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大家都来关心高校招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0-09-21
第1版()
专栏:思想评论

大家都来关心高校招生
  李志华
今年秋季,全国一批高等学校即将根据毛主席的无产阶级教育革命路线,进行新的招生工作。大批工农兵学员将豪迈地跨进社会主义的新型大学。
这次高校招生,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伟大胜利成果。经过四年来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我们摧毁了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及其在文化教育部门的代理人所推行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改变了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统治我们学校的局面。工人阶级在其先锋队共产党的领导下登上了上层建筑斗、批、改的政治舞台,用毛泽东思想对知识分子进行再教育,使他们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同时带领他们积极实践毛主席的无产阶级教育革命思想,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大批知识青年踊跃地走上毛主席所指引的与工农兵相结合的道路,经受了锻炼,提高了阶级斗争和两条路线斗争的觉悟。所有这些,都为执行毛主席提出的“走上海机床厂从工人中培养技术人员的道路”这个纲领性指示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招生制度的改革是整个教育制度改革的重要一环。在学校这个阵地上,两个阶级、两条路线的斗争,首先集中地表现在招生上。几千年来,学校大门都是朝着剥削阶级开的,是为地主资产阶级培养接班人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把它翻过来了。按照无产阶级的要求进行招生,这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在招什么人、用什么办法去招这些问题上,存在着两条根本对立的教育路线。
社会主义大学是培养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的重要阵地,必须坚决贯彻执行毛主席的指示,走上海机床厂的道路,“要从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农民中间选拔学生,到学校学几年以后,又回到生产实践中去”。在刘少奇反革命修正主义教育路线控制下的旧大学,不仅千方百计排斥工农子女进大学,而且实行了一套完全是为资产阶级培养接班人的教育制度,使学生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没有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的实际知识,脱离劳动人民,结果越读书越蠢。这样搞下去,我们的无产阶级专政怎么能巩固?革命前辈所开创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怎么能后继有人?
毛主席早就尖锐地指出,培养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的问题,“这是关系我们党和国家命运的生死存亡的极其重大的问题。这是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百年大计,千年大计,万年大计”。这就要求大家都来关心这次招生工作。无论招生单位还是输送单位,都必须遵照毛主席关于“要无产阶级政治挂帅”的指示,把招生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大事来抓,决不能用单纯业务观点,把它看作仅仅是“学校招几个人,单位派几个人”的事,一定要挑选工农兵中那些在三大革命斗争中表现好的青年积极分子上大学。从招生单位来说,必须深入工农兵,做过细的工作。输送单位,要正确对待全局和局部的关系。局部的利益应当服从全局的利益。那种认为招生是“学校的事,与己无关”的思想,那种马马虎虎送几个人或者搞“留一手”、舍不得送骨干出去的做法,都是不对的。
过去,在修正主义教育路线的统治下,高校在招生中,大搞“分数挂帅”,鼓吹“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实际上是对劳动人民实行资产阶级的文化专制。工农兵一针见血地说:“分数线,分数线,工农兵的封锁线!”这次高校招生,要用毛泽东思想统帅招生工作的全过程,突出无产阶级政治,放手发动群众,实行群众路线,采取自愿报名、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审的办法,真正把工农兵和上山下乡以及回乡知识青年中的优秀分子推选出来。应当象有些试点单位那样,把招生的过程变成学习、宣传和落实毛主席无产阶级教育路线的过程,变成群众性的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的大总结、大评比的过程。有的地方还出现了家长给新学员办学习班、吃忆苦饭、送革命传家宝的动人景象。这样,不仅保证了招生的质量,而且推进了输送单位抓革命、促生产、促工作、促战备的高潮。在招生过程中,要贯彻执行党的阶级路线和各项无产阶级政策。
毛主席教导我们:“破字当头,立也就在其中了。”要确立新的招生制度,必须以革命大批判开路,要进一步批判修正主义教育路线,批判资产阶级的招生考试制度,批判旧大学招生中用成名成家做诱饵,甚至抬出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来做活广告的反动做法,特别要批判“读书做官论”及其翻版“读书无用论”,什么青年上大学是“跳龙门”,什么工厂青年上大学“不合算”,等等,彻底肃清修正主义教育路线的余毒。
我国广大工农兵和革命青年对高校的招生工作十分关心。当高校招生的消息传到各地以后,他们非常激动,一遍又一遍地高呼:“毛主席万岁!”广大革命青年十分感激党和毛主席对年轻一代的关怀,纷纷要求党和人民根据革命需要来挑选。他们正确地处理劳动、学习与革命的关系,响亮地提出:我们去工厂农村是为了革命,我们上大学也是为了革命,一切为了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工农兵学员上大学,管大学,用毛泽东思想改造旧大学和创建社会主义新大学,是一项光荣的历史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工农兵学员要始终保持劳动人民的本色,坚持不脱离工农兵群众,把自己培养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在毛泽东思想哺育下成长的中国青年,是有光荣的革命传统的。在抗日战争的年代,多少热血青年为了到毛主席亲手创办的延安抗大去,翻山越岭,穿越国民党的封锁线,不惜冒着生命的危险。他们为了什么呢?为了能读上毛主席著作,谋求抗日救国的真理。比比过去,今天我们的条件好得多了。但是,这种追求真理的革命精神,这种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习的。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培养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的伟大战略措施。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知识青年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没有被批准上大学的知识青年,一定要安下心来,继续在农村三大革命运动中贡献自己的力量,沿着毛主席指引的与工农兵相结合的道路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环顾世界,“风景这边独好”。资本主义、现代修正主义的教育制度已经彻底腐朽没落了,崭新的无产阶级教育制度正在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建立起来。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后的第一次招生,将以它全新的面貌载入革命的史册,并为创建社会主义大学创造良好的开端。只要我们按毛主席的教育革命思想去实践,就一定可以把旧大学改造过来,把教育文化战线上的革命进行到底。
(原载《红旗》杂志一九七○年第十期)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