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1阅读
  • 0回复

推广大寨经验,领导班子要实现革命化——各地农村领导干部谈学习昔阳经验的体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0-09-26
第2版()
专栏:

推广大寨经验,领导班子要实现革命化
——各地农村领导干部谈学习昔阳经验的体会
在毛主席发出的“农业学大寨”伟大号召指引下,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各地农村涌现出成千上万个大寨式的生产队、生产大队和公社,推动着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最近,许多县革委会的同志,到山西省的昔阳县和大寨大队参观学习。他们对照昔阳县的经验找了差距,深刻认识到:大寨的经验,本地创造的一社一队的先进经验,能不能在大范围内推广开来,迅速改变农业生产面貌,把农业生产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关键在于领导班子,特别是县一级的领导班子,要来一个革命化。
以阶级斗争为纲,搞好领导班子革命化
只有象昔阳县革委会那样,紧紧抓住阶级斗争这个纲,抓住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这个根本,抓住领导班子思想革命化这个关键,大寨经验才能真正学到手,先进经验才能推得开,革命、生产才会出现蓬蓬勃勃的大好形势。
河北省栾城县革委会的负责同志,在这方面有深切的体会。这个县的地势平坦,生产条件较好,可是过去粮食平均亩产只有二百多斤,皮棉亩产只有二、三十斤。一九六四年开展学大寨运动以后,粮食、棉花产量逐年有所提高,但增长幅度仍然不大。原因在那里?随着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斗、批、改的深入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革命和生产的发展所以缓慢,主要原因是县革委会没有从抓阶级斗争入手,认真解决基层领导班子的领导权和思想革命化的问题。
这个县的聂家庄公社北浪头大队的领导班子中,过去混进了一个坏人。这个家伙千方百计破坏抓革命、促生产,使这个队的生产连年下降。在斗、批、改运动中,贫下中农揪出了这个坏人。共产党员魏士荣担任了党支部书记。他狠抓阶级斗争不转向,带领群众活学活用“老三篇”,树立为革命种田的思想。领导走在前,群众紧跟上。经过一年的艰苦奋斗,这个大队的粮食平均亩产由三百七十斤增加到五百四十斤,革命和生产出现大好形势,由后进队变为先进队。县革委会从这个大队的变化中,进一步体会到,要把大寨经验推广到全县各社、队,就是要紧紧抓住阶级斗争的要点,解决社、队的领导权和领导班子的思想革命化问题。
树立雄心壮志,发扬苦干精神
推广大寨的先进经验,各级领导班子,特别是县一级领导班子的主要负责人,还要有大寨大队干部和昔阳县领导干部那种彻底的革命精神,在抓革命、促生产中发挥更大的革命干劲。
辽宁省营口县革委会主任深有体会地说: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前,营口县旧县委也宣传过学大寨,但那时只是写在纸上,说在嘴上。结果大寨经验学不到,当地经验推不开。县革委会成立后,针对部分干部缺乏雄心大志的活思想,举办毛泽东思想学习班,认真学习毛主席关于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伟大理论,深刻理解大寨经验的精神实质,从而克服了怕苦、怕累、怕困难的无所作为的错误思想,鼓起了带领群众战天斗地的革命勇气。这个县的水源公社,过去是个十年九涝的盐碱窝。解放后,特别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毛泽东思想大普及,大寨精神大发扬,人换思想地换装,粮食亩产连续几年超《纲要》,跨“黄河”,过“长江”。县革委会主要领导干部长期深入这个公社,全面总结了这里学大寨、赶先进的经验,并在不同地区加以推广,全县很快掀起了学大寨、赶水源的群众运动。
这个县东部山区的吕王公社,是个后进单位,革命和生产一直比较落后。在这里,水源公社的经验不学习,大寨经验推不开。为了总结后进赶先进的经验,县革委会的主要干部冒风踏雪,翻山越岭,深入到这个公社的九个大队调查研究。他们每到一处,就和贫下中农吃在一张桌上,睡在一个炕上,一起学习毛主席著作,一起战天斗地,初步改变了吕王山区的自然面貌。亲自参加改变吕王山区自然面貌的县革委会干部,受到深刻的教育。他们说,这里有山有水,又有平原,条件不差;过去不学大寨,产量上不去,不怨天,不怨地,就怨自己没有革命的志气。
县革委会及时总结和推广后进变先进的经验,对全县后进单位的震动很大。最近一、二年中,全县已有四十多个“老大难”社队,以大寨为榜样,狠抓革命、猛促生产,逐步改变了面貌,其中有些队跃入了先进行列。
改进领导作风,认真抓好典型
许多县革委会的负责人说,学习和推广大寨经验,是一场深刻的政治思想革命。有了一个革命化的领导班子,有了一个很大的革命干劲,还必须有正确的领导作风和工作方法,才能使大寨以及本地大寨式先进典型经验,由点到面地迅速推开,收到一点带多点、多点连成片的效果。
河南省新乡县革委会负责人,学习了昔阳县推广大寨的经验以后,深有体会地说,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前,新乡各地粮食产量很不平衡,有的地区粮食亩产七、八百斤,有的地区亩产只有一、二百斤。县革委会成立后,首先组织各级领导干部举办毛泽东思想学习班,认真学习毛主席关于“农业学大寨”号召的伟大意义,使大家认识到:学不学大寨,推广不推广先进经验,是农业生产建设战线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大问题。抓不抓典型,树不树样板,绝不是一个工作方法问题,而是一场深刻的思想革命。思想认识统一以后,县革委会大胆精简了机构,认真改进工作作风,大部分领导成员迈开双脚深入基层,参加集体生产劳动,以小学生的态度调查研究,培养本地学大寨的先进典型。县革委会的两个副主任深入到七里营公社刘庄大队蹲点后,同贫下中农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学习,发现这里的干部和贫下中农以大寨为榜样,突出无产阶级政治,狠抓阶级斗争,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用思想革命化带动生产建设,使一个雨天涝、晴天旱的穷地方,变成旱涝保丰收、粮棉双高产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在一九六八年粮、棉大丰收的基础上,去年粮食平均亩产一千二百斤,皮棉亩产一百九十多斤,做到了粮、棉双丰收。
县革委会认真总结了刘庄学大寨的经验,并通过多种形式,在全县范围内宣传大寨精神,推广刘庄大队先进经验,推进全县“农业学大寨”群众运动不断向前发展。原来比较后进的地区,贫下中农、社员群众和革命干部学了大寨精神,看到了学大寨的先进典型,增强了改变落后面貌的勇气和信心。他们说,远有大寨,近有刘庄,看有现场,比有对象,学有榜样,赶有方向,大寨能办的,刘庄能办的,我们也一定能够办得到。广大干部和社员群众团结一致,奋战一两年,原来后进的迅速改变了面貌,粮、棉产量大幅度提高;原来先进的,更上一层楼,实现了粮、棉双高产。一九六九年全县皮棉平均亩产百斤以上的大队,由一九六八年的三十多个猛增到一百六十多个,占集中产棉队总数的百分之八十一。粮食平均亩产四百斤以上的大队有一百四十八个,占全县大队总数的百分之六十七,其中有十个大队平均亩产达到八百斤至一千三百斤,跨过了“长江”。新华社记者(本报有删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