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阅读
  • 0回复

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同时并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0-08-24
第1版()
专栏:

  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同时并举
  国家建委写作小组
伟大领袖毛主席指出:“我们必须逐步地建设一批规模大的现代化的企业以为骨干,没有这个骨干就不能使我国在几十年内变为现代化的工业强国。但是多数企业不应当这样做,应当更多地建立中小型企业,并且应当充分利用旧社会遗留下来的工业基础,力求节省,用较少的钱办较多的事。”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证明,毛主席提出的大中小并举方针是无比正确的。认真贯彻执行这个重要战略方针,就能促进工业高速度发展,促进工业布局更加合理,促进工业技术不断革新,使我们的工业建设从胜利走向更大的胜利。
在工业建设中,两条路线的斗争一直是尖锐、复杂的。斗争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实行不实行大中小并举的方针。目前在一些同志的头脑中,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余毒尚未肃清,存在着贪大求洋、重大轻小、重洋轻土的错误思想倾向,极大地妨碍着大中小并举方针的贯彻执行。
大中小并举是高速度发展我国工业
的必由之路
那些贪大求洋的人,看不起中小型企业,认为“中小企业不经济”,解决不了工业发展速度问题。在他们看来,要高速度发展工业,只能靠大型企业,中小企业是无足轻重的。他们不懂得,实行大中小并举的方针,以大为骨干,多搞中小,能够调动亿万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扬“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精神,是高速度发展我国工业的必由之路。
毛主席教导我们:“看问题要从各方面去看,不能只从单方面看。”在加速实现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进程中,必须十分重视现代化大型企业的作用。大型企业是我国社会主义工业的骨干,正如毛主席教导我们的那样:“没有这个骨干就不能使我国在几十年内变为现代化的工业强国。”过去我们已经建成了一批现代化大型企业,今后还要继续兴建一批必要的大型企业,这是肯定无疑的。但是,建设现代化大型企业,不仅要有集中的资源,以及现代化的交通条件,而且用的设备多,投资大,建设周期长,在一定时期内只能有重点地进行建设,数量不可能过多。
同大型企业相比较,中小型企业需要的投资少,建设快,设备比较简单易造,不仅中央和省、市可以办,专、县可以办,农村人民公社和街道居民也能够办,利于调动各方面办社会主义工业的积极性,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例如,小钢铁厂、小煤矿、小机械厂、小水泥厂、小化肥厂等等,投资一般只要几万元到几十万元,所需设备可由地方自己制造,几个月就能建成投产。因此,只有坚决执行大中小并举的方针,在建立大型企业的同时,更多地发展中小型企业,才能充分发挥我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无比优越条件,做到工业企业遍地开花,到处结果,迅猛发展。
事物的发展规律总是从小到大、从低级到高级的。先从建设中小型企业着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尽快发挥投资效果,提供产品,增加积累,逐步扩大规模。这样做常常比平地起家,一开始就建个大厂,更能达到高速度,更能多快好省。有两个铝氧厂的建设事例,就是一个生动的说明:一个厂从较小规模开始,设计能力三万五千吨,两年就建成投产,在此基础上,自力更生,土洋结合,由小到大,不到十年发展成为年产量三十万吨的大型企业;而另一个厂一味贪大,开始设计能力二十万吨,以后改为四十万吨、六十万吨,甚至想搞一百万吨,变来变去,“纸上翻番”,建设了十几年,投资多用了几倍,才建成二十万吨的生产能力。
现代化的大型企业必须有大量中小企业与之配合协作,才能成龙配套,迅速形成完整的生产能力。“荷花虽好,也要绿叶扶持”。如果孤零零搞少数几个大厂,只有“骨头”而无“肉”,大厂就不可能发挥作用,也不会有工业的高速度。上海市工业发展快,产值高,机械产品成套率全国第一,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坚定不移地执行大中小并举,大为骨干,多搞中小的方针。上海市机械工业大部分是中小工厂,除百分之三十较大的工厂做主机、出成品外,百分之四十是做辅机、配件的,百分之三十是打零杂的,承担各种工艺协作任务。犹如野战军、地方部队和游击队一样紧密配合,形成强大的战斗力。
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大办中小企业,大中小型企业互相配合,使工业能够高速度发展,赢得了时间,这就是最大的经济。相反,那种盲目贪大,一味求洋,只搞大企业,不搞中小企业的做法,使我们丰富的资源长期得不到充分利用,使我国亿万劳动人民无用武之地,延缓了工业化的速度,贻误了时机,这才是最大的不经济!
高速度发展我国工业,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战略问题,是同帝国主义、社会帝国主义争时间的大问题。是大中小并举,多搞中小,还是贪大求洋,重大轻小,实质上是要不要高速度的问题。对于那些贪大求洋的人,我们要问一声:你究竟真想快一点发展工业,还是假想?你究竟真想多建一点大厂,还是假想?如果真想,那就必须实行大中小并举的方针,就要多搞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发展得越快,给国家提供的产品越多,国家的资金积累也就越多,技术人材也就增长得越快,这样我们就有条件建设更多的大型骨干企业,就能够更快地实现工业现代化。
只有大中小并举才能迅速实现工业合理布局
那些贪大求洋的人,认为多搞中小企业,是分散力量,不利于加快重点建设,解决不了工业布局问题。他们不懂得,只有实行大中小并举的方针,以大为骨干,多搞中小,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特别是更多地发挥地方办工业的积极性,才能集中更多的人力、物力,组织起浩浩荡荡的建设大军,加速建成各个地区不同水平、各具特点的工业体系,使我国工业布局更加合理。那种只搞大的,不搞中小,“一家独办,包打天下”的错误做法,恰恰是妨碍集中力量,不利于加快工业建设,改善工业布局。
毛主席曾经指出:“地方应该想办法建立独立的工业体系。首先是协作区,然后是许多省,只要有条件,都应建立比较独立的但是情况不同的工业体系。”毛主席的这个指示,从根本上指明了工业合理布局的方向和道路。
地方比较独立的工业体系,有重工业又有轻工业,有基础工业又有加工工业,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本地区发展工业、支援农业和满足人民生活的需要。要建立地方比较独立的工业体系,实现工业的合理布局,就必须在继续建设一批大型骨干企业的同时,更多地建设中小企业。
多搞中小企业,能够充分利用分散而丰富的资源。例如,南方各省都有煤,只是资源分散,由于过去迷信大矿,长期没有开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大破刘少奇等一伙散布的“江南无煤”、“无开采价值”的谬论,很快办起了一批中小煤矿,使煤炭生产大幅度上升,开始扭转北煤南运的不合理状况。
多搞中小企业,可以就地加工,就地销售,避免往返运输。特别是一些农副产品更应当就地加工。例如,甘蔗运距越远,糖分损耗越大,生产成本越高;就地制糖,经济合理。
多搞中小企业,因地制宜地建设小钢铁厂、小机械厂、小化肥厂、小煤矿、小电站、小水泥厂等地方工业,发展专、县以下的农副产品加工工业、农机制造和修配工业,可以使工业接近农业,更好地为农业生产服务,推动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同时,还可以充分利用农村的劳动力,增加社队的积累和社员的收入,有利于巩固集体经济,加强工农联盟。
多搞中小企业,有利于促进偏远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生产,迅速改变经济落后面貌。由于这些地区经济不发达,一下子建设大型企业困难较多。但是,他们完全有条件、有可能根据自己的需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一些中小企业。有了这个基础,继续前进就比较容易得多了。
同时,多搞中小企业,分散布点,符合备战的需要。从长远看,还有利于工农结合,城乡结合,为消灭三大差别创造条件。
在伟大领袖毛主席一系列光辉指示的指引下,全国各省、市、自治区正在逐步建立起不同水平的钢铁、煤炭、电力和农机工业,已有二十几个省、市、自治区开始成批生产汽车。各地普遍建起来的小化肥厂、小水泥厂的产量已占全国化肥和水泥总产量的三分之一以上。这就有力地改善了我国工业的布局,为各地建立比较独立的工业体系打下了良好基础。
大中小并举有利于促进工业技术的不断革新
那些贪大求洋的人,一听说小厂,就认为是“土包子”,一听说是土办法,就认为是“落后”的办法。他们的信条是,只有高、精、尖设备才能生产高、精、尖产品;只有大厂、洋厂才能发展新技术。他们不懂得,工业技术的不断革新,只能从生产实践中来。工业战线越广阔,生产实践越丰富,技术发展也就越快。
毛主席指出:“我们不能走世界各国技术发展的老路,跟在别人后面一步一步地爬行。”采用和发展新技术,是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迅速实现我国工业现代化的重要措施。实行大中小并举的方针,给亿万群众大搞技术革新以广阔的天地,充分发挥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从而促进技术的不断发展,攀登世界科学技术的高峰。
在当前工业战线抓革命促生产的热潮中,有一大批中小企业,成为工业技术不断革新的一支突击力量。他们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厂小志气大,不迷信,不怕难,“一颗红心,两只手”,自力更生攻尖端,创造了许多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的新技术。实践证明,中小型企业在掌握和发展新技术方面,能够发挥巨大的作用。
中小企业数量多,分布广,利于从四面八方集中群众的智慧和创造力。群策群力,集思广益,“众人拾柴火焰高”。你破一个关键,我攻一个难关,许多问题就迎刃而解。
中小企业“一张白纸”,没有什么包袱,也没有什么框框,大胆革新创造,能为探索各种新技术当尖兵。
中小企业机动灵活,适应性强,说干就干,因陋就简,土法上马,可以随时改变产品品种,试制新产品,能为发展新兴工业打前哨战。
现在已有很多中小企业生产出过去被认为只有大厂、洋厂才能生产的高、精、尖产品,而且办法越搞越巧,路子越走越宽。许多“土办法”,都是我国劳动人民无穷智慧的结晶,决不是什么“落后”的办法,更不是现代修正主义者胡说的什么“没有办法的办法”。土办法是巧办法,是少花钱多办事的办法,是自力更生的办法。有些土办法,是符合客观规律的最先进的技术成就。
在采用和发展新技术中,对于外国有益的经验,我们并不一概排斥。但是,决不能照搬照抄。我们要坚决反对那种认为外国一切都好的“洋奴哲学”。事实上,外国的技术并不都是先进的,即使是六十年代的技术也有很多是落后的。例如,北京进口的一套维尼纶设备,过去被认为是最“先进”的,但是,群众在生产实践中,发现了许多环节是非常落后的,经过大搞技术革新,坛坛罐罐砍掉一大半,生产能力翻了一番。因此,对于从外国引进的东西,应当采取分析的态度,“一使用、二批判、三改造、四独创”,绝对不可迷信。
对待大中小并举方针的态度,归根到底就是对待群众和群众运动的态度。大中小并举的方针就是工业建设上走群众路线、大搞群众运动的方针。它的强大生命力,就在于能够充分调动亿万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没有大中小并举,就不可能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就不可能有地方工业,特别是县社工业的迅猛发展,就不可能把包括广大贫下中农、城市居民在内的亿万群众,吸引到工业建设的伟大行列中来,因此,就没有工业战线上广阔的群众运动,就没有工业生产建设的多快好省。
在毛主席关于“备战、备荒、为人民”和“抓革命,促生产,促工作,促战备”的伟大战略方针的指引下,我国工业战线正在全国范围内兴起一个波澜壮阔的增产节约运动,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大厂是骨干,大厂带小厂,小厂促大厂,大中小型企业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协同作战,共同发展,有力地推动国民经济的新飞跃,使大中小并举的方针大放光彩。
让我们更紧密地团结在以毛主席为首、林副主席为副的党中央周围,更高地举起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贯彻执行大中小并举和一整套“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充分发挥七亿人民的优势,多快好省地发展我国工业,夺取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胜利,为伟大领袖毛主席争光,为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争光!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