实证明,广大革命工人在工作中,互相帮助,关心别人比关心自己为重,秩序井然。他们说:毛泽东思想统帅的群众运动,是最科学的生产秩序。
改造九号炉,按照过去的办法,光改炉设计就需要绘制五百多张图纸,要半年多的时间。但是群众运动带动了设计革命,以老工人为主体,有革命技术人员和革命干部参加的“三结合”小组,进行现场设计,边设计边施工,只用几天功夫,画了十几张图纸,就满足了施工的需要。在改造“汽水分离器”时,技术员翻尽资料都没有找到答案。一个老工人按磨米机的构造原理提出一个示意设计方案,经设计人员计算、补充,终于设计出“旋风子汽水分离器”,解决了技术难关。
改造九号炉,需要铸造上吨重的喷火嘴。有人认为,铸造这样大的部件,本厂没条件,不好办。翻砂班工人学习毛主席关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伟大教导,狠批刘少奇的“洋奴哲学”、“爬行主义”、“专家治厂”等反革命修正主义黑货,用蚂蚁啃骨头的办法,经过六天六夜奋战,终于造出了四套上吨重的“旋流式喷火嘴”。
通过改造九号炉,这个厂的领导班子尝到了落实《鞍钢宪法》的甜头,他们的体会是:
(一)只有坚持无产阶级政治挂帅,加强党的领导,用毛泽东思想统帅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才能保证企业的无产阶级政治方向,才能充分调动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促进生产的飞跃发展。
(二)领导班子革命化,只有在斗争中化,在群众中化,在劳动中化;领导成员要亲临三大革命斗争的第一线,把自己摆进去,才能懂得和领导工业生产领域中的两条路线斗争,才能促进社会主义企业革命化。
(三)只有全心全意地依靠工人阶级,放手发动群众,大搞群众运动,才能把毛主席关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伟大方针落实到基层,才能使社会主义工业企业成为无产阶级专政的坚强阵地。
鞍山市革命委员会报道组
《辽宁日报》记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