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阅读
  • 0回复

用毛主席的哲学思想指导革命大批判——广东江门甘蔗化工厂深入开展革命大批判的经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0-11-19
第1版()
专栏:

用毛主席的哲学思想指导革命大批判
——广东江门甘蔗化工厂深入开展革命大批判的经验
党的九届二中全会公报指出:“要继续‘认真搞好斗、批、改’,深入开展革命大批判,肃清刘少奇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余毒,把政治思想战线、文化教育战线、经济战线和上层建筑各个领域的革命进行到底。”
广东江门甘蔗化工厂革委会领导这个厂的干部和工人,运用毛主席的光辉哲学思想,正确处理在革命大批判中出现的各种关系,把革命大批判不断引向深入,提高了执行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自觉性,促进了人的思想革命化,为斗、批、改运动扫清道路,有力地推动了革命和生产不断向前发展。
既打持久战,又打进攻战
在革命大批判的过程中,这个厂曾经出现过两种活思想:有的人说,“大权在手,几条泥鳅翻不起大浪,只要打它一二个回合,开几个批判会,阶级敌人就不敢动了”;有的人则说,“阶级斗争是长期的,大批判可以慢慢来”。两种活思想导致一个后果,就是放松了对修正主义和资产阶级的主动进攻,革命大批判搞得不经常了,革命大批判专栏也出得少了。厂革委会认为这是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鼓吹的“阶级斗争熄灭论”在新形势下的反映。针对这种情况,厂革委会组织干部和党员认真学习毛主席关于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伟大理论,学习新党章中指出的社会主义历史阶段中的四个“存在”,使大家认识到:阶级斗争是长期存在的,而我们头脑中放松了阶级斗争这根弦,有了“开几个批判会就万事大吉”或者“大批判可以慢慢来”的思想,就不能辨别阶级斗争的新动向、新特点,不能主动地向修正主义和资产阶级进攻。只有认识阶级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曲折性,在革命大批判中,既打“持久战”,又打“进攻战”,才能牢牢地掌握阶级斗争的主动权。
干部和党员提高认识后,积极带领广大工人,结合各个时期的中心任务,及时提出革命大批判的新课题,使革命大批判成为打击敌人、教育群众的有力武器。在“一打三反”运动中,他们通过革命大批判,提高了群众的觉悟,挖出了破坏生产的反革命分子,狠狠地打击了一小撮阶级敌人的破坏活动,进一步巩固了无产阶级专政。
正确处理“老一套”与“新课题”的关系
在革命大批判的发展过程中,有时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批来批去提不出新课题。群众说是“老一套”、“炒冷饭”。
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没有正确认识“老一套”和“新课题”的辩证关系。
毛主席指出:“普遍性即存在于特殊性之中”。在社会主义的整个历史阶段中,始终存在阶级和阶级斗争。这就决定我们对于阶级敌人的批判,对于资产阶级思想的批判,永远不能停。如果说这是“老一套”,这个“老一套”万万不能丢。但是,各个时期的阶级斗争又是通过各种特殊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因此,革命大批判又必须紧密结合阶级斗争的实际,不断提出“新课题”,才能常批常新。广大干部、工人明确了“老一套”与“新课题”的关系,十分注意分析阶级斗争新动向、新特点,联系实际,不断为革命大批判提出新课题。比如,糖包间过去狠批了“阶级斗争熄灭论”,有人认为再批就是“老一套”了。但是,随着社会上阶级斗争新动向的出现,这个单位有一个坏家伙,又跳了出来,煽动无政府主义。广大工人以此为题,又开展革命大批判。这样,就使对“阶级斗争熄灭论”的批判常批常新。
正确处理斗私与批修的关系
斗私批修,是开展革命大批判必须遵循的根本方针。但是,有的人却往往是“批修千万遍,斗私不沾边”。结果,不能有效地提高觉悟和清除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余毒。
厂革委会针对这种情况,引导干部、工人认真学习斗私与批修的辩证关系,使大家认识到:私是修的根子;修是私的发展的必然结果。批修不斗私,挖不了修的老根,批修就不能彻底;斗私不批修,就看不到私的危害性,同时,斗私也不能彻底。认识提高以后,他们采取了“两看、两查”的办法:看修正主义的表现,查私字的危害;看社会上的阶级斗争的动向,查阶级斗争在自己头脑里的反映;把批修和斗私结合起来,上挂刘少奇,下联活教材,把自己摆进去,肃清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余毒。有一个工人,批修不结合斗私,放松了自己的思想改造,结果犯了错误。以后他在“两看、两查”中边看边查边掉泪,当场要求斗私批修。他激动地说:“千不该,万不该,不该不斗私。由于私字蒙了眼,才掉进资产阶级思想的泥坑。”
这个厂的广大干部和群众,把开革命大批判会,出革命大批判专栏,都看作是改造自己世界观的好机会,自觉地把斗私、批修结合起来,既深刻地批判了反革命修正主义,又提高了认识,有力地促进了自身的思想革命化。
正确处理靠群众与靠“秀才”的关系
在大批判中,出现过两种情况:一种是认为讲话靠“口才”,写文章,搞批判,要靠“秀才”。因此,专门组织几个人摇笔杆,不注意发动群众,以致革命大批判搞得冷冷清清。另一种是忽视“秀才”的作用。厂革委会针对这种情况,反复组织干部和群众学习毛主席关于“只有领导骨干的积极性,而无广大群众的积极性相结合,便将成为少数人的空忙。但如果只有广大群众的积极性,而无有力的领导骨干去恰当地组织群众的积极性,则群众积极性既不可能持久,也不可能走向正确的方向和提到高级的程度”的教导,使大家认识到,在革命大批判中,要大打“人民战争”,要靠广大群众,这是主要的;但从群众中涌现出来的“秀才”也少不了。
现在这个厂出现了多种“秀才”同群众相结合搞革命大批判的好形式。例如:大批判写作小组除吸收具有一定写作能力的工人参加外,还请一些虽然文化低,但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老工人参加。经常召开老工人座谈会,对大批判中提出的“新课题”进行集体讨论,由“秀才”执笔写成大批判稿子。或者把文化较低的工人和文化较高的“秀才”配搭成临时专题革命大批判小组,既口诛又笔伐。这样,使革命大批判的群众性更广了,战斗性更强了。起重班有二十多名四十开外的老工人,在旧社会都没念多少书,他们曾经认为:“我们是拿茶仔棍的(茶仔棍是起重的一种木工具),十几吨重的压榨辘可以随意摆弄,但要摆动笔杆就难了。”现在他们和“秀才”结合在一起,积极参加大批判,在斗争中,既提高阶级斗争和两条路线斗争的觉悟,又提高了文化水平,他们办的一个革命大批判专栏,出了不少战斗性比较强的文章。
这个厂由于正确地处理了靠群众与靠“秀才”的关系,越来越多的人参加了革命大批判的骨干队伍,形成了一支浩浩荡荡的批判资产阶级的革命大军,把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和形形色色的资产阶级思想批得更加深透了。
新华社通讯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