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6阅读
  • 0回复

双手开创新天地 云南小班坝佤族贫下中农艰苦创业的事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0-09-11
第4版()
专栏:

  双手开创新天地
  云南小班坝佤族贫下中农艰苦创业的事迹
在祖国西南边疆云南高原上的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向阳公社文胜大队小班坝佤族生产队的社员们,遵照毛主席的教导,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把穷山沟建设成社会主义新农村。现在,这个村庄的山坡上围绕着层层梯田,山顶甘蔗、菠萝茂密,山下茶树旺盛,果树成行。全队二百二十二口人,有一百二十七头牛,一百七十六头猪,队有储备粮,户户有余粮。
十三年前,这里是荒无人烟的穷山谷。那时,小班坝的佤族农民住在另外一座大山上,人多田少,水源缺乏,生活贫困。一九五七年,这里发生了火灾,整个村寨都被烧毁了。当时党和政府及时发给他们新衣,拨给了粮食,大家激动地说:“鱼靠水,树靠根,我们翻身农奴全靠恩人毛主席。”
毛主席教导说:“穷则思变,要干,要革命。”小班坝贫下中农想,我们也有两只手,不能躺在国家身上吃救济呀!大家决心生产自救、重建家园。经过串联,有十三户贫下中农首先组织起来,下山开荒。领头的就是共产党员、现在的小班坝生产队长卫三岛。
“在共产党领导下,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也可以造出来。”卫三岛带领十三户贫下中农,胸怀壮志,带着仅有的两口铁锅和几把锄头、砍刀,来到了今天居住的这个小山沟。当时有人给他们泼冷水,附近一个地主也跳出来讽刺他们。十三户佤族贫下中农却豪迈地说:“解放前山是土司的山,土是土司的土,我们贫下中农想开田也没地方开;今天有共产党、毛主席给我们撑腰,再大的困难,我们也要开出田来。”他们砍树割草搭窝棚,坚持开山不止。到了山上,他们首先把毛主席的像高高挂起,让毛泽东思想照耀山沟。
开始,由于工具又少又简单,开田的进度很慢。大家望着满山的荒草乱树,心里很着急。个别人有点动摇,不想继续干了。祖辈三代给土司当奴隶的卫三岛带领大家回忆了旧社会当奴隶的苦难日子,学习了毛主席关于“自己动手,克服困难”的伟大教导,坚定了大家开荒的信心。大家说:“咱们开荒生产是为毛主席争气,再苦再累,也要坚持把地开出来。”当时粮食吃完了就吃毛薯,渴了就喝山泉;工具不够就两班倒,歇人不歇锄头。妇女也和男人一样艰苦奋战;六十多岁的老贫农卫达块,人老志坚心火红,和青年人一起争着打头阵。十三户贫下中农怀着“为毛主席争气”的坚定信念,凭着自己的双手,三年中在这个小山沟里开出了二百六十亩水田,一百多亩山地,粮食年年增产。最近十年中共支援国家粮食四十多万斤。
大海航行靠舵手,干革命靠毛泽东思想。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广大贫下中农和社员群众,更加如饥似渴地学习毛主席著作。毛主席的光辉著作“老三篇”,更加鼓舞了小班坝贫下中农的革命斗志。六十多岁的贫农老大妈李月翁,学了《愚公移山》和青年人一起下坝抢插双季稻。民兵班长卫三乃率领社员在悬崖峭壁上开凿涧槽,经过四十天的苦战,把洪班河水引上了山。为了实现每人两千斤粮、一亩饱水田,去冬今春全寨男女老少,克服重重困难,修成了一个容水五万立方的小水库,变一百亩“雷响田”为饱水田。
现在,小班坝的一百四十亩晚稻,秧苗茁壮,肥料充足,贫下中农对夺取农业大丰收充满了信心。
新华社记者 (本报有删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