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 自力更生进行农田基本建设 甘肃深入开展“农业学大寨”群众运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0-08-06
第4版()
专栏:

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 自力更生进行农田基本建设
甘肃深入开展“农业学大寨”群众运动
新华社兰州五日电 甘肃省农村各级党组织和革委会,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带领广大贫下中农、社员群众和革命干部深入开展“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自力更生地进行农田基本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从去年十月到今年六月底,全省完成中、小型水利工程四千四百多项,新增加灌溉面积四十四万多亩,兴修大寨式水平梯田、条田、铺压砂田等一百多万亩。
甘肃是我国西北地区的重要农业区。过去,由于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及其代理人推行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极力散布“甘肃干旱缺水,条件差,农业发展前途不大”的谬论,致使农业生产发展速度缓慢。针对这种情况,各级党组织和革委会带领广大革命群众和革命干部,认真学习毛主席关于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伟大理论,以两个阶级、两条道路、两条路线斗争为纲,深入批判刘少奇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迅速提高了阶级斗争、两条路线斗争和继续革命的觉悟,激发了为革命种田的积极性,使“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一浪高一浪地向前发展。酒泉地区的广大革命群众进一步批判了“重副轻农”、“重钱轻粮”等反革命修正主义黑货以后,大力加强了农业生产建设。一九六九年全区农业生产获得了大丰收,粮食总产量比丰收的一九六八年提高了百分之十五点六,全区三分之一的生产队粮食亩产超过了《纲要》规定的指标。
甘肃农村在开展学大寨的群众运动中,各级领导部门派出大批干部,深入社队蹲点调查研究,总结先进经验,树立当地学大寨的样板。地处腾格里沙漠边缘、横跨古长城的武威县长城人民公社的贫下中农、社员群众和革命干部,活学活用毛主席的光辉著作“老三篇”,学习大寨贫下中农“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在风沙前沿营造林木,把一个“沙骑墙头驴上房,庄稼全被沙打光”的穷沙窝,改造成“林木参天护农田,粮食丰产跨《纲要》”的富裕之乡。秦安县陇城公社王李大队的革命干部、贫下中农和社员群众,以大寨贫下中农为榜样,六年来劈山移土三十多万方,把“山高土薄、十年九旱”的旧王李,建成了“层层梯田绕山间,机器隆隆水上山”的社会主义新山村。山丹县红寺湖公社,历来严重干旱缺水,这里的干部和群众以“汗流干,手磨穿,不挖出地下水心不甘”的革命精神,凿石挖泉,开山修渠,几年中发展水浇地二千多亩,粮食产量猛增了三倍多。这些从落后到先进的典型经验在全省传播以后,大大振奋了广大革命群众改天换地的革命精神。全省最干旱的定西地区和民勤、皋兰等县,过去人们认为水源少,抓水难,很少搞水利设施。广大革命群众学习了大寨的先进经验以后,打破了“靠天吃饭”的落后观念,提出“向地下水进军”和“三水齐抓,滴水必争”的战斗口号,打井掏泉,修塘筑坝,大搞地下水截引工程。许多生产队把涓涓细流串连起来,汇集成能灌溉几十亩、几百亩的水源,做到了大力开发地下水,合理使用地面水,充分利用天上水,使干旱缺水的面貌逐步改变。天水、武都、临夏、庆阳等地区,根据山区和高原的特点,放手发动群众,大搞小渠道、小蓄水、小截引、小提灌、小水电等“五小水利”,同时大力兴修水平梯田,加快了农田基本建设的进度。陇南山区各县,山高坡陡,修一亩梯田就要一百到五百个工。广大贫下中农、社员群众和革命干部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冬天下河破冰捞石,夏天顶着烈日背石上山,在三十到四十五度的陡坡上修出了层层梯田,迅速改变了农业生产面貌。
甘肃各地在“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中,认真贯彻执行农业“八字宪法”,在大搞农田基本建设的同时,还大力开展科学实验活动。过去人们认为甘肃一部分高寒阴湿地带,是“山高地凉,五谷不黄”,粮食不能高产的地区。属于高寒阴湿地区的临夏县漫路公社白家河生产队的贫下中农,发扬敢想、敢干的革命精神,经过反复试验,总结出了一套在山高地凉条件下培育推广良种的经验,一九六九年全队粮食平均亩产达到了五百三十三斤。祁连山下拔海两千多米的玉门市清泉公社白杨河四队的贫下中农,用毛主席的哲学思想指导种田,一九六八年创造了二十二亩小麦亩产一千零一斤的纪录,一九六九年虽然遇到严重冻灾,全队小麦仍然达到平均亩产七百多斤。现在全省已成长起一支近二十万人的以贫下中农为主体的农民科学实验队伍,他们在发展农业生产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附图片)
甘肃省金塔县谭家湾大队的贫下中农和社员群众,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治沙治碱,使“三面沙窝湾,一面碱湖滩”的谭家湾发生了深刻变化,粮食产量逐年增长。现该队广大社员群众正进一步治理沙丘,誓夺农业更大的丰收。
新华社记者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