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阅读
  • 0回复

石家庄化肥厂为多快好省地发展化肥生产闯出新路 打破洋框框 制成“简易粉煤气化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0-10-06
第3版()
专栏:

石家庄化肥厂为多快好省地发展化肥生产闯出新路
打破洋框框 制成“简易粉煤气化炉”
新华社石家庄五日电 河北石家庄化肥厂的工人群众怀着为伟大领袖毛主席争光,为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争光的雄心壮志,破除迷信,解放思想,试制成功了具有独特风格的“简易粉煤气化炉”,从而打破了过去用块煤和焦炭生产合成氨的旧框框,为充分利用我国煤炭资源,高速度发展化肥生产,闯出了一条新路。
目前,我国化肥工业普遍采用的工艺流程是,通过煤气发生炉,用煤炭作原料造成气体,然后将这种气体加工成合成氨。我国现有的煤气发生炉,大都是按照洋框框制造的,按照设计,只能用粒度在二十五毫米到七十五毫米的大块焦炭和无烟块煤作原料。如果要用粉煤作原料,就需要配备一套空气分离设备。这样,大量粉煤不能用作原料,一些化肥厂都把选剩的粉煤当作“废料”处理掉了。
新创造的“简易粉煤气化炉”,不需要空气分离设备制造氧气,可以用粒度在八毫米以下的粉煤直接入炉,制取合成氨原料气,使各煤矿提供的大量粉煤能够得到充分利用。这种炉子的原料消耗量也大大降低,原有的洋炉子每生产一吨合成氨,平均耗煤一吨半,现在平均耗煤一吨。这种炉子结构简单,容易制造,投资少,一般县级化肥厂都可以自己加工改制,为我国迅速发展县、社小化肥厂,多快好省地发展化肥工业创造了条件。
石家庄化肥厂原有的煤气发生炉,也只能用粒度较大的焦炭和优质块煤作原料。运进厂里的块煤,还要筛了又筛,把夹带的粉煤筛净以后才能入炉,每天需要许多辆汽车往外倒运粉煤。仅这一项,全厂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将近百万元。工人们气愤地说:“洋炉子,胃口洋,大块煤不够装,小块粉煤用不上,炉子吃不饱,还得汽车往外倒。”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前,这个厂的工人曾经多次建议用粉煤造气。但是,厂内有些人由于受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推行的“洋奴哲学”、“爬行主义”、“专家治厂”等反革命修正主义黑货的影响,认为外国搞了一百多年都没有搞成,洋炉子不吃粉煤,这是天经地义的事。结果,工人们的革命建议没有被采纳。
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石家庄化肥厂的广大革命干部和革命群众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狠批了“洋奴哲学”、“爬行主义”、“专家治厂”等反革命修正主义黑货,决心打破洋框框,闯出一条直接用粉煤作合成氨原料的新路来。
他们抵制了伸手要空气分离设备的错误主张,在全厂迅速掀起了一个人人想办法、提方案的热潮。老工人王清斋、史建国、周长宗和党支部委员李修川等同志,不辞辛劳,行程万里,到兄弟单位去寻找改造“洋炉子”的经验。工人们经过反复讨论、研究,提出了试制“简易粉煤气化炉”的方案。厂革委会统一领导,成立了以工人为主体,有革命干部和革命技术人员参加的“三结合”试制小组,负责试制工作。厂革委会的主要负责同志深入车间和工人一起研究、试验。
“三结合”小组的全体同志贯彻执行毛主席关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伟大方针,在试制过程中,没有材料自己找,能用旧料的决不用新料,能用废料的决不用好料。他们拉着小车满厂转,把废品堆都翻遍,找到了大量可用的材料,很快建造成了“简易粉煤气化炉”。在安装过程中,检修、制配、电气、仪表等工种的工人,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打破工种界限,互相协作,迅速完成了施工任务。工人们使用这种炉子,成功地用粉煤造出了合格的气体,生产出了合成氨。
石家庄化肥厂创造成功“简易粉煤气化炉”的喜讯,迅速传遍全国各地。最近,中央有关部门在这个厂开现场会,推广了他们的经验。兄弟厂的工人参观学习以后兴奋地说:“简易粉煤气化炉”的制成,彻底去掉了长期压在我们化肥工人心上的一个包袱,实现了我们化肥工人多少年来的愿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