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阅读
  • 0回复

深入教改第一线——营口市铸造厂领导学校教改的初步经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0-08-27
第2版()
专栏:

  深入教改第一线
  ——营口市铸造厂领导学校教改的初步经验
辽宁营口市铸造厂进驻学校的工人毛泽东思想宣传队,遵照毛主席关于“工人宣传队要在学校中长期留下去,参加学校中全部斗、批、改任务,并且永远领导学校”的伟大教导,深入教改第一线,同教师实行“五个在一起”,坚定地贯彻执行毛主席的教育路线,取得了领导教改的主动权,加快了学校斗、批、改的步伐。
这“五个在一起”就是:
研究教学计划在一起。工宣队与教师坚持定期共同研究、制订教学计划和检查计划贯彻执行情况,严格把关,排除各种干扰,按期完成教学计划。
备课在一起。工宣队坚持与教师在一起集体备课,无论是教师同工农兵共同备课,还是教师学生集体备课,工宣队都坚持参加,把备课的过程当做帮助教师改造世界观的过程。
讲课、听课在一起。工宣队既坚持深入课堂听课,在可能条件下,有些工人师傅还亲自登台讲课。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资产阶级同我们拚命争夺的一块阵地,如果不用毛泽东思想把它改造过来,我们的文权就掌不牢。
评教评学在一起。工宣队、教师、学生在一起评教评学,有时还请工农兵、革命家长共同评论教学的成绩和缺点,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总结经验在一起。工宣队、教师、学生在一起随时总结教学中出现的新事物、新经验,推动教改深入发展。
实行“五个在一起”的过程,是深入开展两条教育路线、两种教育思想斗争的过程。
有一个时期,学校批判了“智育第一”的黑货以后,课堂上出现不讲文化知识的现象。如有的教师不敢教笔顺,不敢辅导,怕说这是“智育第一”。工宣队学习了毛主席的教导,认识到这是两条教育路线、两种教育思想激烈斗争的反映,说明对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鼓吹的“智育第一”还没有批深批透。这些问题不解决,毛主席的无产阶级教育方针,就不能贯彻落实。工宣队领导全校教师认真学习毛主席关于“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的教育方针,进一步深入开展对刘少奇、凯洛夫鼓吹的“智育第一”的批判,使教师认识到资产阶级的“智育第一”是反动的,不要无产阶级的智育也是错误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既要有很高的社会主义觉悟,也要有丰富的社会主义文化科学知识。工宣队同教师又在教改实践中,进一步总结经验,认为语文教学必须坚持一个方向(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完成三项任务(识字、作文、阅读),培养两个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这些活动,逐渐克服了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不教文化知识的倾向,提高了社会主义文化课的教学质量。
“教改的问题,主要是教员问题。”抓住教师世界观的改造,教改中的一些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有一次,工宣队同志听语文教师讲《红马夹》一课。课文开头是:“我们清洁工人每当穿上洗干净的工作服,准备上班的时候,总是想起在旧社会我们清洁工人穿的‘号衣’——红马夹。”什么是“号衣”呢?教师说,“号衣”就是编着号码的衣服。教师的话音刚落,学生就问:“红马夹”是什么色的?什么样的?号码写在什么地方?是用什么做的?教师对这些问题,自己也弄不清楚,却装腔作势地说:“‘红马夹’嘛,就是红色的衣服上面写着号码。我们不研究这个问题,继续往下学。”
在评教评学时,工人师傅指出:“红马夹”是旧社会劳动人民受剥削、受压迫的象征。课文题目就是“红马夹”,学生提的那些问题是合理的。这节课不研究“红马夹”,研究什么呢?这堂课暴露了教师的阶级立场不鲜明。工宣队就带着师生到解放前穿过这种号衣的工人刘师傅家里去访问,进行回忆对比,使师生受到了深刻的阶级教育。回来以后,这个教师又重新讲述这一课,不仅解说清楚,而且充满着无产阶级感情,学生反映很好。
营口市革委会政工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