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革命群众来信戈壁滩上的“军垦大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0-07-19
第4版()
专栏:

革命群众来信戈壁滩上的“军垦大寨”
在天山北麓一片雪峰环抱的戈壁滩上,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某团五连的军垦战士,以英雄的大寨贫下中农为榜样,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改天换地,把荒漠的戈壁滩建设成了米粮川,被人们誉为“军垦大寨”。
五连驻地,土层薄,石头多,处处是沙窝,榆树疙瘩满山坡。面对这幅景象,有的同志说:这个地方还能长庄稼?趁早换个地方吧!还有的同志说:我们要在这安家,就得向国家多要机械,多要化肥。针对这“一走两要”的活思想,党支部及时组织大家学习了毛主席关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给我们开辟了一条到达理想境界的道路,而理想境界的实现还要靠我们的辛勤劳动”的教导,学习了林副主席关于“越是在困难的情况下,越要发挥政治思想工作的威力”的指示,讲述大寨贫下中农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动人事迹,使大家受到极大的教育和鼓舞。他们说:“我们不能躺在机械上,不能躺在化肥上,要象大寨贫下中农那样,立下愚公移山志,改天换地,向戈壁滩要粮,在保卫边疆、建设边疆的战斗中立新功!”
一九六八年冬天,五连的军垦战士们,冒着零下三十多度的严寒,打响了改天换地的第一仗。他们日夜奋战,平壕沟,填凹坑,挖沙包,搬石头,开水渠,到处呈现一派朝气蓬勃的革命景象。经过四十天的艰苦奋战,他们把大大小小四百多块地合成八大块条田,把昔日纵横交错、弯弯曲曲的五十多条自然渠道填平,新开了十八里长的人工渠道,新修了一条近六里长的引水渠。
在一些自然渠道里,长满了合抱粗的大榆树,要拔除这些大榆树,很不容易。地冻得结结实实,镐头刨下去跳得老高,几下才能啃下鸡蛋大一块土疙瘩。可是,要挖出一条树根,往往需要掏一两间房子大的坑。战士们迎着呼啸的寒风,吃在工地,干在工地,手震裂了一道道血口子,用橡皮膏贴一下又继续干。新战士毕尚云,手被锹把磨得鲜血直流,脚被石头砸得青一块紫一块,但是从不叫一声苦,喊一声累,那里艰苦就去那里战斗。全连同志就是这样,靠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拔掉了一棵棵大榆树。
宁家河边是一片卵石堆。五连战士决心在这堆卵石上开出“大寨田”来。他们编成了四个突击队,靠一副肩膀两只手,大战七昼夜,搬走卵石一千五百多立方米,挖掉一层一尺多厚的流沙,硬是在卵石堆上开垦出三十五亩“大寨田”。女子八班的战士们,那里活最重,她们就在那里战斗,抢着搬最重的石头,铲最大的沙包,填最深的壕沟,同志们赞扬她们是“铁姑娘班”。
毛主席教导说:“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一九六八年冬天,这里只下了一层薄薄的雪。为了夺取第二年粮食丰收,五连军垦战士满怀火热的战斗豪情,以加强冬灌的办法防止来年的春旱。冬灌全靠一个泉眼,这股泉水要通过八公里长、两米宽的引水渠,才能流到田里。时值隆冬腊月,又碰上寒潮入侵,渠里冻结着三四尺厚的冰。要引水浇地,非破冰疏渠不可。军垦战士们发出钢铁誓言:“无限忠于毛主席,战天斗地夺丰收!”他们把冬灌现场当作斗私批修的战场,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的课堂,从早到晚,抡镐挥锹,破冰不止。可是,待到渠道全线疏通,放水灌田还不到三个小时,由于水流缓慢,天气严寒,渠道又封冻起来了。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军垦战士,在困难面前毫不退缩,他们在党支部的率领下,日夜巡逻在渠道上,那里冻结就在那里破冰,保证流水畅通无阻。四班长任殿平,有次跳进水里除冰,脚上穿的胶筒鞋被冰凌划破了,连冰凌带泥土灌了一胶筒,冻得他两脚麻木,站立都很吃力。同志们劝他回去休息,他坚持不走。他说:“杨子荣战严寒、化冰雪,胸有朝阳;我想到落实毛主席关于‘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战略方针,再冷再冻心里也是热呼呼的。”在任殿平的带动下,全连胜利完成了两千一百多亩地的冬灌任务。
第二年春天,气温回升很慢,眼看春耕春播季节就要到来,可是在两千一百多亩条田里,仍然覆盖着三寸厚的冰,特别是三十多个浇水口,冰层厚达两尺多。广大军垦战士按照林副主席关于“什么是最大的战斗力?最大的战斗力是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人,是勇敢,不怕死”的指示,响亮地提出了“人工化冰,不违农时,争取丰收”的战斗口号。全连战士组成了三个突击队,分头开赴田间,在冰层上撒黄土、羊粪,抡起十字镐破冰,用手把大块厚冰移到别的地方,砸碎、化掉,终于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了春耕春播任务。去年,五连战士们靠自己的双手平整的两千零一十亩稳产高产田,玉米平均亩产一千二百多斤,小麦亩产四百七十多斤。战士们兴奋地说:“心中有个红太阳,冰天雪地无阻挡,备战、备荒、为人民,戈壁沙滩变粮仓。”
 (据新华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