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6阅读
  • 0回复

立足就地取材 大搞综合利用 吉林市地方小工厂蓬勃发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0-10-28
第4版()
专栏:

立足就地取材 大搞综合利用
吉林市地方小工厂蓬勃发展
据新华社长春电 吉林省吉林市在发展地方工业中,立足于就地取材,大搞综合利用,有力地促进了地方工业的蓬勃发展。今年以来,全市新办的小化工厂、小制药厂、小五金厂、小电子厂、小纺织厂等就有三百多个,生产了大量地方工业产品,既满足了当地人民生活需要,也支援了农业和大工业。
今年年初,吉林市广大革命群众,坚决响应毛主席的“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号召,掀起了一个兴办地方工业的热潮,许多地方小工厂如雨后春笋迅速建立起来。随着地方工业的发展,必然带来原材料供应不足的矛盾,如何正确地解决这个矛盾,关系到地方工业能否巩固和发展。于是他们以吉林市油脂厂为榜样,认真学习毛主席的“自力更生”方针,从思想上解决发展地方工业走什么道路的问题,坚决克服“等、靠、要”的错误思想。同时,责成有关部门进行深入调查,统一规划,因势利导,有组织、有计划地安排各类工厂的生产,使这些地方工业能够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地资源,做到就地取材,就地加工,不向国家伸手,不与大厂争料。
吉林市是个化工城市,国家大型化工企业生产中排出的废气、废液、废渣很多。过去,这些废气、废液、废渣被放进天空、排入大江、抛到地里,毒化空气,污染江水,占用耕地,成为“三害”。在大办地方工业中,各级革委会和广大革命群众用毛主席的“一分为二”的观点,认真进行了分析,大家认识到以“三废”为原料发展工业,可以变“废”为宝,化害为利,为国家制造大量的财富。因此,在各级革委会的统一安排下,许多区街小厂,都以“三废”为原料大搞综合利用,生产出了近百种工农业和人民生活需要的产品。昌邑区用大工厂的“三废”作原料,办起了三十一个综合利用小工厂,生产出了医药、化肥、肥皂、纤维板等多种产品。这个区由街道妇女白手起家办起的江城制药厂,利用大化工厂的废渣生产出升华硫磺,不仅满足了本地医药部门的需要,而且运销全国许多地区。
吉林市革委会的有关部门,还根据地方工业规模小、用料少、适合使用大厂边角余料的特点,调查了全市大、中工厂的边角余料情况,合理地安排了一批小厂的生产,使这些小厂有了丰富、可靠的原料来源。例如,由街道妇女办起的两个棉毯厂,就是利用纺织厂、针织厂和服装行业的落地花、破籽棉、废纤维、边角料,生产出了价廉物美为工农兵喜爱的棉毯。小五金工厂还利用过去年年运往外地的金属边角料作原材料,生产出了剪刀、民用锁等许多小五金商品,满足了市场需要。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