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1阅读
  • 0回复

愚公移山换新天 乱石窝里造良田——记下黑岩坪生产队移山造田的事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0-09-05
第2版()
专栏:

愚公移山换新天 乱石窝里造良田
——记下黑岩坪生产队移山造田的事迹
贵州省铜仁县茶店公社茶店大队下黑岩坪生产队,座落在贵州高原武陵山区深处。这里山高坡陡土层薄,百分之八十的田里,布满了千奇百怪的黑岩石,粮食产量一直很低。一九六二年冬季以来,这个生产队的广大贫下中农刻苦学习“老三篇”,以愚公移山的精神,凿石修田,劈山引水,使乱石窝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八年来,下黑岩坪生产队的社员们搬掉了原有一百多亩稻田里的乱石,劈山凿石,打通阴河,修起了水渠,并且在乱石窝里造出新稻田三十八亩。现在,这个山村的粮食平均亩产量已经达到六百斤,先后向国家交售粮食三十万零八千斤。村寨四周的山坡上种植了油桐、果树和松、杉等林木,发展了养猪、养鸭和养鱼生产,集体经济不断巩固和发展。
解放前的下黑岩坪,贫下中农受国民党反动派的压榨剥削,过着贫困的生活。解放后,他们响应毛主席的伟大号召,办起互助组、合作社、人民公社,道路越走越宽阔。他们决心改变伸手向国家要粮的状况,把下黑岩坪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
下黑岩坪的田里尽是石头,要高产首先要把田里的乱石头搬掉。田里石头这么多,靠两只手能搬得了吗?靠生产队的力量能行吗?广大贫下中农带着大家在议论中提出的这些问题,学习了毛主席的光辉著作《愚公移山》。老愚公的光辉形象,深深感动了每一个人。大家说:“下老愚公的决心,发扬老愚公‘挖山不止’的精神,就一定能排除万难,把田里的乱石头搬走。”
在数九寒天,干部、社员个个争先,下到刺骨的冬水田里,打炮眼、挑石头。没有炸药,用土火药代替;没有胶线、雷管,自己造土火药绳来用。不能用炸药炸的石头,就用大锤砸,钢钎撬,套上铁丝抬着跑。贫农社员陶通海,每天挥舞着一把大铁锤,从这块田打到那块田,从这个坡打到那个坡,年复一年,磨断了十多根锤柄,九寸长、十六斤重的铁锤磨得只剩下四寸长、五斤重。群众夸他是队里的“新愚公”。
下黑岩坪的贫下中农就是用这种顽强精神,在两个冬春把一百一十多亩田里横七竖八的岩石,一扫而光,并且把小块田联成了便于耕作的大田块,取得了改造乱石窝的第一个胜利。
当下黑岩坪的贫下中农刚刚跨出改天换地的第一步,不料,一九六三年遭到了连续三个多月的大旱,全队除了三十多亩深水田以外,大多数稻田都因干旱减产了。在天灾面前,队里少数人产生了动摇情绪。他们说:“天生的穷地方富不了”。个别人还想离开这个地方。可是,贫下中农却说:“穷山沟再穷,每一寸土地都是毛主席领导革命人民流血牺牲换来的。我们生在这个地方,就要改造这个地方。只要听毛主席的话,立下愚公移山志,穷山沟就一定能变成米粮仓。”贫下中农针对缺水的主要问题,决心兴修水利。
下黑岩坪只有一股山泉,还是从阴河流下来的。由于田高水低,水都白白地流走了。如果能把这股水从半山腰上截引过来灌田,全队旱田就能变为水田。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生产队干部再一次组织社员学习毛主席光辉著作《愚公移山》。贫下中农异口同声地说:“只要有老愚公的决心,阴河水就可以听人使唤。”大家经过周密勘测,决定从山腰劈石开洞,让阴河水改道,为社会主义服务。经过两个多月的苦战,他们终于在乱石丛中修通了一条两里长的水渠,使全队一百余亩“望天田”变成稳产高产田。
搬掉田中的石头,引来阴河水,一九六四年,下黑岩坪生产队粮食获得较大幅度的增产。但是,贫下中农想得更宽,看得更远。他们说:我们种田不是为了自己吃饱肚皮,是为了革命。我们要增产更多的粮食,支援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
增产的门路在那里呢?贫下中农经过反复研究,决定凿平石头山,修出新稻田。一提造田,大家感到困难不小。铁硬的石灰岩上怎么能造田?这时,伟大领袖毛主席发出了“农业学大寨”的号召。毛主席的指示,给下黑岩坪贫下中农带来了战胜困难的无穷力量。大家说:“愚公能移山,大寨能造田,我们为什么不能开山造田?”于是,这年冬天,他们又踏上了改天换地的新征途。
大家在“为革命造田,为毛主席争光”的口号下,一连奋战了六个冬春,硬是在乱岩窝里造出良田三十八亩。去年在遭受严重虫灾的情况下,全队粮食总产量仍比一九六二年增长了百分之五十。
新华社通讯员 新华社记者
(本报有删节)(附图片)
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中甸县东旺公社新联大队党支部,用毛泽东思想武装群众,使毛泽东思想为广大革命群众所掌握,成为改天换地的强大物质力量。图为党支部书记七林旺丹(右)和翻身农奴学习《毛主席语录》。 新华社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