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阅读
  • 0回复

天津化工厂大破“生产到顶”、“潜力挖尽”等因循守旧的思想 综合利用变“废”为宝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0-08-27
第4版()
专栏:

  天津化工厂大破“生产到顶”、“潜力挖尽”等因循守旧的思想
  综合利用变“废”为宝
据新华社天津电 天津化工厂革委会在驻厂解放军支左人员帮助下,认真贯彻执行毛主席关于“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战略方针,大破“生产到顶”、“潜力挖尽”等因循守旧的思想,大搞综合利用,使这个大厂为国家作出了大贡献。目前,他们利用“废”物试制成功了六种新产品,其中有些是我国电子工业和化学工业的重要原料。上半年全厂超额完成了国家计划,主要产品一级品率达到百分之百,消耗定额大幅度下降,产品成本迅速降低,上缴利润比去年同期增长百分之二十四点五,创造了建厂以来的最高水平。
天津化工厂是一座大型化工企业。在伟大的七十年代,大厂怎样迈大步?通过学习和讨论,大家认识到,能不能进一步发展生产,关键在于人的思想革命化,只要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听毛主席的话,照毛主席的指示办事,就会无往而不胜,大厂就能够作出大贡献。
但是,从那儿入手呢?他们分析了化工厂的特点,认为化工生产的“废气”、“废热”、“废水”、“废渣”特别多,如果大搞“四废”的综合利用,就大有文章可做,可以进一步发展生产。他们狠批了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广泛发动群众,人人动脑,个个动手,很快在全厂开展了大搞综合利用的活动。四车间在生产聚氯乙烯的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电石废渣,长年积存,堆积如山。工人群众用这种废渣,做成砖坯,烧出质量很好的灰砖。在这个基础上,他们又进一步试制成功四百号水泥,并且成批投入了生产。根据电石废渣的丰富资源和设备能力,每年可为国家生产三千六百吨水泥。通过这一实践,使广大干部和群众深刻地认识到,废物回收,综合利用,确实大有可为,从而坚定了大搞综合利用的信心和决心。
为了把大搞综合利用的活动引向深入,天津化工厂成立了以老工人为主体、有革命领导干部和革命技术人员参加的技术研究小组。这样,既集中了群众的智慧,又发挥了专业人员的作用,解决了不少过去多年没有解决的难题。如二车间有个小烟筒,每天排出大量废氯气,不仅造成很大的浪费,而且危害工人健康。过去就曾经作为一个“课题”研究过,但始终没有攻下来。现在,技术研究小组在工人群众的紧密配合下,遵照毛主席关于“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伟大教导,反复进行试验,终于用一套自制的土设备,将回收的废氯气,制成造纸工业不可缺少的化学原料次氯酸钠,把“废”变成了宝,为国家增加了大量财富。
天津化工厂革委会在开展综合利用活动中,不断对广大群众进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革命精神的教育,动员广大群众坚持自己动手、修旧利废、以土代洋、土洋结合,推动综合利用活动的深入发展。三氯苯是高效农药的原料,过去国内供不应求,需要从国外进口。工人们满怀无产阶级的雄心壮志,决心自己动手生产三氯苯,以实际行动为伟大领袖毛主席争光,为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争光。五车间的工人群众接受了试制、生产三氯苯的任务。他们提出不向国家要投资、要厂房、要设备、要材料、要人员,全部依靠自己的力量来解决这些问题。不少工人利用业余时间到处收集废料。他们的设备,小到开关,大至几吨重的主体设备,都是利用废旧材料加工修理制成的。他们就是这样,因陋就简,土法上马,在保证正常生产的情况下,奋战一个月,终于建成一个年产六、七百吨三氯苯的工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