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阅读
  • 0回复

贮存保鲜西红柿的哲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0-09-13
第3版()
专栏:

  贮存保鲜西红柿的哲学
  北京市崇文区副食管理处菜站科学实验小组
蔬菜,是人民生活中的必需品。但是,蔬菜生产的季节性和市场需要的均衡性存在着矛盾,常常出现旺季蔬菜霉烂,淡季供不应求的现象,直接影响人民的生活。要解决这个矛盾,必须做好蔬菜贮存保鲜工作。可是,蔬菜鲜嫩易腐,不易贮存。因此,蔬菜贮存保鲜问题,国内外一直没有解决。
为了贯彻执行毛主席关于“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方针,我们决心依靠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攻克蔬菜贮存保鲜这个“老大难”问题。从一九六八年起,我们成立了以工人为主体的三结合科学实验小组,凭着土菜窖、荆条筐,在毛主席光辉哲学思想的指导下,开始了科学实验。
这三个西红柿为什么没烂?
我们在进行科学实验时,选定被称为“隔夜愁”的西红柿作为突破口。
最初我们用洋办法试验,三十多次都失败了。我们反复学习了毛主席关于“错误常常是正确的先导”的伟大教导,提高了勇气,增强了信心,决心从失败中找成功的因素。我们分析了失败的原因,认识到西红柿虽然已经离开了植物体,但它仍然进行着新陈代谢活动。我们用的洋办法杀伤力太大,不是在保持它的新陈代谢的前提下,延缓它的后熟,而是抑制了它的新陈代谢,违背了西红柿生命活动的规律,所以失败。
采取什么方法才能保持西红柿必要的新陈代谢、延缓它的后熟呢?我们继续进行试验。有一次,在检查分析试验的样品时,发现有三个西红柿存了一个多月,仍然很好。那么多的样品都烂了,为什么这三个西红柿没有烂呢?根据毛主席关于“矛盾的普遍性即寓于矛盾的特殊性之中”的教导,我们认为:个别西红柿能存一个月,多数西红柿也有这种可能。我们可以从这三个西红柿中认识和掌握它的贮存规律。
于是,我们遵照毛主席关于“正确的判断来源于周到的和必要的侦察,和对于各种侦察材料的联贯起来的思索”的教导,到三个西红柿的贮存环境中去仔细观察,发现窖里的温度较低,通风较好,湿度适宜,控制了西红柿的新陈代谢,延缓了它的后熟,这就是西红柿不烂的基本条件。接着,我们便针对这三个条件采取了措施,使贮存成批西红柿的试验终于得到成功。
全力找出和创造主要条件
“隔夜愁”成批贮存试验成功,使我们的思想得到解放,开始想把七月份上市的西红柿存到八、九月份。
我们总结了前阶段西红柿贮存的经验教训,认为温度、湿度和通风三个因素,都是维持西红柿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影响西红柿的贮存和质量。例如温度过高,湿度太大,容易引起腐烂;温度过低,也会引起西红柿的冻伤;西红柿含水量大,如果通风太大,又会脱水萎缩,失去鲜嫩。因此,必须处理好这三者的关系。可是这三个条件之间又有矛盾,要控制窖内温度,就要封闭菜窖门窗,这与通风有矛盾;而通风良好又会影响窖内温度。
怎么办?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研究任何过程,如果是存在着两个以上矛盾的复杂过程的话,就要用全力找出它的主要矛盾。捉住了这个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我们按照毛主席的指示,对温度、湿度和通风这三个基本条件进行了具体分析和反复试验,全力找出了主要矛盾是温度和通风的矛盾,而温度又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事实证明,只要温度处理合适,即使湿度、通风稍有变化,对西红柿的影响也不大。相反,如果温度不适宜,湿度、通风再好,也会影响西红柿的贮存时间。
我们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把温度控制在一定水平上,然后再适当的处理湿度和通风,结果一九六九年七月贮存了八十多万斤西红柿,在八、九月淡季中陆续供应市场,起到以旺补淡的作用。这是在西红柿贮存保鲜的历史上从来没有的奇迹。
掌握西红柿内部矛盾的规律
西红柿贮存一个月成功后,有的同志产生了“差不多”的思想,我们又举办了毛泽东思想学习班,用毛主席关于“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了成功的两重性。大家认识到:我们贮存西红柿的试验虽然取得初步成功,但是对于西红柿内部矛盾的规律还没有完全摸清,还处于“必然王国”,仍然不能大批贮存和推广。毛主席教导说:“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我们不仅要看到温度、湿度和通风等外部条件,更重要的是要从西红柿内部的变化找出规律性的东西。
在毛主席光辉哲学思想的指导下,我们进一步探索西红柿内部矛盾的规律,向西红柿贮存的“自由王国”进军。通过反复试验考察,我们发现筐内上下的西红柿变化不一样,上边西红柿转红快,贮存时间短;下边转红慢,后熟过程长,贮存时间相应延长了。这些现象给我们很大的启发,使我们认识到,西红柿摘下之后,虽然脱离了植物体,但并不是马上死亡。它本身还不断地呼出二氧化碳,吸进新鲜氧气,进行新陈代谢。例如,色素由绿转红,结构上的由硬变软等等,都是它复杂的生命活动过程的表现。它本身通过呼吸作用,养分逐渐消耗,完成它植物学上的所谓“后熟期”,这就是西红柿内部活动的规律。如果我们根据西红柿内部矛盾变化的规律,相应地采取措施,以满足西红柿维持其生命活动的最低要求,最大限度地降低它的呼吸强度和体内代谢过程,使它延长后熟过程,防止迅速老化,不是更能延长贮存时间吗?于是,我们又进行反复试验,采取了新方法,更主动地控制西红柿的呼吸强度和代谢水平,使其向着有利于延长贮存时间和提高品质的方向发展。结果,贮存时间又大大延长了。
“隔夜愁”能变成“百日鲜”,其它蔬菜能不能贮存好呢?我们学习了毛主席关于“在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范围内,人类总是不断发展的,自然界也总是不断发展的,永远不会停止在一个水平上。因此,人类总得不断地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的教导,对其它蔬菜品种也进行了类似试验,初步摸索出一些蔬菜贮存的共同规律和特殊性,比如,果类菜的后熟,叶类菜的衰老,根茎菜的萌芽,等等。我们根据蔬菜的不同质的矛盾,采取不同的方法,控制相应的温度、湿度、通风等外部条件,设法延缓果类菜的后熟,防止叶类菜的衰老和抑制根茎菜的萌芽,使一些蔬菜贮存保鲜问题逐步得到解决。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