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8阅读
  • 0回复

学习大寨 兴利除害 改天换地 河南黄泛区农林牧三业俱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0-08-21
第1版()
专栏:

  学习大寨 兴利除害 改天换地
  河南黄泛区农林牧三业俱兴
据新华社郑州二十日电 在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农业学大寨”光辉思想指引下,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推动下,黄泛区人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兴利除害,改天换地,把历史上蒿草遍野、飞沙漫天的穷灾区,建设成粮食、棉花、油料、生猪、木材、水果的生产基地。从一九六六年以来,地处黄泛区的河南省扶沟、西华、淮阳、太康、郸城、尉氏、鄢陵、沈丘等八个县和国营黄泛区农场,共为国家提供商品粮十六亿五千多万斤,棉花(皮棉)一亿四千多万斤,油料二千二百多万斤,生猪一百五十多万头,水果一亿多斤。
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前,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及其代理人竭力推行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破坏农业生产,使这里的粮食产量很不稳定,林、牧、副、渔得不到全面发展。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黄泛区人民在各级党组织和革委会领导下,大学毛主席著作,大搞阶级教育,忆苦思甜,狠揭狠批刘少奇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大大提高了阶级斗争和两条路线斗争的觉悟。他们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教导,制订了“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规划,开展“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决心把历史上的黄泛区建设成粮食、棉花、油料、木材、生猪、水果的生产基地,支援国家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
伟大领袖毛主席指出:“人民群众有无限的创造力。”黄泛区人民在兴利除害、改天换地的斗争中,充分显示了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人有着无穷无尽的智慧和力量。这里在黄水泛滥以后,有一部分肥沃的淤土被覆盖上一到二米厚的泥沙,或变成了盐碱地。这样,粮食产量长期上不去。针对这个问题,扶沟、西华、太康、淮阳、郸城、沈丘等县的广大贫下中农和革命干部,反复学习毛主席关于“农业学大寨”的伟大教导,克服了无所作为的错误思想,增强了改天换地的信心。他们顶烈日、战严寒,把埋藏在地下一到二米深的淤土翻上来,把泥沙和碱土压下去,使瘠薄地变成了良田。近两年来,他们已经翻淤压沙、翻淤压碱二十多万亩。
黄泛区人民坚决贯彻执行毛主席的“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伟大方针,在狠抓粮食增产的同时,积极发展林、牧业生产,大大加快了改变老灾区面貌的步伐。扶沟县各社、队层层办了林场或苗圃园,自采树种,自育树苗,人人动手,植树造林。现在,扶沟县的“四旁”植树已达四千一百多万棵,营造成片林带十四万多亩,并有八万多亩耕地实行了林粮间作。这个县还办了良种马、良种猪繁殖场,使大家畜比一九六五年增长百分之二十,生猪增长百分之三十。西华、鄢陵、尉氏、淮阳、太康等县都涌现一大批农、林、牧三业俱兴的公社和生产大队。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