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2阅读
  • 0回复

为伟大领袖毛主席争光——记技术员查雁群依靠工人群众革新细纱机的先进事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0-09-21
第3版()
专栏:

为伟大领袖毛主席争光
——记技术员查雁群依靠工人群众革新细纱机的先进事迹
今年二月的一天,无锡国棉一厂纺二车间进行了一场紧张的棉纱高产优质对比试验。
挡车女工穿梭似地巡回在车弄里,人们聚精会神地注视着革新后的细纱机和普通细纱机的运转情况。当锭速超过每分钟一万三千转时,普通细纱机上断头接二连三地出现,纱锭空旋。可是,经过革新的高速细纱机上的锭速增加到二万四千转时,雪白的絮线仍在绕着纱管飞旋。
“试验成功啦!”车间里立刻沸腾起来。人们奔走相告,振臂高呼:“毛主席万岁!”
锭速达到每分钟二万四千转,是世界纺织工业的奇迹。在这重大革新的设计中,女共产党员、工人出身的技术员查雁群同志,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老机器要为世界革命
作出新贡献”
一九六六年三月初,查雁群刚参加高速细纱机的研究工作,就碰上了两条路线的斗争。
第一天,一个旧技术员对全小组的工人、技术人员说:“我们这个小组应该研究尖端项目,目前全省各纺织厂的所有锭子都老掉牙了,开不起高速,我们发个呼吁立即淘汰它!”话音一落,小组里呼隆一下乱起来了。
“什么?全省纺织厂的锭子都淘汰掉?不行!我们要向现有设备要棉纱,为世界革命开高速!”
查雁群清楚地看到工人老师傅提出的“向现有设备要棉纱”的口号,是为社会主义建设着想的,是符合毛主席提出的“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的。她霍地站了起来,高声说:“我们小组应该搞符合实际情况的研究工作,目前的锭子不能淘汰,老机器要为世界革命作出新贡献!”
这一夜,查雁群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她回忆着车间里的斗争,心情异常激动,往事不禁浮现在她的眼前:
她出身在一个工人家庭,八岁就被送进一家丝厂去做工。资本家因为她没鞋穿,就要刮她的工号。母亲省吃俭用替她做了双鞋。她上工时,走到厂附近的河边才洗脚把它穿上;一出厂门,又赶紧脱下包好,赤着脚,踩着十几里地的碎石子路回家。
一九四九年,毛主席统帅百万雄师过大江。从此,小苗出土见太阳,雨露滋润禾苗壮。她不知苦累地努力工作。
一九五三年,党又把她送进了江苏工农技术学校。旧教育完全脱离实际,她毕业后第一次设计时,连图纸上的方向都标反了,零件加工好后怎么也装不起来。还是工人师傅帮她解决了问题。
从此,她时刻不忘向老工人学习,虚心接受老师傅们的帮助和教育。她与工人群众打成了一片,在政治上、思想上、工作上,都进步很快。一九六○年,她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查雁群越想越睡不着,她扭亮电灯,翻开放在床头的《毛泽东选集》。“老三篇”开阔了查雁群的眼界,坚定了她的信心。她想:老愚公还能立下移山大志,我们有毛泽东思想指引,有工人群众支持,不怕老机器开不出高速来!
查雁群和几个工人老师傅一起,在没有一点资料的情况下,开始了改造细纱机的战斗。
依靠群众无往不胜
改造老机器的战斗已经紧张地进行了十五个月了。十五个月来,查雁群和几个工人老师傅的心,全都贴在这项工作上面。
开始搞二十锭小型试验时,几次过不了关。她想降低车速来缓和矛盾,而工人仇师傅却主张扩大加速试验,提议把试验场搬到生产车间。他说:零件是根据高速的要求设计的,只有开了高速才能适应。实验室的试验,固然能提供些有用数据,但这是在孤立静止的情况下进行的,因而是不全面的。事情果然如仇师傅所说的那样,在生产车间的增速试验,不但暴露了矛盾的各方面情况,同时也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速度加快了,但锭子的摇头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
影响锭子稳定的有许多因素:车速大小,材料结构,牵引方法……到底什么是主要矛盾?
在“诸葛亮会”上,一个挡车女工的发言给了查雁群很大启发。那个女工说,要使一杆旗在大风中不摇不晃,第一要插牢,第二要握紧。
对!插不牢、握不紧正是产生锭子摇头的主要原因。查雁群和工人们反复进行了研究,决定在锭子里面增设两个新零件。她和工人群众一道,试验了各种原料,设计了几十种方案,反复改变了工艺,经过二百多次失败,终于把两个新零件搞了出来,彻底解决了锭子摇头问题,总结出锭子高速的新理论。
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前进
老锭改造成功了。
细纱机由一万三千转的锭速上升到一万八千转,单产量由三十公斤左右猛增到四十公斤以上。
一连几天,查雁群专注地蹲在机器旁观察着机器的运转情况,以至每一个零件在工作中的微小变化。为了进一步分析和解决在高速情况下出现的细纱断头现象,她向挡车工学会了细纱接头技术。她在亲身参加操作实践过程中和工人反复研究,发现锭子高速后,细纱机上的另一个部件却不相适应,影响了产量的继续提高。
发现了新的矛盾,要不要解决它?要不要继续革命?查雁群和工人们都毫不犹豫地说:“继续干!”
这时候,有人对她讲:“雁群啊,咱们现在已经足够把美帝、苏修抛到后面去啦,能把现有的水平普及就行了,还去研究什么新规律!”可是查雁群记住伟大领袖毛主席的谆谆教导:“人类总得不断地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停止的论点,悲观的论点,无所作为和骄傲自满的论点,都是错误的。”她说:“我们干革命没有足够的时候。”她和工人研究后,提出了一个新的设想,决心让高速细纱机开出更高速!
一九六九年十月,查雁群参加了纺织工业部召开的一次现场会议。她汇报了自己新的打算,首长勉励她要坚持走和工农群众相结合的道路。
查雁群和工人师傅一起,仅仅三个月,就革新成功了高速细纱机上的又一个重要尖端项目,使棉纱单产量超过了五十公斤。又一次创造了西方资产阶级不敢想象的奇迹,真正体现了中国无产阶级的革命志气。
(新华日报供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