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6阅读
  • 0回复

农村商业战线上的一面红旗 记河南林县石板岩供销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0-04-14
第1版()
专栏:

农村商业战线上的一面红旗
记河南林县石板岩供销社
河南省林县石板岩供销社自建立以来,在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指引下,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在激烈的阶级斗争和两条路线斗争中,它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为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繁荣山区经济,作出巨大贡献,成为农村商业战线上的一面红旗。
毛泽东思想照亮了前进的道路
石板岩供销社是太行山深山区石板岩地方的贫下中农,在土地改革以后,自己筹资金、自己派人开办起来的。供销社的工作人员怀着“翻身不忘共产党,幸福不忘毛主席”的无产阶级感情,肩负着阶级兄弟的委托,遵照毛主席关于“发展经济,保障供给,是我们的经济工作和财政工作的总方针”的教导,常年累月,担着一副货郎担,爬山串村,送货上门,收购到户,勤勤恳恳为群众办事。
正当石板岩供销社沿着毛主席指引的航向胜利前进的时候,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及其在商业部门的代理人,大肆贩卖“利润挂帅”、“业务第一”等反革命修正主义黑货,干扰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这股邪风一度使石板岩供销社的工作受到一些影响。当时,供销社有个别行政领导人认为,自己是先进单位,应该把指标订得高高的,利润完成得多多的。有的人则主张下功夫苦练什么“一口清”,“一秤准”。
这个问题,引起了供销社党支部的高度重视。党支部领导成员带着问题学习了毛主席的教导,认识到是突出无产阶级政治还是突出业务,这是关系到供销社走什么道路,坚持什么方向的大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们组织供销社全体人员反复学习毛主席关于“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的教导,使大家明确了:少数人员中一时出现了上述不正确的思想和做法,主要是由于在工作中没有坚持突出无产阶级政治,没有坚持学习毛主席著作。不少人深有体会地说:“我们办社会主义商业,绝不能埋头业务,不问政治,只看钞票,不看方向。我们每走一步,都要看看是否走在毛主席指引的道路上。”
从此,这个供销社的工作人员,对毛主席的无产阶级感情更深,学习毛主席著作的自觉性更高了。他们建立了学习毛主席著作的制度,并且做到时间紧挤不掉,任务重冲不掉,保证在任何情况下都把学习毛主席著作放在首要位置。自这以后,他们坚持社会主义方向风吹不转向,浪打不动摇。
在三年自然灾害我国国民经济遇到暂时困难,刘少奇大肆兜售“三自一包”等反革命修正主义黑货的时候,阶级敌人煽动石板岩供销社把从山区收购起来的土、副产品拿到自由市场去出售。但是,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石板岩供销社工作人员,心明眼亮,坚决地抵制了这股歪风。他们说,毛主席教导我们,“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社会主义商业的方针是发展经济,保障供给,决不是为了赚钱牟利。在这三年中,石板岩供销社每年从山区收购干鲜水果和名贵药材上百万斤,全部交售给国家,年年完成了国家的收购计划。
为了巩固农村社会主义阵地,石板岩供销社不但认真做好供销工作,还积极帮助社、队发展农业和集体副业生产。石板岩公社的车佛沟大队,在海拔一千八百米的南山大脑上,有三百多亩荒地可以种植珍贵药材。供销社了解到这一情况,立即组织了一个调查小组来到车佛沟大队。经过调查和同贫下中农商量后,建议大队办一个药材场,既有利于改变山区面貌,又可以发展集体经济。
车佛沟大队采纳了调查组的建议,挑选了十八名贫下中农社员,在南山大脑上办起了一所“五·七药材场”。药材场办起后,供销社更是多方面积极支援。需要药苗,供销社的采购人员不远千里地爬山涉水到外地购回;需要养猪,供销社的干部就翻山越岭把仔猪背到药场去。在供销社的帮助下,“五·七药材场”越办越好,沉睡千年的荒山野岭变成了车佛沟大队发展农副业生产的基地。仅去年一年,药材场就收获粮食六千多斤,蔬菜三万斤,栽了一千六百棵苹果树,培植了四十多种药材,共收入六千多元。
开办“五·七药材场”,只是石板岩供销社帮助山区人民发展生产的一个例子。多年来,供销社帮助石板岩公社各生产队发展了二十几项集体副业生产,为发展农业生产提供了大量资金,为国家需要的土、特产品开辟了来源,有力地支援了祖国社会主义建设。山区人民都赞扬石板岩供销社
“路子走得对”,供销社的人员则满怀激情地说:“是毛主席的思想照亮了我们前进的道路!”
按“老三篇”办事,照“老三篇”做人
石板岩供销社的工作人员在学习毛主席著作中,把“老三篇”当作座右铭来学。他们人人身不离“老三篇”,活学活用,响亮地提出:按“老三篇”办事,照“老三篇”做人。张思德、白求恩、老愚公三个光辉形象是他们人人学习的榜样,“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成为指导他们行动的准则。
石板岩地方群山环抱,峰峦重叠,抬头是悬崖绝壁,举步是羊肠小道。在这样的条件下,不论是赤日炎炎的盛夏,还是冰天雪地的寒冬,供销社的人员总是坚持担担上山,送货上门。
一次,供销社的同志到郭家庄大队去送货,看到这个队里有一张步犁因为一个螺丝钉损坏了不能使用,供销社又没有这种螺丝钉。
第二天,供销社的同志买回了螺丝钉,送到生产队。贫下中农齐声赞扬说:“供销社给群众办事,比俺们自己去办还牢靠。”“供销社真是办到俺们贫下中农心坎上了。”
今年二月下旬的一天,座落在海拔一千多米山峰上的大王相生产队,给供销社打来个电话:“为了夺取今年农业新丰收,明天俺队开始劈山修渠,急需五百斤炸药。”供销社立即答应准时把炸药送到水利工地。可是,就在这天晚上,一夜之间,太行山里白雪皑皑,银峰高耸,山间羊肠小道被冰雪封盖了。
怎么办?供销社革委会作出决定:越在困难的时候,我们心里越要有群众,千辛万苦也要坚持按原计划把货送上山。共产党员、革委会主任李林洹立即带领四名营业员担着炸药和导火线出发了。
通往大王相生产队的山路,是一条出名的险路,遥遥望去,羊肠小道象天梯一样挂在直插云霄的悬崖绝壁上。山高、路窄、冰滑,他们每人又担着百斤重的炸药和导火线,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极大的辛苦。但是,石板岩供销社工作人员牢记毛主席的教导,以张思德、白求恩、老愚公为榜样,越是艰险越向前。李林洹和大家一道,一面高声朗诵着毛主席语录:“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一面一手紧握扁担,一手攀着绝壁上的树枝,一步步不畏艰难地往前迈进。经过四个多小时的艰苦奋斗,他们终于把货送到了大王相生产队。许多老贫农感动地说:“旧社会十冬腊月,地主的狗腿子上山讨账逼债;投机奸商上山敲诈勒索。眼下大雪封山,你们送来了生产物资,咱们的供销社,真是一个心眼为人民。”
在思想上筑起一道防腐蚀的铜墙铁壁
有了革命化的人,才能走革命化的路,办好社会主义商业。石板岩供销社的工作人员,认真学习毛主席的教导,不断增强阶级斗争观念,时时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袭击。他们用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武装自己,在思想上筑起一道防腐蚀的铜墙铁壁,一次又一次地击败了阶级敌人的糖弹进攻和资产阶级思想的侵蚀。
革委会主任李林洹同志就是一个“香风”吹不倒,“糖弹”打不中的坚强战士。一九六二年春天,一个坏分子到供销社来想抢购一批商品,搞投机倒把,当场被李林洹顶了回去。过了几天,那个坏分子趁李林洹不在家,偷偷摸摸把一篮土豆送到他家里。李林洹回家听说这事后,决定把这件事作为反面教材,在供销社全体人员中进行一次防腐蚀的教育。
第二天一早,那个坏分子又找上门来。李林洹见到后,厉声地对他说:“快给我滚开!你想用这一招来拉拢我,算瞎了眼。”说着,就把那篮土豆扔出门外,吓得那个家伙赶快拾起土豆篮,灰溜溜地逃跑了。
当晚,李林洹召开了全社工作人员大会,向大家谈了这件事的经过。他对大家说:“投机倒把分子给我们送来的不是一篮土豆,而是资产阶级的‘糖弹’,是甜嘴断肠的‘毒药丸’!对于这些破坏社会主义商业的坏家伙,咱们可要百倍提高警惕,决不能上他们的当。”
在李林洹的带领下,供销社的工作人员都十分注意树立社会主义商业工作者廉洁奉公的优良作风。
有一次,一个收购员的姐姐赶着一头猪到供销社出售,上秤一称,离国家规定的收购标准还差六斤。他姐姐说:“我急着用钱,你把秤稍微抬高一下就过去了,何必那样死抠呢!”这个收购员立刻坚定地说:“供销社的人那个没有个‘三亲六故’,如果都为照顾亲友关系而破坏国家的收购政策,那社会主义商业还能办了吗?咱们办事决不能损公利私。”他姐姐听了这席话,当场作了自我批评,把猪赶回家去,又喂了半个月,直到这口猪达到了国家收购的标准后,才赶到供销社来卖掉。
石板岩供销社工作人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廉洁奉公的思想品质,获得了山区人民极大的信任。每当收获季节,经常可以看到这样动人的景象:社员们把一担担、一筐筐的山楂、黄梨、苹果、花椒送到供销社,打个招呼扭头就回生产队忙生产去了。他们把过秤、评级、计价等手续全部委托给供销社收购人员办理。最后,由供销社的人员把收购的款项存到银行里去,待到上山送货时,再把存款的单据交给生产队。供销社和群众建立了血肉的关系,当地群众把供销社称为“山里人心上的供销社”。
一根扁担闹革命的精神代代相传
石板岩供销社开始创业时,全部资金不足一百元,用具只有“四大件”:一条扁担,一盏油灯,一个算盘,还有从山神庙里抬来的一张供桌当作柜台用。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提高,供销社的任务日益繁重,规模也日益扩大。建社初期只有一个门市部,现在增加了十六个分销店和代销点,人员由四人增加到三十多人,自有资金扩大到八万元,每年购销总额达八十万元以上,商品由四五种发展到两千多种。但是,千变万变,石板岩供销社坚持沿着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办社的方向没有变,工作人员艰苦奋斗的思想作风没有变,“一根扁担闹革命”的精神没有变。
供销社的党支部遵照毛主席关于“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与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不能脱离的”这一教导,平时十分重视对工作人员进行保持艰苦朴素作风的教育。有一个时期,社里少数人见到许多门市部都有玻璃柜台,便想把门市部现有的用土坯砌成的柜台拆掉,拿出二百块钱,换成玻璃柜台。他们说:“土坯柜台太土气了,现在家大业大,换一个玻璃柜台没有问题。”但是,党支部却把这事看得很重,认为这是一些人头脑中艰苦奋斗的观念薄弱了的反映,如果不及时指出,发展下去,可能使一些同志思想变质。党支部组织全社人员,带着换不换柜台的问题学习了毛主席关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的教导。经过学习、讨论,大家认识到,为人民服务不在柜台好坏,而在于思想觉悟高低。头脑里有了毛泽东思想,土坯柜台照样可以搞好工作。原来主张换玻璃柜台的人受到了很大教育,他们深有感触地说:“摆阔气,图享受的思想多一分,艰苦奋斗的思想就少一分,忘掉了艰苦奋斗,就会走到邪路上去。”
由于党支部对保持艰苦朴素作风的教育抓得紧,这个供销社已经用了多年的一盏煤油灯现在仍然完好无损;建社时的那个算盘至今还在用;办公室和门市部都挂着一个“聚宝箱”,一片废纸,一个旧钉,一截断绳都收到里面,能派上用途时,就拿出来用;创业时的一条扁担,成了社里的“传家宝”,老一代工作人员一直在用它,新来的人进社后,就让他用这条扁担担货郎担上山。
年近半百的李林洹是供销社坚持艰苦朴素作风的带头人。他二十四年如一日,经常和大家一道挑货郎担上山下乡,见困难就带头闯,遇险路走在前。有一次,李林洹在县城开完会,天已经很晚了,县里安排好让他第二天一早搭汽车回去。但是,李林洹却说:“汽车上多坐一个人,就少运一百多斤货,我还是老规矩,爬山担担。”说着,他拿起扁担到食品公司去买了五头仔猪,连夜爬过一千多米高的大山,担回供销社。在李林洹的带动下,供销社的工作人员每当出山购货、开会或回家探亲,总是出山时挑山货,回来时捎商品。
一年前,一批青年人来到石板岩供销社工作。开始,他们以能够到这个先进单位工作而感到高兴。可是,时隔不久,有些人动摇了。他们想:石板岩出门爬山,爬山还要担担,夏天有时雷雨交加,冬天地冻路滑,就是好天也是一身汗两手油。这样干下去,啥时是个头?
李林洹和革委会副主任原耀宗发现了这些活思想,便组织青年们到山前参观阶级教育展览馆。他们踏着解放前山区人民逃荒要饭走过的羊肠小道,边走边讲贫下中农在旧社会里,受地主压迫和奸商盘剥的悲惨情景,讲得青年们流下了眼泪。回来后,党支部又向青年们介绍了供销社一根扁担的创业史。李林洹语重心长地对青年们说:“我们爬山担担是为了革命,为了贫下中农阶级兄弟。我们把商品一担一担挑上山,体现了毛主席对山区人民的关怀;把山货担下山,表达了山区人民对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担担虽苦,可苦中有甜啊!”经过这番教育,青年们的阶级觉悟提高了,纷纷表示一定要不忘阶级苦,牢记血泪仇,踏着老一代人的脚印,走一辈子艰苦奋斗的路。
现在,石板岩供销社党支部和革委会已订下了一项制度:新来的工作人员都要先上三堂课:一是进行阶级教育,二是学习“老三篇”,三是讲艰苦奋斗的创业史。他们决心把一根扁担闹革命的精神代代传下去。
全国供销总社调查组
林县革委会通讯组
新华社记者
(本报有删节)(附图片)
石板岩供销社的同志在朝阳大队和贫下中农一起学习毛主席关于“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的伟大教导。 新华社记者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