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8阅读
  • 0回复

唤起工农千百万挖出地下万年煤——苏南煤田建设工地巡礼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0-09-26
第4版()
专栏:

唤起工农千百万挖出地下万年煤
——苏南煤田建设工地巡礼
在辽阔富饶的江苏南部土地上,正在进行着一场规模巨大的开发苏南煤田的群众运动。英雄的苏南人民,在党的“九大”精神鼓舞下,怀着为伟大领袖毛主席争光,为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争光的豪情壮志,高速度地发展煤炭工业,迅速改变着旧中国遗留下来的北煤南运的落后面貌,有力地推动着江苏工农业生产的迅猛发展。
一年多来,在全省各级革命委员会的领导下,苏南地区各专区和市都办起了自己的小煤矿;许多县的贫下中农也自己动手兴建了小煤窑。目前,年产几百万吨原煤能力的数十对矿井正在分批兴建,成批的新建矿井已陆续投入生产。
革 命 洪 流 无 阻 挡
苏南煤田的建设,是在两个阶级、两条路线激烈搏斗中展开的。斗争的焦点是: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要不要大搞群众运动,要不要贯彻执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方针,要不要迅速改变苏南长期依赖国家供应煤炭的落后状况。
一九五八年,在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指引下,江苏人民打响了开发苏南煤田的战斗。一批批工人和贫下中农,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地开赴矿山,挥起铁镐,誓叫这块从未出煤的土地,为革命献出煤炭来。当时,全省革命群众自己动手,兴建了近百个小煤窑,有的已经初具规模,并且开始出煤。但是,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及其代理人,对开发苏南煤田的群众运动百般仇视,疯狂破坏。他们拚命鼓吹“江南无煤”、“小煤矿无开采价值”等反动谬论,在一九六一年前后,几乎砍掉了全部中小煤矿,使正在发展的苏南煤田建设全部下马。
官塘煤矿的采煤工人李顺金,就是这部两条路线斗争史的最好见证人。当年,他同几千名贫下中农一道,来到官塘,在一片荒山中搭起一座座芦席棚,用双手一镐一锹地奋战在矿井上,他们迅速兴建起十口煤井,挖掘了三千多米巷道,挖出了八千多吨原煤。在大跃进的形势鼓舞下,李顺金和他的战友们越干劲越大,连夜召开誓师大会,决心大干一场,争取官塘煤矿早日投产,为革命作出更大的贡献。
李顺金和工人们怎么也没有想到,就在他们召开誓师大会的第二天,一小撮走资派突然派人到煤矿宣布:立即关矿。他们将工人全部撵走,把巷道拆毁,还用水泥封死了井口。李顺金和他的战友们被迫离开煤矿时,心里暗暗说:谁说江南无煤?官塘就是有煤!有伟大领袖毛主席的领导,我们总有一天要回来!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摧毁了以刘少奇为首的资产阶级司令部,极大地调动了广大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一九六九年,李顺金和他的战友们响应省革命委员会的号召,重新回到了官塘煤矿,投入了重建煤田的战斗。他同参加战斗的人民解放军战士一道,打开被水泥封住的井口,将地下水一桶桶吊上来。他把整个的心都扑在煤田建设上,哪儿有危险,哪儿就有李顺金。每次放炮,他都是抢着第一个进入作业区,排除险情。人们称他为“不怕苦、不怕死的好矿工”。
官塘煤矿新生了。在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指引下,不可阻挡的群众运动的洪流,以排山倒海之势,滚滚向前。
千 军 万 马 齐 上 阵
江苏的工人、贫下中农和革命干部,把参加开发苏南煤田的战斗,当作落实毛主席“备战、备荒、为人民”伟大战略方针的实际行动。他们在这场伟大斗争中,创造了无数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
在省会南京市,从今年六月以来,组织全市九个区和两个局所属单位的革命群众,动员了各行各业的力量,到过去认为无煤可采的郊区,开始了夺煤的战斗。在短短的时间内,全市就兴建了十五个小煤矿。
无锡市革委会组织各级革委会成员分期分批带头参加煤矿劳动。许多工厂的工人积极挖掘企业潜力,大搞技术革新,为煤矿建设提供了崭新的设备。战斗在煤炭第一线的工人们,发扬勇敢战斗,不怕牺牲,不怕疲劳和连续作战的作风,促使全市煤矿建设大踏步前进,日产量猛增到一千三百多吨。
苏州市西山煤矿位于太湖湖心。要采煤就得供电,离陆地四公里的太湖中间怎么输电呢?
一个只有六十多人的苏州锅炉厂,勇敢地承担了制造输电铁塔的任务。他们用“蚂蚁啃骨头”的精神,造出了每座重十几吨、高四十几米的铁塔的全部杆件。
在太湖湖心建造铁塔,需要十分坚固的水下基础。担负建塔任务的苏州市政大队工人群众打破洋框框,用草包装土筑围堰。每抛下一个草包,建筑工人就潜下水去从湖底一只只叠好。十几天的时间,他们就用三万多只草包筑起了一个个坚固的土围堰,保证了浇灌高压电线铁塔基础工程的胜利进行。
在太湖中高空架线,又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那几天,太湖经常刮七、八级大风。英雄的供电工人用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与风浪斗,与困难斗,把一串串瓷瓶挂上四、五十米高的塔顶,把一根根电线拉到湖心,为建设西山煤矿作出了贡献。
宽阔的太湖湖面,巍然矗立着五座巨大的铁塔,强大的电流输进了新开发的西山煤矿。这是贯彻执行毛主席关于社会主义建设要大搞群众运动这一伟大教导的结果,是工人阶级为落实毛主席关于“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指示所付出的辛勤劳动的结晶。 自 力 更 生 绘 新 图
过去,苏南地区煤炭工业基本上没有什么基础,一切都得从头开始。要大办煤炭,这大笔资金、设备从哪里来?苏南煤田的工人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作了回答:依靠群众,艰苦创业。
在一片荒山秃岭中兴建的青龙山贾家村煤矿,就是一个生动的典型。去年七月初,工人们刚到工地,只见满山荒草,遍地乱石。这里没有水,没有电,没有道路,只有几座破旧不堪的芦席棚。工人们就在芦席棚里安营扎寨,开始了夺煤战斗。
一次,一场狂风暴雨席卷了贾家村,仅有的六座芦席棚,有的刮倒了,有的被揭了顶。大雨倾盆而下,棚内雨水横流。有的人认为既然芦席棚倒了,干脆回去,等国家盖好房子再开工。这时候,党支部领导大家学习毛主席关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教导,共产党员们挺身而出,响亮地提出:“人在阵地在,在困难面前决不后退!”他们用身体顶住了在大风中摇晃的棚壁,用铅丝拉住竹柱,用床板、旧芦席和油布抢修倒塌了的芦席棚,在临时工棚里坚持战斗。他们用铁锹代替电钻风镐,用扁担箩筐代替矿车运渣,用油毛毡扇风代替鼓风设备,在很短时间内就兴建了一对矿井。
现在,贾家村有了供水、输电设备,有了采矿机械。但是,他们仍然住在芦席棚里闹革命。工人增加了,他们不盖洋楼,只修盖了十六顶芦席工棚。工人们说得好:“艰苦创业是我们矿工的传家宝,芦席棚里闹革命的精神要代代传下去!”
战斗在苏南煤田的广大工人依靠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革命精神,靠自己的一双铁手,终于把一座座矿井建设起来,把长年睡在地下的煤炭一批一批地开采出来。新华社稿(本报有删改)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