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7阅读
  • 0回复

在毛主席“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方针指引下 青海发展地方工业取得显著成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0-08-25
第2版()
专栏:

  在毛主席“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方针指引下
  青海发展地方工业取得显著成绩
据新华社西宁二十四日电 在毛主席“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方针指引下,青海省各级党组织和革委会充分发动群众,大搞群众运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多快好省地发展地方工业,取得显著成绩,整个工业战线呈现一派朝气蓬勃、欣欣向荣的革命景象。
青海原来地方工业基础很薄弱。解放后逐渐有所发展,特别是一九五八年,在毛主席提出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钢铁、煤炭、化肥、机械、发电、纺织等地方工业很快发展起来。但是,由于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及其代理人推行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使刚刚发展起来的青海地方工业遭到了严重摧残。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洪流彻底摧毁了刘少奇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广大革命群众在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指引下,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觉悟大大提高,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和智慧得到充分发挥,青海的地方工业又迅速发展起来。现在,已有钢铁、煤炭、汽车、机械、化工、纺织、石油、有色金属、燃料、建筑材料、皮革、电力、食品、造纸、面粉等近二十种主要地方工业,二百二十多种产品,基本上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地方工业体系。地方工业的迅速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工业和农牧业生产的发展,满足了广大群众生活的需要。
青海省各级党组织和革委会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什么工作都要搞群众运动,没有群众运动是不行的”这一伟大教导,在发展地方工业中充分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大搞群众运动。在发展煤炭生产中,各州县的党组织和革委会都广泛发动贫下中农、贫苦牧民自己找煤,自己采煤,自己兴建小煤窑。民和、湟中、湟源、乐都、互助土族自治县、门源回族自治县等县,深入发动社员群众,自办小煤窑的积极性十分高涨。门源回族自治县的广大贫下中农和革命干部,坚持自己勘探,自筹资金,土法上马,创建了十五个小煤窑,仅胜利公社的小煤窑去年就生产二千余吨煤。现在全省共兴建和扩建了三百多个小煤窑,州州找煤,县县采煤的群众运动不断向前发展。
青海在发展地方工业的过程中,坚决执行伟大领袖毛主席“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方针。西宁地区的广大职工家属走出家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凭着“一颗红心两只手”,白手起家,土法上马,因陋就简,从文化大革命以来,建立了大小一百多座家属工厂。他们边建厂,边生产,根据当地工农业生产和群众生活的需要,实行“一主多副,综合生产”,现在已生产出几十种当地短缺的主要工业产品,为青海建立完整的地方工业体系填补了空白,促进了当地工农业生产的发展。西宁市有色金属冶炼厂就是这批家属工厂的一面红旗。这个厂一九六六年五月筹建时,一无所有。职工家属们把三间土房,修修补补作为厂房,从其他厂借来一百元作为流动资金,借来一个鼓风机,自己砌了一个炼铜炉,四出奔走,找来一些废料,开始了生产。他们发扬“穷棒子”精神,土法上马,日夜奋战,四年多来,从铜粉、铜灰中,为国家提炼出一百四十多吨铜,从医院、照像馆用剩的硝酸银溶液里提取出五十多斤白银,还提炼出五十多吨铝、铅和其他一些贵重的有色金属。同时,在提炼有色金属的基础上,又克服了技术和设备上的困难,用各种土方法在西北地区首先试制成功多种型号的保险丝和松香焊锡。现在,他们已能成批生产十多种不同规格的产品,有些产品除满足本省需要外还供应兄弟省区。
在发展地方工业的过程中,青海省各级党组织和革委会很注意在不影响国家生产任务的前提下,开展社会主义大协作,大搞群众运动。这种社会主义大协作,把广大革命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调动和发挥出来,推动地方工业迅猛发展。制造汽车的大协作就是突出的一例。去年年底,三十七个工厂的广大工人,怀着为伟大领袖毛主席争光,为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争光的雄心壮志,纷纷投入了制造汽车的大协作。厂与厂、车间与车间、班组与班组之间,紧密配合,相互促进,相互支援。经过日夜奋战,到今年“五一”劳动节,青海第一批汽车——“青海湖”牌载重汽车终于在“没有制造厂的汽车制造厂”里胜利诞生并成批投入生产。经鉴定,质量性能良好。“青海湖”牌汽车的诞生,为青海地方工业和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