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艰苦奋斗不忘本 继续革命永向前——记多年如一日的“红管家”段宏彪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0-07-26
第4版()
专栏:

  艰苦奋斗不忘本 继续革命永向前
  ——记多年如一日的“红管家”段宏彪
空军某部“五·七”干校校长段宏彪是长期做后勤工作的老干部。在战争年代,他牢记着毛主席关于“节省每一个铜板为着战争和革命事业”的伟大教导,为革命掌财权,精打细算,一丝不苟,被人们赞扬为“红色管家人”。
全国解放后,段宏彪从硝烟弥漫的战场,来到大城市。环境变了,条件好了,但是,他艰苦奋斗、克勤克俭的作风一直没有变。他每用一笔公款,都是掂了又掂,算了又算,用完后还想了又想,是不是做到了向人民负责。他常说:“我们为人民掌财权,就要往‘省’字上打算盘,否则,财权掌不好,政权也难保。”他在某部工作时,为了绿化营区,他带领干部战士自己动手种了几十亩苗圃,栽了几万棵大叶杨,只花了几十块钱。一次,部队修建营房需要十几吨钢筋。段宏彪想起机场上有不少荒废多年不能使用的钢筋混凝土柱子,就亲自带领一个爆破组,顶着凛冽的寒风,把一根根混凝土柱子炸开,取出钢筋,满足了修建营房的需要,还用炸碎了的水泥块代替了打地基铺地面用的大量石头。
一九六八年十月五日,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广大干部下放劳动”的最新指示发表了。段宏彪学习了一遍又一遍,心情无比激动。他象当年在战场上听到冲锋号声一样,第一个报名,来到了“五·七”干校。当上级指定他担任干校校长以后,他对自己的要求更严格了。他以一个普通学员的姿态坚持参加劳动,那里任务艰巨,他就在那里出现,烧窑、挖土、春种、秋收,样样都干在前头。在这同时,他为革命管家理财的自觉性更高了。去年,“五·七”干校修建校舍,在外地订购了一批红泥瓦。段宏彪知道后,心想:把这些瓦运到干校,加上损耗要花很大一笔钱,不符合毛主席关于勤俭节约的教导。他当即决定把订购的瓦退掉,发动群众自己动手烧砖制瓦。结果,为国家节省了两万多元钱。去年冬天,段宏彪又带领学员,从一个榨油厂的废品堆里东翻西找,七拼八凑,凑成了一部四孔榨油机,办起了油坊。学员们看到哗哗往外淌的油时,高兴地对段宏彪说:“校长,咱们的油坊是拣破烂拣来的呀!”段宏彪笑着说:“我们拣的是破烂,继承和发扬的是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
段宏彪从做一般工作到担任领导职务,从住山沟到进城市,始终保持着艰苦朴素的劳动人民本色。他为了带领学员坚定地走毛主席指引的“五·七”道路,决定把家搬到干校驻地,在偏僻的山沟里安家落户。他的爱人关切地对他说:“你上了年纪,有心脏病,又有高血压,把家搬到山沟里去,你的身体受得了吗?”老伴一提起山沟,段宏彪顿时心潮翻腾,回想起在旧社会的苦难生活。段宏彪出生在山西省农村一个穷山沟。他刚生下来不到两个月,父母被生活所迫,含着眼泪用三十斤小米的身价,把他卖给人家。当他开始懂事的时候,就拿起讨饭棍子,在穷山沟里讨饭,十四岁开始给地主打短工、扛大活,受尽了地主的压迫和剥削。段宏彪越想心情越不平静。他激动地对爱人说:“我们都是从山沟里长大的啊!毛主席领导我们干革命,也是从山沟里干起来的。我们人进了城,思想可不能忘了山沟。忘了山沟,就是忘了本,忘了革命。我们应该为革命建设山沟,改造山沟!”
段宏彪带领全家高高兴兴地搬到了山沟里。吃饭没有桌子,就用木箱代替;没有凳子坐,就找几块破板子钉几个小板凳。他说:“我们坐的是矮板凳,思想却高了。我们走的是毛主席指引的路,落的是继续革命的户,炼的是忠于毛主席的红心。”
一年半过去了。段宏彪在“五·七”干校的领导岗位上,处处以身作则,事事干在头里。学员们亲切地称他是继续革命的带头人,艰苦奋斗的好榜样。
新华社通讯员
(本报有删节)(附图片)
在毛主席光辉的《五·七指示》的指引下,辽宁省锦州凌河第一中学革命师生,自己动手办起了小工厂,把纤维厂生产剩余下的丝头,回收编织成网兜,做到物尽其用。
新华社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