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3阅读
  • 0回复

介绍歌剧“立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49-08-09
第5版()
专栏:

介绍歌剧“立功”
柏生
由东北文化教育工作队,接受工人的指导与帮助,经过九次修改的歌颂工人阶级力量的剧作“立功”已连续在北平、长辛店上演了十六次,观众达三万五千八百人以上。曾经招待了文代大会的各地代表及文工团演员,长辛店铁路工人,新政协筹备会代表,全国教育工作者代表会议筹备会代表,以及全国工会工作会议代表。最近北平市总工会与市文委会应北平各工厂工人及暑期学习学生、教员的热烈邀请,他们决定在平继续出演。的确,“立功”的演出是值得我们大家特别关心与重视的,正如许多工人群众所说,“立功”的方向,正是大家今后要努力的方向。
“立功”的故事发展是这样的:在哈尔滨某公营铁工厂,接到紧急支援前线的任务,要在十天之内完成一千把铁锹,五百把镐头。“活计多,时间少,工具坏,材料缺,”这个困难立刻摆在他们面前。于是厂长和工会主任便找老英雄赵海明(第二组组长)想办法。老英雄马上召开小组会,大家非常积极,坚决要克服困难,完成任务。而高升(厂里一个思想落后的工友)对这任务没有信心,工作中表现吊儿郎当,爱发牢骚。老英雄为了提高产量,连夜不睡觉的研究创造了新的工具。工具问题解决后,又经大家互相研讨,想出了“废铁翻身”的办法,解决了材料缺的困难。工友高升也在这次工作中经过大家努力帮助与鼓励,觉悟过来,积极的参加了生产。最后,经全体工友的突击,十天的任务九天圆满完成,他们得到了“模范组”的红旗。
他们开始创作这个剧本,那是一九四八年春天,在党的领导下,哈尔滨各工厂展开了生产立功运动。各工厂积极提高生产,争取立功模范,工作情绪非常热烈。而当时东北文教队正到工厂工作,在哈尔滨铁路工厂里学习和搜集材料。经过一个多月的工厂生活,与工人逐渐打成了一片,不仅看到了他们生产的热潮,更体会了他们思想感情的变化,并学会了工人的语言。
最初,“立功”的主题是写落后工人,后来经过许多人提意见,进行了第二次的修改,抓住了正面写工人,以歌颂绝大部分工人的积极努力与工人阶级伟大力量为主题,而把落后工人的描写当作一个问题提出来。他们一面写一面找工人去研究,刻苦认真,老实的接受工人的正确意见,毫不厌烦地一次再一次的改写。排演时,请许多工人来帮助导演,尤其是剧中的许多真实劳动场面,比如打铁、磨砂轮、电焊等,都是向工人学习得来,随时由工人帮助纠正。这个剧本在第六次全国劳动大会上演出后,经过了更广泛的工人群众的鉴定、和帮助改造,当时在哈尔滨连续上演了十七次,得到观众一致拥护。哈尔滨铁路工人看后,特别组织了讨论。以后继续到沈阳演出,获得很快的推广。沈阳庆祝“五一”劳动节时,有十一个工厂单位都排演了“立功”,沈阳工人日报也召开座谈会讨论,沈阳的工人政治大学并把“立功”当成了课本。就这样,他们更到了抚顺和鞍山,在抚顺煤矿、鞍山制钢公司等示范演出,一连演了二十多次,都获得良好效果。
在鞍山演出后,市委宣传部召开数百人的“立功”座谈会。大家认为这剧是一个方向,应推广,使各方重视。因为它解决了工人中若干思想问题,同时提出了正确的生产态度并帮助工厂的行政干部,更深刻地体会了怎样走群众路线。工人看过“立功”,一致认为再不努力劳动,就对不起共产党和毛主席。
这次为了参加全国文代大会的演出,七月六日他们便到了北平。来平后,为了把东北工人在生产立功运动中的劳动热情,介绍给华北的工人们,七月十一日他们又去长辛店演出。第一次演出后,工人们立即轰动起来,他们感到那么亲切,一致说:“原来这戏这么带劲!看见你们在上面演的那样起劲,我们恨不得也跑上去帮助你们干呀!”
从长辛店回到北平,他们为文代大会的演出,直至最近招待工人学生的演出,引起许多人的讨论和注意,认为这是目前写工人的一个成功的剧本,把工人生活中的生动的地方都抓住了,使人看到劳动的愉快。全剧充满了新的生命力,到处洋溢着革命的热情,剧中表现了工人阶级的集体力量,教育了工人自己,提出了工厂应实行民主管理等问题,这又给工厂行政与工会的工作指示了努力的方向。
这个歌剧告诉我们些什么呢?他首先告诉我们:在工厂中发动生产立功运动是一种提高生产的好方法,而要发动立功运动则必须走群众路线——启发工人主人翁的自觉。只要工人自觉起来,即能克服一切困难。其次,对落后工友的改造,应该依靠群众的力量,依靠工人的自我教育;谁企图用强迫命令与简单处罚的办法代替这种教育,必会遭受失败。此外,在创作上“立功”的创作过程告诉我们:必须与工人生活在一起,熟悉他们的工作与思想感情,才能产生较好的作品。想找捷径是没有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