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0阅读
  • 0回复

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全心全意为连队服务——记人民解放军兰州部队高原军需服务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0-05-31
第6版()
专栏:

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全心全意为连队服务
——记人民解放军兰州部队高原军需服务队
在祖国西北高原,到处传颂着人民解放军兰州部队高原军需服务队的先进事迹。
这个服务队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怀揣革命红宝书,身背修理箱,踏遍了祖国西北的浩瀚戈壁和茫茫草原,全心全意地为连队战士服务,被誉为战士的贴心人。他们的代表,多次幸福地见到了伟大领袖毛主席。
服务队刚成立,党支部就注意继承和发扬毛主席亲自培育的延安精神,让延安精神在每个队员的心坎里深深扎根。
几年来,服务队在为部队服务的过程中,多次跋山涉水,来到了革命圣地延安。他们在毛主席当年居住过的地方,请老红军战士讲述毛主席的伟大革命实践;他们带着自己思想革命化中的问题,在延安一遍又一遍地学习毛主席的光辉著作“老三篇”,召开讲用会。队员们说:“我们做的是拿针弄线的工作,但继承的是毛主席培育的延安精神。我们流动在高山和沙漠,走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革命道路。”
在“老三篇”的指引下,队员们自觉地在斗争实践中改造世界观。一次,服务队来到驻守在草原上的某连。连队的房子少,他们就抢着住进了地窝子。遇上雨天,常常是外边下大雨,里边下小雨,外边雨停了,里边还下雨。在困难面前,有的同志思想上有波动。党支部就组织大家重温“老三篇”,回顾当年延安军民艰苦奋斗的事迹,使大家坚定了战胜困难的信心。一天中午,突然大雨夹着冰雹倾泻下来,地窝子里灌进了一尺多深的水。队员们不管自己的衣物、被褥被水泡湿,先把机器搬上了蒙着篷布的汽车,继续坚持工作。晚上休息前,他们聚集在煤油灯下,召开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讲用会,总结一天的思想收获。大家说:“艰苦的环境可以锻炼我们的革命意志,我们要在同困难作斗争中锤炼一心为革命,一心为人民的红心。”
队员乔玉珍在帮助连队制作“中粬”饲料时,失败了一次又一次,产生了畏难情绪。这时,张思德、白求恩、老愚公三个光辉形象出现在她的面前,她狠斗了私心杂念,信心百倍地继续进行试验。白天,她爬深涧、登高山去寻找猪草;夜晚,她不怕脏不怕累地守在试验室里加温、洒水。经过反复试验,终于获得成功。她在思想革命化的道路上也迈出了新的一步。
每当来了新队员,军需服务队党支部就给他们讲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意义。新队员来了一批又一批,延安精神在服务队一代一代传下去。
服务队常年奔波各地,十分辛苦。但他们一心为连队服务,以苦为乐,以苦为荣。一次,深秋季节,他们得知某部要外出执行任务,急需缝补棉衣,便立即背起修理箱和背包赶去。这里,山高路窄,泥泞难行。他们每人负重五、六十斤,奋力爬山,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很大的气力。队员们赶到部队后,脸顾不得洗,泥巴衣裳顾不得换,马上架起了机器,一直干到深夜。
在为连队服务的过程中,队员们处处以高标准要求自己。连队想到的,服务队给办好了;连队没有想到的,服务队也给办好了。一天上午,服务队在一个连队做完了服务工作,装好了机器和修理工具,准备去一个新的地区时,一个队员看到炊事班门口撒了一点面粉,认真一检查,发现炊事班有些面粉袋破了。他们毫不犹豫地重新摆开缝纫机,一齐动手,很快把所有的面粉袋都缝补好了。炊事班的同志称赞他们个个都是为连队服务的“有心人”。队员牛兰香发现有的连队的闹钟坏了,自己不会修理,就主动到修表店学习修理技术。经过一个星期的刻苦学习,她终于掌握了修表技术。象牛兰香一样,许多队员都是多面手,他们不仅会缝补衣服,修补鞋袜,还会照相,制作“中粬”饲料,焊补水壶,修理电筒、钢笔等。他们说:“只要连队需要的,我们都要学会;只有战士感到满意了,我们才算服务彻底了。”
服务队为连队着想,把方便让给战士,把困难留给自己。为了不增加连队的麻烦,他们下连队总是自带锅灶,自己做饭。到了沙漠地带,他们不会驾驭运机器的骆驼,连队经常派人来帮忙。队员们说:“我们是服务队,决不能让别人为我们服务。”他们自己学习赶骆驼。经过不长的时间,许多女同志也都成了出色的驭手。
“服务队为我们补好的衣服,总有一天会穿烂,服务队为我们送来的延安精神,永远鼓舞我们向前。”这是战士们对服务队的热情赞扬。
服务队每次下连队,都把当年延安革命战斗生活的图片带到连队宣传,把连队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好人好事编成文艺节目向战士们表演。他们走到那里,就把延安精神带到那里。一次,他们发现某部九连炊事班节约用煤成绩显著,就把炊事班的事迹编成节目到处演出,制成幻灯到处放映,使九连炊事班的先进经验得到推广。
服务队的同志们不怕苦、不怕累,热情传播延安精神。一天,他们从一个连队服务完毕,听说还有一个哨所的军需物资没有修理,立即决定到哨所去。那里很偏僻,路很难走,连队的同志劝他们不要去了。他们说:“越是偏僻的地方,战士们越需要我们去。”说着,他们背起修理箱,高唱着革命歌曲,冒着烈日出发了。路上,突然刮起狂风,飞沙走石,他们手拉着手顶着风沙前进。当他们翻山越岭来到哨所时,只有一个战士在那里,其他人都外出执行任务去了。他们照样很认真地为这个战士展出了图片,表演了节目,然后,把哨所同志们破了的衣服、鞋袜找出来洗净,补好,还给每人送了一个针线包。那位战士看着这些风尘仆仆远道而来的后勤战士,十分感动。当服务队离开哨所时,他激动地说:“服务队给我们带来了延安精神,把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送到我们的心坎上了!”
新华社通讯员 新华社记者
(本报有删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