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面向农村 军民办医 备战备荒为人民——解放军某团卫生队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调查报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0-07-19
第3版()
专栏:

面向农村 军民办医 备战备荒为人民
——解放军某团卫生队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调查报告
北京军区后勤部调查组
北京部队某团卫生队,在毛主席的“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战略方针指引下,坚决落实毛主席关于“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指示,在面向连队的同时,坚持面向农村,军民办医,把卫生队驻在地——河北省兴隆县办成中西医结合的适应战备需要的医疗基地,解决了农村缺医少药的问题,也多、快、好、省地培养了一批部队医务人员,大大加强了部队医疗卫生建设。
积极支援农村医疗卫生革命,发展平时和战时相结合的医疗卫生网
兴隆县是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全县二十四万人民居住在三千多平方公里的千沟万壑之中。解放前,流传着这样的民谣:“穷人头上三把刀,税多、租多、病魔熬”,到处是“无人不带孝、家家闻哭声”的悲惨景象。解放后,人民翻身做了主人,拔掉了穷根。但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及其“城市老爷卫生部”,对抗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精心地把这里培植成一个推行反革命修正主义医疗卫生路线的“黑典型”。他们把很多医务人员引上了为钱治病的邪路,一小撮阶级敌人把持了一些公社的医疗卫生大权。
在轰轰烈烈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卫生队党支部,在部队团党委和县革委会的统一领导下,军民联合组成了宣传队,分赴跑马厂、北水泉、阎杖子三个公社,用毛主席有关医疗卫生工作的指示武装群众,发动群众,搞了一场农村医疗卫生革命。
有这样一个“老爷医生”:一个贫农社员请他看病,白发苍苍的老大娘牵着毛驴气喘吁吁,他骑在毛驴上得意洋洋。一进门,端上家常饭,他摇头晃脑;买来酒肉,他大吃大喝。给病人胡乱扎上针,疼得病人央求起针,他却胡说什么“不疼不治病”。直到他把酒肉吃光,三十元出诊费也到了手,才给起针,可病人却成了残废。在开展革命大批判的时候,有些群众对这样的“老爷医生”和一小撮披着医生外衣的阶级敌人,却不敢进行揭发和批判,或者只敢背后批判,不敢当面批判。这是为什么?有的群众说:“反了他们,往后你们一走,谁给看病啊!”
一句话,提醒了宣传队。他们认识到:多少年来,刘少奇及其“城市老爷卫生部”,就是利用和纵容这些
“老爷医生”,利用医疗技术来专广大贫下中农的政!要彻底粉碎刘少奇的反革命修正主义医疗卫生路线,真正落实毛主席关于“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指示,必须把农村医疗卫生大权牢牢地掌握在贫下中农手里。这是卫生队义不容辞的职责。于是,他们和贫下中农一起,积极开展群众性的医疗卫生革命,办起了“赤脚医生”训练班,在广大农村留下一支永不离村的全心全意为贫下中农服务的医疗队。全县四十二个公社二百九十四个大队,陆续实行了合作医疗,百分之九十已经巩固或比较巩固,并迅速发展为平时和战时相结合的医疗卫生网,广大农村医疗卫生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一、在这里,毛主席关于“预防为主”的伟大方针深入人心。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前,群众批评公社卫生所是
“只管治病收钱,不管预防疾病”。过去县社也有“防疫站”,但是群众形容说:“一年来上两天半,带上口罩转一转。”现在,贫下中农遵照毛主席关于“动员起来,讲究卫生,减少疾病,提高健康水平”的教导,因陋就简,从实际出发,开展以改造水井、厕所、猪圈和除四害为主要内容的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并开始形成了晚婚和计划生育的良好习惯。
今日的兴隆,卫生面貌焕然一新,猪羊有圈,水井加盖,粪便泥封。各种疾病发病率大幅度下降。北水泉公社以往连年发生流行性脑膜炎,近几年基本杜绝了。
二、在这里,革命的医疗卫生队伍正在茁壮成长。
两千多名“赤脚医生”和卫生员,成了农村医疗卫生战线上的主力军。贫下中农称赞他们:“心又红,手又巧,来得快,治得好,养得起,信得着。”土城头公社一位贫农老大爷的十七岁的姑娘得了心脏病,心力衰竭昏迷不醒。“赤脚医生”张发闻讯赶来,病人的脉搏已经摸不到了。老大爷对张发说:“孩子,快走吧,她不行了,别把你关在门里,让那些老爷医生看咱笑话。”张发说:“什么门里门外,大妹子只要还有一线希望,我也要抢救。”张发一直守在奄奄一息的病人身旁,用尽一切办法,经过几个小时的抢救,老贫农的女儿终于转危为安。老大爷含着热泪激动地说:“那些老爷医生怕沾包,人还没死就往外跑;咱贫下中农的医生,看着不行了,还豁着命抢救。新旧医生一对照,大不一样啊!”
革命形势逼人,党的政策感人,许多老医务人员在毛主席无产阶级医疗卫生路线指引下,在贫下中农教育下,精神面貌也正在发生变化。有一个老医生,以前“刮风下雨不出诊,天黑路远不出诊”,一到病人家,就得“上炕好酒菜,下炕好几块”。在这次医疗卫生革命运动中,贫下中农和他一起忆苦思甜,对他进行了严肃的批评教育,帮助他提高了阶级斗争和两条路线斗争觉悟。现在,他主动走家串户巡回看病,经常带领“赤脚医生”爬山越岭采药,还把自己几十年的中医中药经验贡献了出来。
三、在这里,村村是医院,中草药大放异彩。
各公社从战备出发,在贫下中农中培养了很多家庭护理员,普及了针灸、注射、一般护理知识和包扎、止血、固定、搬运等战伤救护的基本技术。很多“赤脚医生”学会了外科手术。跑马厂公社医务人员一年来就在炕头做了阑尾切除、疝修补、腹部肿瘤摘除和各种外伤清创等大小手术一百四十多例。白马川公社贫农社员李四头部摔伤,引起颚骨粉碎性骨折,大队几个“赤脚医生”立即给他作了手术,取出十一块碎骨。
合作医疗办起后,坚持土医、土方、土药“三土上马”,自采、自种、自制中草药。现在,许多社员能识几十种药材,全县去年采药三十多万斤。各大队办起了“土药房”,能制药几十种,百分之六十到八十的疾病都是用中草药和新医疗法治疗的。因此,绝大多数大队的合作医疗资金都有结余,有的结余一半多。
卫生队开始面向农村,大力支持和帮助广大贫下中农办医的时候,有的同志曾经担心这样做会妨碍部队战备工作的落实。现在实践证明,这种担心是多余的。村村有了这样的“医院”,解决了农村“一无医,二无药”的问题,平时,可以及时地为人民群众防治疾病,有效地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战时,就成了部队的后方医疗基地,保证了军民医疗的需要。
在农村医疗革命实践中培养医务人员,促进部队医疗卫生建设
卫生队面向农村,军民办医,对部队本身的医疗卫生建设也是一个大促进。
毛主席教导我们:“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是在群众斗争中产生的,是在革命大风大浪的锻炼中成长的。”原来只有八名医务干部、五名卫生员的卫生队,在兄弟单位和地方医疗部门的协助下,在军民办医的实践中培养了二百二十多名部队医务人员(其中为兄弟单位培养一百多名)。在这期间,营卫生所也加强了,一般都能单独进行内外科常见疾病的防治和手术。
在农村医疗卫生革命实践中培养出来的青年医务人员,比起旧学校培养出来的医生,具有许多突出的优点。
一、阶级斗争和两条路线斗争觉悟高。毛主席教导说:“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刚刚迈进卫生队大门的青年战士,在农村的广阔天地里,不仅能直接学习贫下中农的高贵品质,而且在给贫下中农治病的时候,经常受到最生动、最深刻的两条路线斗争的教育。孤山子公社一位六十七岁的贫农张大娘,十年前肚里长了个瘤子,到处求医找药,吃尽了苦头。一个资产阶级“教授”对她说:“这种病,治也是死,不治也是死。”卫生队的同志们听了老大娘的血泪的控诉,激起了对刘少奇反革命修正主义医疗卫生路线的刻骨仇恨,焕发了对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无限热爱,对贫下中农深厚的阶级感情。他们自觉地把帮助群众办医、为群众防病治病看作是为捍卫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实际行动。他们成年累月,爬高山,攀悬崖,顶风冒雨,“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涌现出很多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的积极分子。医助牛宗彦同志,冒着生命危险跳入冰窟窿里抢救两名落水儿童;卫生员张建华同志,在高烧三十九度的情况下,深夜顶风冒雪抢救贫农老大娘……。象这样的动人事迹,在卫生队层出不穷。群众称赞他们是“毛主席教育出来的好医生,贫下中农的贴心人。”
事实也是这样,他们一心为贫下中农服务,最少保守思想。今年三月,邻县一个女社员患子宫脱垂,要求手术治疗。当时在她家里就住着刚来农村不久的“名大夫”。但是,他由于私心杂念多,硬是不敢作炕头手术。而这个卫生队去了两名土生土长的医助,只用了一个多小时,就在炕头上成功地完成了手术。
二、医疗技术掌握得快、全面。根据毛主席的教育思想,医学教育要改革,根本用不着读那么多书;主要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到农村去培养医务人员,最有利于从实践中学习提高。
修正主义的医学教育,搞的是从书本到书本的所谓“系统提高”,理论严重脱离实际。许多学生在学校学了四五年医,接触病人极少。卫生队的同志们来到农村后,经常接触各种病人,能够直接学到最有用的医疗技术。读书也是带着问题读,再也不受那些故弄玄虚的烦琐哲学所摆布。这样,由感性到理性,由实践到认识,学得深,学得快,学了就能用,逐步提高。即使是治疗疑难病症,也能够在实践中边干边学。
就是这些在实践中学习提高的青年同志,在小山沟里,创造了许多大医院里资产阶级“权威”连想都不敢想的奇迹。什么不是“科班出身”不能当医生、没有处方权等等修正主义的条条框框,统统被这些“小人物”打得粉碎。他们发扬了我军战争年代医疗卫生工作的革命传统。在这个卫生队里入伍两年的青年,就熟练地掌握了被称为技术性高、危险性大的硬膜外麻醉。入伍一两年的青年照样开处方,作手术,效果良好。入伍四五年的医助,很快就较好地掌握内科、外科、妇科、骨科、五官科等基本医疗技术。一些大医院不敢作的大手术,一个又一个地被他们作成功了;一些被资产阶级“专家”、“权威”宣判“死刑”的阶级兄弟,一个又一个地被他们从死亡边沿抢救过来。
去年,卫生队在农村遇到一个患下颌骨纤维骨瘤的贫农社员。担任主治任务的是刚刚当过四年卫生员的许进元同志。他遵照毛主席关于“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教导,反复研究了下颌骨部的每一根神经、每一条血管,以革命精神和科学态度相结合,在杨大海等医生的具体指导下,很快就掌握了这项技术。在兄弟单位的帮助下,他成功地摘除了这个四斤多重的瘤子。一个十六岁的学生,右腿患慢性骨髓炎,先后在医院作过四次手术也没治好。对这种骨科大手术,许进元同志认真钻研,在老医生的指导下,大胆进行了手术,把病人腿上的“死骨”取得干干净净,一次手术治愈。
三、中西医结合,为创造我国新医药学打下基础。毛主席教导说:“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卫生队原来对中国医药学这个伟大宝库,是认识不足的。在农村斗争实践中,他们亲眼看到许多“赤脚医生”和老中医,用一把草,一根针,给贫下中农治好许多常见病、多发病,以及一些疑难病,很受鼓舞,使自己进一步肃清在对待祖国医学遗产上的民族虚无主义的影响,自觉地走上中西医结合的道路。
有个尿潴留病人,按照西医的方法,打针、导尿,两个月还不见效。后来,“赤脚医生”用个土方,给病人吃了三剂草药,就治好了。一个贫农老大爷,病得全身水肿,打了几次针也不见效。后来卫生队针对这种病症,积极搜集土方验方,找到一种非常简便的办法,没花一分钱,五天工夫,老大爷全身消肿了。
这些活生生的事实,有力地批判了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及其代理人散布的“中医中药不科学”、“西医药必然要代替中医药”等反动论调。同时,帮助青年医务人员更自觉地以中医中药之长,补西医西药之短,把学习中医中药提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度。他们在农村经常登门拜访老中医和老药农,拜他们为老师,还主动邀请一些深受群众欢迎的老中医,来卫生队传授经验。
为了不断提高中西医结合的水平,卫生队的同志们在老中医和老药农的指导下,经常上山采集中草药,结合临床应用,将搜集的土方验方加以归纳、整理、提高。他们在实践中总结出许多少花钱治大病,不花钱也治病的好方法,积累了许多新医疗法的经验。
关键是要有革命化的带头人
面向农村,军民办医,充满着两个阶级、两条路线的激烈斗争。卫生队所以能够顺利地克服前进道路上的一个又一个障碍,从胜利走向胜利,关键是有部队党委的领导和支持,并有一个无限忠于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朝气蓬勃的带头人。
党支部书记、卫生队长周耀宗同志,就是这样的一个好带头人。
周耀宗同志三十年如一日,紧跟毛主席干革命。他把关心贫下中农的疾苦,看作是忠于伟大领袖毛主席的表现。只要是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指示,是广大贫下中农的需要,就是天塌下来他也勇往直前不回头。卫生队根据贫下中农的要求,派医疗队到遵化县和蓟县帮助群众办医时,有的人说:“你们未免管得太宽了吧?”周耀宗同志回答说:“为了落实毛主席指示,就是要管得宽!”为了帮助群众办医,他跑遍了兴隆县的万峪千沟,大小山村,一颗红心全扑在贫下中农身上。兴隆县广大贫下中农无不亲切地称呼他是:“我们的老队长!”
周耀宗同志牢记毛主席关于培养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的教导,坚持用毛主席的建军思想建队,用“老三篇”育人,满腔热情帮助青年人超过自己。为了使青年医务人员迅速成长起来,他不但鼓励他们大胆地实践,而且常常主动当他们的助手,甚至让青年人在自己身上做手术试验。
目前,卫生队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发扬成绩,纠正错误,以利再战”的教导,戒骄戒躁,一面继续帮助兴隆县巩固提高农村医疗卫生革命的成果,一面派出医疗队支援遵化县、蓟县的农村医疗卫生革命,为贯彻执行毛主席“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光辉指示再立新功。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