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7阅读
  • 0回复

革命者要敢于破“顶”而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0-04-23
第3版()
专栏:

革命者要敢于破“顶”而上
廊坊公社蔡豆庄大队党支部书记 高春山
干革命没有止境,发展生产没有尽头 河北省安次县小评论选登
生产有没有“顶”?在我们大队有两种说法:一种人说没“顶”;一种人说有“顶”。这场辩论已经持续了八年之久,但是在个别人的思想上至今还没得出结论。是没有分出高低吗?不是,后一种人在八年里已经认了八次错,但是,他们正象毛主席所说的:“一种新事物出现,他们总是不赞成,首先反对一气。随后就是认输,做一点自我批评。第二种新事物出现,他们又按照这两种态度循环一遍。以后各种新事物出现,都按照这个格式处理。”现在,就让我从头讲讲这场辩论的经过。
过去,我们大队是个“吃粮靠国家,花钱靠救济”的落后队。一九六二年,广大贫下中农排除了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鼓吹“三自一包”黑货的干扰,沿着毛主席指出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战天斗地,奋发图强,夺得了一个空前大丰收,摘掉了缺粮队的帽子。这时,有些人就说:“这回差不多了!”广大贫下中农却说:“不,还差得多,咱们过去吃了国家那么多粮食,刚刚不缺粮,怎么就能说差不多!革命没有完,还要朝前走。”广大社员发扬了继续革命、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改造了百十亩沙碱地。到一九六四年,粮食亩产突破了三百斤,总产增加了五万斤。那种“差不多”的思想虽然在事实面前没有冒出来,但是,时过不久,有这种思想的人,变变“台词”,又弹起了老调。然而在下一年的场头上,粮食又增产了,目瞪口呆的仍旧是他们。
一九六七年,在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推动下,我们这个水少地薄的蔡豆庄,粮食亩产又跨过了四百斤大关。那些人又出来说话了:“这回可实在不简单了,咱们村要水没有,要地地薄,能保住四百斤就够瞧的了,不要好高骛远了!”一句话,还是“到顶了”。贫下中农回答说:“没水靠干,地薄能变,离‘够瞧的’还远着呢!我们就是要‘好’社会主义之高,‘骛’共产主义之远。”这一年,我们在毛主席的“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战略方针指引下,平整土地,开渠治水,打了八眼机井,大搞园田建设。一九六八年又一次创造了新纪录,粮食亩产超过了五百斤。
一九六九年,我们在制订增产计划的时候,有些犯了老毛病的人又提出了一个“保五百”的口号,说什么,“这些年连年增产,地够呛了,人够呛了,再增产可实在够呛了。”贫下中农坚定地回答说:“不是地够呛,不是人够呛,而是你的思想太够呛!”广大贫下中农遵照毛主席关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伟大教导,填平了四十八亩窑坑,修了四条排水渠,克服了严重的风灾、虫灾和涝灾,终于在连续七年增产的基础上,又创造了新纪录,这一年粮食亩产达到了五百五十多斤。
毛主席教导我们:“在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范围内,人类总是不断发展的,自然界也总是不断发展的,永远不会停止在一个水平上。因此,人类总得不断地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停止的论点,悲观的论点,无所作为和骄傲自满的论点,都是错误的。”八年来,在与“生产到顶”思想的斗争中,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搞生产也是一场斗争,只要敢于革命,善于革命,依靠群众,落实措施,农业生产不断出现新纪录、新水平,是完全可能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