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2阅读
  • 0回复

五次嫁接大枣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0-11-22
第2版()
专栏:

五次嫁接大枣树
山东省平阴县安城公社张天开大队小官庄民兵连副连长 邱中河
俺小官庄是个山村,荒山上长着很多酸枣棵子,过去漫山遍野都是葛针窝。
一九六四年,在毛主席关于“愚公移山,改造中国”的伟大号召鼓舞下,我们决心把酸枣棵子,都接成大枣树。怎么个嫁接法?大伙都没干过,心里没个数。于是,就向毛主席的书请教。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毛主席的话象一盏明灯照亮了俺们的心。于是,我们组织了实验小组,边实践边总结,探索酸枣嫁接大枣的成活规律。
一九六四年春,搞了第一次试验。但是嫁接了五百棵,一棵也没有成活。什么原因呢?我们根据毛主席关于“人们要想得到工作的胜利即得到预想的结果,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合于客观外界的规律性,如果不合,就会在实践中失败”的伟大教导,分析了失败的原因。认识到,只有把苦干精神和巧干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才能把事情办好,取得嫁接枣树的成功。我们找到失败的原因就是没有掌握嫁接大枣的技术要领,没有弄清嫁接成活的必备条件。
原因找出之后,我们就改进嫁接方法。第二次一气嫁接了五千棵,结果只成活一棵。大家围着这棵枣树,仔细观察讨论,分析成活的条件,是嫁接时扎得紧,包得严。大家看着这棵成活的枣树,充满信心地说:今天接活一棵,明天就会接活多棵。我们遵照毛主席关于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教导,继续试验下去。
第三次嫁接了四千棵,成活了五棵。大伙都很高兴。我们认真总结了三次嫁接的经验教训,总结出了动作快(保持接穗水汁不干)、扎要紧、包要严(易于保持水分)的嫁接方法,并找到了适宜嫁接的时令和季节。
在总结经验,提高认识,增强信心的基础上,我们进行第四次试验。这次嫁接了一万八千多棵,成活率在百分之八十以上。思想的飞跃带动了嫁接大枣树的飞跃。干部社员看到一棵棵嫁接的大枣枝长成小树,都高兴地说:毛主席哲学思想放光辉,给了我们力量和智慧,多年的葛针窝,长出了大枣树。
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产生了。这年,一场大风,把我们接的大枣树刮断了三千多棵。我们赶到现场观察、分析。发现枣树所以被大风刮断,是因为接茬太高,长得不结实。根本原因找出之后,我们便决定变高接为矮接和根接。全体林业队员又投入了紧张的试验。矮接,“砧木”只留几厘米。根接,则刨去树干,直接把接穗接在根上。这样,就成功地解决了风折问题。
六年来,我们踏遍九个山头,在二千三百多亩荒山上嫁接了十多万棵大枣树,使昔日的葛针窝,变成了今天的大枣园。(据新华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