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6阅读
  • 0回复

到群众中去自觉改造世界观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0-10-05
第3版()
专栏:

到群众中去自觉改造世界观
湖南省耒阳县革委会主任 刘锡龄
迈开双腿到群众中去
一九六八年秋天,我参加“三结合”的领导班子,担任了县革委会主任职务。当时我这样想:人民解放军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坚强柱石,我作为一个军队代表,必须把人民解放军的突出无产阶级政治,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坚持四个第一,大兴三八作风这些光荣传统,带到革委会中去,建设起一个革命化的密切联系群众的领导班子。
但是,到了革委会以后,开始一段时间,坐在机关里,泡在会议中,整天忙忙碌碌,工作起色不大,领导班子的思想革命化没有明显进步。原因在哪里呢?我带着这个问题,向毛主席著作请教。毛主席教导说:“我们应该走到群众中间去,向群众学习,把他们的经验综合起来,成为更好的有条理的道理和办法”。毛主席的教导使我心明眼亮,我决心走出机关,迈开双腿,到广大群众中去,向群众学习。
下去以后,由于接触了群众,接触了实际,心里踏实得多,处理问题的办法也多了。收获最大的,还是在自己思想革命化方面找到了差距。比如,开始下去时,一天跑二十里路,或参加半天劳动,就觉得吃不消,累得很。我亲眼看到贫下中农为革命种田,从早到晚,汗流浃背,他们不叫苦,不喊累。我想,自己也是学徒工出身,参军后,在战争年月里,跋山涉水,日行百里,也不感到什么累,为什么现在空着手走点路就不行了呢?身体差吗?不全是这样;年纪大吗?四十多岁正在壮年。毛主席教导我们说:“干部通过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同劳动人民保持最广泛的、经常的、密切的联系。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下一件带根本性的大事,它有助于克服官僚主义,防止修正主义和教条主义。”对照毛主席的这一伟大教导,我感到不是因为年纪大体质弱,而是深入群众少了,参加劳动少了,劳动人民的本色慢慢地在变了。脱离群众,就会产生官气;脱离劳动,就会产生贪图安逸的娇气。娇气一抬头,斗志就下降,这样发展下去,是十分危险的。
还有一次,对我的教育更深刻。那是去年六月,我第一次到离县城九十多里的沙明公社去。群众都说我是下放的干部。我问他们为什么认定我是下放的干部呢?他们说不是下放的干部就不会到沙明公社来。因为这个公社是个偏僻的山区,交通不便,过去县里的领导人从来不到这里来。有一年,县里一个领导干部说要到沙明来,提前三天给公社打了电话,大家忙着搞准备工作,可是这位领导干部,只在公社呆了半天,根本没有和群众见面就走了。开始,我把这件事当成一段笑话听了。以后仔细一想,革命委员会成立近一年了,为什么这里的群众还说不是下放的干部就不会到沙明来呢?这仅仅是批评以前县里的领导人吗?我越想越感到县革委会和这些偏远山区群众的感情还是隔得远。群众那些话,既是批评过去的领导,也是批评县革委会的,首先是批评我的。毛主席教导我们:“共产党基本的一条,就是直接依靠广大革命人民群众。”作为革命委员会的领导人,如果还是偏远山区不走,困难多的地方不去,那不是穿新鞋走老路吗!
回到县里以后,我在常委会上汇报了自己下去的体会与感受,和大家一起反复学习毛主席关于“国家机关的改革,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联系群众”的伟大教导。大家展开了认真的讨论,进一步提高了领导成员深入群众的自觉性。县革委会常委作出了一项决议:脱产常委,除留一人在机关主持日常工作外,其余都深入基层,分片定点,实行面对面的领导。我深入到离县城一百五十多华里、海拔一千多米的高寒山区——坪田公社元明大队抓点。
向群众学习 自觉改造世界观
到元明大队以后,我遵照毛主席关于“只有代表群众才能教育群众,只有做群众的学生才能做群众的先生”的伟大教导,坚持和贫下中农实行“五同”,经常和他们一起学习毛主席著作,一块斗私批修,改造世界观。他们下地劳动,我也下地劳动。开始这样做,的确碰到了不少困难。比如大搞积肥时,正是寒冬腊月,我脱下鞋袜,卷起裤脚,下到水田里和社员一齐挖肥泥。当时虽然咬着牙挺过去了,但劳动过后不但腰酸腿疼,而且发高烧,冒冷汗,浑身不是味道。这时,在我的思想上浮起了一个“苦”字。
是踩倒“苦”字前进,还是向困难屈服?我反复学习了毛主席关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的伟大教导,认识到:怕艰苦,图轻松,正是变修的开始。我想,论生活,比起我在旧社会当学徒工,那是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论劳动,比起广大贫下中农差得远;论条件,比起革命前辈长征路上爬雪山、过草地的处境,好得多。通过对比,我增强了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力量。
去冬,在制订一九七○年生产规划的时候,部分干部和社员对在元明大队这个高寒的山区种双季稻,缺乏信心。我们组织干部社员学习毛主席关于“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备战、备荒、为人民”等伟大教导,树立为革命种田的思想。在提高觉悟的基础上,我们把老贫农代表和干部组织起来,深入到田间地头,逐丘逐块地查阳光、查水利、查土质、查耕作习惯,把生产计划落实到每块每丘,破天荒地种上了二百六十一亩双季稻,并获得了今年早稻的大丰收,破除了高寒山区不能种双季稻的迷信。
坚持和贫下中农实行“五同”的过程,既是我了解群众,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取得领导抓革命、促生产主动权的过程,也是我向群众学习,吸取政治营养,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例如,一只手的贫农妇女梁莲英,无限忠于毛主席,手残志不移。她是六个孩子的妈妈,担任妇女队长,夜晚煮饭,早晨出工,事事走在前,专拣重活干。我每当在劳动中碰到困难的时候,就以她为榜样,增添了革命的干劲和克服困难的勇气。第五生产队有个六十七岁的“五保户”罗育辉,人老心红,起早贪黑,终日为集体劳动。他事事想到集体,一心为革命,先后为集体栽了一千五百多株杉树、三百多蔸茶树、二百多棵果木。年岁这么大,劳动这么累,他还是天天坚持读毛主席的书。他对毛主席的感情实在深,他的思想境界的确高。对比之下,我受党的教育比他多,年纪比他轻,但思想境界没有他高。毛主席教导说:“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我恭恭敬敬地拜他们为老师,甘当他们的小学生,接受他们的再教育,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好思想、好作风、好品质,加速了世界观的改造,促进了思想革命化。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