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1阅读
  • 0回复

干部带头革命化,山区面貌大变样 泗科公社革委会带领社员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粮食产量跨《纲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0-08-27
第3版()
专栏:

干部带头革命化,山区面貌大变样
  泗科公社革委会带领社员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粮食产量跨《纲要》
新华社广州二十六日电 广东省封开县泗科公社革委会成员,在三大革命运动中,坚持深入群众、深入实际,以自身的思想革命化,带动社员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改变山区的贫穷落后面貌。去年,这个公社粮食亩产量达到九百二十一斤,超过了《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规定的指标,粮食总产量比一九六八年增长百分之四十九;花生增长两倍多;生猪增长百分之七十四。不仅实现了粮食自给,并且第一次向国家提供了一百多万斤粮。今年,在战胜了严重的自然灾害后,又夺得了早稻大丰收,总产量比去年同期增加百分之十一。
泗科公社地处粤桂两省边界的山区,共有九个大队,一万二千多人口。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前,在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影响下,这个公社没有很好地贯彻毛主席关于“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而是把大量的劳动力和生产资金用来砍山林、烧砖瓦。因此,粮食产量较低,每年都要国家供应七十多万斤粮食。
一九六八年,公社革委会成立后,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有关教导,首先狠抓领导班子的思想革命化。领导班子的成员都站在三大革命运动的第一线,密切联系群众,依靠群众,和贫下中农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学习,一起开展革命大批判,不断提高阶级斗争和两条路线斗争的觉悟。为了肃清刘少奇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余毒,他们还在公社范围内层层举办毛泽东思想学习班,组织社员和干部认真学习毛主席关于“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和“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伟大教导,联系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忆苦思甜,忆苦思权,狠批刘少奇推行的“以钱为纲”、“重副轻农”等反革命修正主义黑货,从而打击了一小撮破坏山区建设的阶级敌人,大大提高了群众和干部的社会主义觉悟。在这个基础上,公社革委会组成有公社、大队、生产队领导成员和贫下中农代表参加的勘察小组,看地形、查水源,制订出建设山区的全面规划。并且根据自力更生、因地制宜的原则,帮助全公社一百四十八个生产队安排兴修水利、开荒扩种和发展多种经营的具体计划。这样,全公社迅速掀起了群众性的开山劈岭,引水造田的热潮。
在这场开山造田的群众运动中,公社革委会成员始终和群众一起艰苦奋战。公社革委会副主任在大播大队和社员群众一道开辟一条环山水坝时,有一座七米高的悬崖石壁挡住去路。他就和三个共产党员、两个青年民兵一起,手抓山藤,脚蹬石壁,一步步爬上悬崖,扶铁钎,抡铁锤,连续奋战了二十天,终于凿成十五米长的石壁渠道,把三公里外的水引过来,扩大了七十亩稻田。公社革委会的一个委员,在东畔大队带领广大社员群众到乱石遍地的山头开荒。有一次抬石头时扭伤了腰骨,他敷上草药后又继续战斗,奋战两个多月,直至工程完工。由于革委会成员带头顽强奋战,更加鼓舞了广大社员的斗志。全社从一九六八年底开始,经过一个冬春,共开辟水圳十九条,山塘水库十四宗,扩大水稻种植面积百分之十四,旱粮和花生的面积也扩大两倍。
为了抓好典型,以点带面,公社革委会还有计划地深入先进单位和“老大难”单位,抓两头,带中间,使先进单位更先进,后进单位赶先进。岐岭大队向来被人认为是“锈锁难开”的“老大难”单位,革委会主任亲自来到这个大队蹲点。他一放下行李,便到田里和社员一起劳动,和群众打成一片。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研究,发现原来是一个坏分子在这里搞破坏活动。他便组织干部和社员群众认真学习毛主席关于“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的教导,狠批刘少奇的“阶级斗争熄灭论”等反革命修正主义黑货,提高了大家的阶级斗争和两条路线斗争觉悟,打击了阶级敌人的破坏活动,使大队的革命和生产起了飞跃的变化,从一个吃粮靠国家供应的落后队,变为粮、油都丰产,为国家作出贡献的先进大队。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