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9阅读
  • 0回复

革命红旗更鲜红——记河北省平山县粮食生产连续四年超《纲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0-10-04
第4版()
专栏:农业学大寨

革命红旗更鲜红
——记河北省平山县粮食生产连续四年超《纲要》
平山县位于河北省西部,十分之九是山区,绝大部分农田散布在太行山高高的坡岭上。一九四九年粮食平均亩产只有一百二十六斤。农业合作化中,产量逐步上升。自从伟大领袖毛主席发出“农业学大寨”的号召,特别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这个革命老根据地的人民,进一步发扬光荣的革命传统,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开山劈岭,引水上山,粮食产量不断增长。一九六九年粮食平均亩产达到四百八十三斤,已经连续四年超过《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规定的指标。
用典型引路,推动学大寨运动
在平山县,高高飘扬着一面大寨式的旗帜:宅北公社南滚龙沟大队。
南滚龙沟是高山环抱的深山沟,八十七户人家散居在七个小山庄,每人平均不到一亩地。合作化前,这里粮食亩产不过二百来斤。
为了改变南滚龙沟无雨暴旱,有雨暴涝,山水横流,冲田毁地的落后面貌,南滚龙沟贫下中农按照毛主席关于“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的教导,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革命精神,选了为害最大的跌马崖沟开火。他们用自己的双手,搬石头,修谷坊坝,蓄水滞洪,一连干了三个冬春,失败了两次才成功。在开山修渠,引水上山的时候,渠道要通过一段叫做“蛇仙崖”的悬崖峭壁。富农分子趁机破坏,胡说什么“惹恼了蛇仙要降灾难”。党支部及时揭穿了敌人的阴谋,号召党团员攀陡崖,走悬壁,带头向蛇仙崖进军。他们终于用土炸药崩通了蛇仙崖这条盘山渠,使几十亩旱地变成了水浇田。
三战跌马崖和凿通蛇仙崖的战斗,使南滚龙沟贫下中农认识到,按照毛主席革命路线办事,就是胜利。他们看到了艰苦奋斗、自力更生革命精神的伟大力量,更加激发了改变山区落后面貌的雄心壮志。南滚龙沟贫下中农就是靠了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用顽强的革命精神,奋斗不息,降服了穷山恶水,把沙石薄土改造成丰产梯田。从一九六四年起,粮食平均亩产一直在千斤以上。
毛主席发出“农业学大寨”的伟大号召以后,南滚龙沟贫下中农以大寨为榜样,坚持突出无产阶级政治,坚持走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道路。他们虚心向大寨学习,不断找差距,克服“歇一歇”的自满思想。现在人们走进南滚龙沟,迎面就看到一层高耸的梯田。高达十来米的梯田石堾,象是一道道铁壁铜墙。这是他们经过两个冬春的奋战,削平山头新开的十二亩半梯田。目前,他们正修建一个蓄水量五万多立方的小水库,还计划改造一条河,争取高产更高产。他们说得好:“革命没有尽头,要为祖国社会主义建设和世界革命作出更大贡献。”
平山县革命委员会落实毛主席关于“农业学大寨”的指示,抓住本县这个学大寨的典型单位,提出“走大寨路,学南滚龙沟”的口号。接着,县革命委员会又狠抓了几个学大寨的先进大队,在全县的五十二个公社中都树立了学大寨的点。这样,群众学习有了榜样,前进有了方向,学大寨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他们说,大寨贫下中农走的路,我们坚决走,南滚龙沟贫下中农能办的事,我们也能办。于是,一个扎扎实实地走大寨路、学南滚龙沟的群众运动迅速在全县开展起来。
狠抓大批判,自力更生搞水利
平山县学大寨的运动,是在两条路线、两种思想的斗争中曲折前进的。
过去,旧县委中的一些人受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毒害,对于学大寨很不重视,他们见物不见人,生产第一,技术挂帅,不学习大寨贫下中农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搞好思想革命化。有的人受旧习惯势力的影响,说什么“大寨的土好,南滚龙沟的水好,我们干不了。”对这种右倾保守思想,也不进行斗争。结果,学大寨的运动推不开,南滚龙沟的经验也只是在原地打转,不能滚滚向前。
文化大革命的巨浪激荡了平山的千山万壑,毛泽东思想的光辉照得广大贫下中农更加心红眼亮。贫下中农高举革命大批判的旗帜,批判了刘少奇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批判了旧县委过去在学大寨中的错误思想和作法。
平山县山区耕地,大都象南滚龙沟似的是坡岭上的旱地。山沟里的水,灌溉不到山坡上的地。“天旱渴死牛,有雨心耽忧”。要夺取粮食高产,必须治水。
过去,国家为了帮助平山县山区的水利建设,曾拨了不少资金。但是由于受刘少奇及其代理人在水利建设上推行“物质刺激”、“贪大求洋”等反动路线的破坏,到一九六三年,水浇地只占全县耕地面积的百分之二十七。文化大革命以前,县里请“专家”设计了一个又大又洋的“滹北渠”工程。这项工程不是因地制宜,不仅不合需要,光投资就要七百多万元。县里事前没有同群众商量就动了工,贫下中农把这费钱、费工、受益小的“滹北渠”干脆叫作“胡鬼渠”。这个“贪大求洋”的工程,终于半途而废,浪费了国家资金六十八万元,误工九十二万多个,造成很大损失。
平山县广大贫下中农遵照毛主席“农业学大寨”的教导,学习大寨大队狠抓阶级斗争和两条路线斗争的经验,深入批判了旧县委办水利的修正主义路线。他们坚决贯彻执行毛主席的教导:“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坚持群众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大搞群众运动。”采取大力发展“小土群”的水利建设方针,展开了空前的群众性的兴修水利运动,使全县的水利建设事业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贫下中农按照毛主席关于“小型水利是各县各区各乡和各个合作社都可以办的”指示,根据本社本队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地兴建小型水库和盘山渠道,蓄水浇田,引水上山。没有技术员,没有仪器,不怕。只要有了人的思想革命化,就可以创造出千万个办法。他们边学边干,社社、队队都自力更生办起小型水利事业来。冬春期间,全县参加水利建设的劳力达到七万多人,占全县劳力的百分之五十以上。从一九六五年以来,全县共修小型水库二百四十一座。阎庄大队有个只有三户人家五个劳力的小山庄,合计了一下也修起水库来了。他们在生产队的帮助下,建成一个能浇六十余亩田的小水库。人们赞叹地称它为“五人水库”。
柏岭公社经过三年苦战,修了十二个小型水库,十六条盘山渠。一九六九年的粮食平均亩产已达七百二十九斤。过去,这个公社几乎没有搞什么水利建设,贫下中农受着暴旱暴涝的摆布。这几年,他们走大寨路,学南滚龙沟,立下雄心壮志,向山河开战。公社邀集一些老农踏遍了全公社的九条大山沟,制订了一个兴修小型水利的规划,以旱地最多的李家沟大队为重点,在这个队修起三个小水库。开工时,正是数九寒天。修水库的人们一铁锤打下去,钢钎底下只显出一个白点。但他们想起南滚龙沟贫下中农最初治山时,怀里揣着几块柿饼在风雪中战斗的英姿,也就信心倍增了。广大贫下中农,在为革命多打粮的口号鼓舞下,争先恐后为修建水库出力。支部书记在清坝基时,带头第一个跳到冰水里,许多社员立誓修不好水库不下火线。被誉为“红大嫂”的一位女社员,家中孩子弄火不慎烧了两间房子,人们以为她一时不会来了,谁知她安排了一下,第二天又照样来到工地。在修距山庄八里路的一座高山水库时,山上缺筑坝用土。山坡陡峭,小车无法上去。有人就建议用水泥筑坝。但是贫下中农说,毛主席教导我们要自力更生,我们不能向国家伸手,还是筑石坝。缺土,用我们的一双钢肩也要担出一个水库来!他们两年如一日,硬是靠人担、用毛驴驮,往高山运土五千多立方,基本上建成了石坝。
继续革命,争取新的胜利
平山县人民经过几年艰苦奋斗,极大地改变了全县农业生产面貌。但是,他们不满足既有成绩,继续在革命大道上大踏步前进。他们牢记毛主席的教导:“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向山河要地,向大地要粮,为毛主席争光,为社会主义祖国争光。
老红旗单位三岔大队在学大寨、赶南滚龙沟的运动中,不断创造新成绩。他们从一九六八年以来,又改河道、修荒滩,扩大耕地面积五十余亩,粮食亩产已超过千斤。大队党支部书记韩福庆是个“老八路”,他带领群众同阶级敌人斗,同刘少奇的修正主义路线斗,同大自然斗。在三年经济暂时困难时期,他拒不执行县里关于搞单干的黑指示,坚持走集体化道路。“上级”派人来“蹲点”,“启发”他搞单干,结果碰壁而归。去年,为迎接党的“九大”的胜利召开,大队决定修河滩地,韩福庆又是专捡艰苦活儿干。他抬石头砸伤了脚,流血较多。当天晚上他睡不着觉,想起自己在旧社会受的苦,想起跟共产党打敌人,想起一九五八年参加群英会见到伟大领袖毛主席,想起毛主席关于共产党员要不怕苦、不怕死的教导。第二天一早,他就让老伴扶着他又来到了工地,他说,共产党员为革命不怕流血牺牲。
平山县的老共产党员继续革命立新功,韩福庆不过是其中的一个。猫石大队有个退休老干部,原在外县当过组织部长,一九六三年退休回家的第二天就下地参加劳动。到现在,他天天同社员一起出工,常年为队里义务劳动。下盘松大队的子弟兵母亲戎冠秀,今年七十四岁了,也带领学生植树造林,绿化荒山。为了给队里省下钱来修水利,她从省里开会回来,有时宁肯自己翻山越岭走三十里山路,也不肯花队里的钱坐小毛驴。
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锻炼的平山县人民,革命意志越来越强,革命雄心越来越大,移山倒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决心越来越坚定。刘家坪公社,为了扩大一千亩耕地,豪迈地决定:凿通五座大山,让弯曲的河道笔直地从山间穿过。从去冬到今春已有两个山洞快凿通了。一个公社干部深有所感地说:“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人,潜力究竟有多大,问谁谁也说不上来。”
平山老区人民无限热爱毛主席,无限忠于毛主席。过去,他们在党的领导下,打日本侵略者,打国民党反动派,对革命做出了贡献。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他们紧跟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他们决心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进一步落实毛主席关于“农业学大寨”的伟大号召,争取新的胜利,把伟大领袖毛主席居住过的西柏坡村建设得更加美好,让平山老根据地这面革命红旗更加鲜红。
本报通讯员 本报记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