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从刀耕火种到茶米之乡——云南建设大队用大寨精神建设阿佤山的事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0-11-08
第7版()
专栏:

  从刀耕火种到茶米之乡
  ——云南建设大队用大寨精神建设阿佤山的事迹
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红九公社建设大队的佤族人民在毛主席“农业学大寨”的伟大号召鼓舞下,用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粉碎了阶级敌人的阴谋,砸烂了“鬼神”统治的精神枷锁,顶住了反革命修正主义的妖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彻底改变农业生产的落后面貌,把一个贫困的山沟,建设成清水绕山转,八沟九岭十三洼,层层梯田片片茶的欣欣向荣社会主义新山村,被人们誉为“阿佤大寨”。
建设大队有六个自然村,二百五十六户、一千四百四十一口人。解放前,在反动统治阶级的残酷剥削下,生产处于刀耕火种的落后状态。每年春天烧林开荒,在烧焦的土地上,男人用一端削尖的木棒,吃力地戳成一个个小坑,妇女跟在后面把种子丢进去。山上没有一条水沟,没有一块固定的耕地,由于年年毁林开荒,水土流失十分严重,广大贫下中农过着“山茅野菜度饥荒”的苦日子。解放后,佤族人民遵照毛主席关于“组织起来”的教导,走上集体化的道路,生产力有了提高。但是,由于山旷人少,加上习惯势力的影响,在生产方法上,基本上还是刀耕火种。
一九六四年,毛主席发出“农业学大寨”的伟大号召,给佤族人民改变“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指出了明确的方向。建设大队党支部组织社员反复学习了毛主席这一号召,大家越学心越明,越学眼越亮,他们决心改变毁林开荒的习惯,首先在秧莱山开梯田修渠道,固定耕地,建设稳产高产的基本农田。秧莱山原来是反动头人弄“神”做“鬼”的“鬼山”,六十多个青年民兵,刚刚在这里动土,一股阴风就在寨子里吹起,说什么“山有山神,?有?鬼,男人撞着生病死,女人撞着不生孩子。”党支部意识到这是阶级敌人妄图用封建迷信来束缚贫下中农的手脚,破坏农业学大寨运动。于是又一次组织社员群众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对群众进行无神论的宣传教育,使大家提高了思想觉悟。大伙说:“治山先制敌!”民兵们把造谣惑众的反动头人揪到工地上进行了斗争。贫下中农又一次经受了阶级斗争的锻炼,改天换地的决心更大了。他们豪迈地说:“在我们学习大寨,治山治水的路上如果有石头挡路,我们就把它掀到山沟里,如果有大树挡路,我们就把它连根拔掉,如果有阶级敌人挡路,我们就把他彻底斗倒,决不留情。”就是凭着这股革命干劲,大家仅仅用三个月的时间就把过去被认为“神圣不可侵犯”的“龙潭”改造成为造福人民的水塘。
在取得治山治水第一个胜利的鼓舞下,建设大队的佤族贫下中农,乘胜前进,开工修建一个蓄水二万立方米,灌溉一百多亩田的那马水塘。大坝刚刚筑起,突然遇到了历史上罕见的洪水。瓢泼大雨下了十天十夜,山洪象猛兽一样向水坝扑来。眼见大坝就要被冲垮了,在这万分紧急的时刻,共产党员李纳不勒高声朗读着毛主席的语录:“这个军队具有一往无前的精神,它要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带头跳进齐胸深的洪水中,三十多个男女民兵也跳下水,同他一齐肩并肩,手搀手,用身体护住坝身。但是,汹涌奔腾的洪水还在节节上升,社员们又拿来很多碗口粗的竹筒,插进坝身,作为溢洪道,减少洪水对坝身的压力。经过三天三夜的激战,终于驯服了洪水,保住了大坝。
青年人带头治山治水的英雄业绩,深深地感动了老年人,老贫农李戛不勒在一次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讲用会上,提出凿通弄舍山,把山背面的泉水引到山前灌溉农田,并提出由他和另一个老人去完成。老人的想法得到群众的热情支持。经过六十多个日夜的奋战,两个老人在弄舍山上挖出了一条三米多深、七十多米长的大沟,让清澈的山泉水,驯服地顺着新修的渠道,流向干涸的农田,使三十多亩“雷响田”变为旱涝保收的饱水田。
几年来,建设大队贫下中农遵照毛主席关于“愚公移山,改造中国”的教导,先后削平了七座山头,绕山绕寨开出一百二十多条水沟,修筑了坝塘三十九个,新开梯田一千二百多亩,培植茶园一千一百多亩。最近三年来,全大队移山治水的工程量,相当于过去十年的总和。
这个大队的七个生产队,还建立了有老贫农、青年民兵和革命干部参加的三结合科学实验小组,用科学方法种田。今年有七十七亩小麦采用了宽幅条播的措施,实行中耕追肥,产量比往年成倍增长;秋粮按照农业“八字宪法”耕作,稻粒饱满,也获得了丰收。现在,全大队的佤族贫下中农在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指引下,不信神,不信鬼,只信人的因素第一;不靠天,不靠地,只靠农业“八字宪法”种田,把过去虎豹出没的穷山僻壤,建成了富饶的茶米之乡,实现了平均每人八分水田、八分茶林的初步愿望。一九六四年以前,建设大队每年都要国家供应粮食,一九六四年以后,平均每年向国家交售二十万斤公粮、余粮和一万多斤茶叶,集体还有十九万斤的储备粮。
随着生产的发展,这个大队依靠自己的积累,已先后置备了两部柴油发电机,一部手扶拖拉机,两台碾米机,两台稻麦脱粒机。马达在红太阳高照的海拔一千七百米的阿佤山区轰鸣,宣布了阿佤族人民永远结束了“刀耕火种”的时代,在各民族团结友爱的大家庭里,沿着社会主义的轨道迅速前进。
新华社通讯员 新华社记者
(本报有删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