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2阅读
  • 0回复

一贯有益于革命的老工人——记总后勤部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积极分子王金太的事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0-12-01
第3版()
专栏:

  一贯有益于革命的老工人
  ——记总后勤部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积极分子王金太的事迹
在总后勤部所属工厂,广泛传诵着老工人王金太的先进事迹。
王金太今年六十一岁,是一九四○年参加革命的老工人。在革命的战争年代,他转战南北,修造枪炮,为支援前线作出了贡献。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他又忘我战斗,建设工厂,为革命不断立新功。王金太多次被评为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积极分子,四次幸福地见到了伟大领袖毛主席。群众赞誉他心中只有“革命”二字,是一个一贯有益于革命的人。
“共产主义不建成,手中的标尺不放下”
一九五○年,王金太到某地参加筹建新的工厂。建厂初期,物资不足,条件较差,吃住都有很多困难。面对这种情况,王金太满怀豪情地对大家说:“干革命,那有不遇到困难的,一个革命者就是要在困难中锻炼,在困难中前进。”那时,他担任基建中队长,负责现场施工管理。白天,他和战友们一起,翻山越岭,忙着勘察、测量;晚上,在荆笆棚里,他和大家一起研究第二天的工作。他废寝忘食,日夜奋战,在施工中发扬一往无前的革命精神,干在前,走在后。一次,王金太生病,高烧三十九度多,仍不放下手中标尺,坚持战斗。同志们赞扬他是一个“钢铁汉”。
为了革命,为了共产主义,王金太和战友们一起,建了一个厂,又建一个厂,日夜奋战在社会主义建设的第一线。
一九六八年春,王金太参加筹建的第七个工厂,即将竣工投产。一座座厂房建成了,一台台机器转动了,他的心情无比激动!这时,专挑重担的王金太,学习了毛主席关于“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教导,决心为革命再立新功。他听说在某地又要建一座新厂,便第一个报名要求到那里去。党委书记看到他那消瘦的身体,亲切地对他说:“老王,你是快六十岁的人了,又有胃病、肾炎,身体不好,这回就不要去了。”王金太坚决表示:“身体不好也要继续革命。年龄越大越要抓紧时间为革命出力。我是一个共产党员,就应该带头落实毛主席的伟大战略方针。”党委书记被他那种顽强的革命精神所感动,最后,党委终于同意了他的要求。
不久,王金太就怀揣红宝书,手拿标尺,肩扛工具,来到了新工地。他一放下行李,就和同志们钻进了山沟。从这个山头爬到另一个山头,从这条山沟钻进另一条山沟,比比划划,盘算那儿建厂房,那儿盖宿舍,高位水池就放在那个山顶,锅炉房最好靠在这一边。没有开工,他就把整个工厂的蓝图装在脑子里。
工程开始了,急需用大量的石头。王金太组织大家学习毛主席关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教导,决心就地取材,上山寻找石头。王金太扛上铁锤,背上干粮,领着几个年轻小伙子,冒着寒风,踏着冰霜,跑遍了周围十几条山沟,翻越了几十座高山,终于找到了建房用的石头。
在山区建厂,解决排洪沟是个大问题。为了摸清山水的走向,他总是冒雨上山调查。一九六九年九月,有一天,下了一场大雨,工地上顿时一片汪洋。王金太心想,这正是调查雨量和山水走向的好机会。于是,他拿起铁锹,卷起裤脚,拉着一个同志,立即走出门去。狂风裹着暴雨,山洪卷着石子、乱木,打在身上,他全然不顾,跌倒了,爬起来,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冲去。他边走边说:“这儿挖一条排洪沟,那里应该筑一道防洪坝。”这一天,暴雨下了十个小时,王金太同暴雨整整搏斗了十个小时。他翻过了一个又一个山岗,涉过了一条又一条溪涧,山洪走向如何,那里积水多,那里水流急,他都搞得清清楚楚。回来后,他顾不上换衣、吃饭,立即把他调查的第一手材料记了下来,就和有关同志进行研究。根据当地风化石多、渗水性强和地势特点,将排洪沟的深度、宽度作了合理的调整,有效地解决了排水问题。
饱受旧社会剥削和压迫的王金太同志,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有着高度的革命责任感。他牢记毛主席关于“节省每一个铜板为着战争和革命事业,为着我们的经济建设”的伟大教导,把勤俭节约提高到执行毛主席革命路线的高度来认识,在施工中坚决同铺张浪费的资产阶级思想作斗争,处处勤俭节约,精打细算。
王金太对那些看来是“合理”的设计,也总是深入调查,反复推敲,从“合理”中找出不合理的地方,挖掘节约潜力。一二四工房的位置,按总图要削去一个很大的山角,运走大量土石方。王金太想:要是把房号移动一下,不是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吗?王金太在小组提出移动一二四工房位置,有人怕麻烦,不同意,王金太立即回答说:“干革命那能怕麻烦?为国家节约,是我们革命者的职责。”王金太和小组同志一起学习毛主席制定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狠批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他和工人们一起大胆进行设计改革,在不影响质量的原则下,把十几座工房移动了位置,变动了标高,为国家节约投资十多万元,工厂提前半年竣工投产。
王金太望着又一座工厂建成,心情十分激动。他想,我在这里的事情不多了,该打行李筹建新厂去了。于是,他又跑去找厂领导,递上了自己的“请战书”。“请战书”上面写下了工人阶级对革命事业的豪情壮志:共产主义不建成,手中的标尺不放下;为了埋葬帝修反,勇挑重担不歇肩。
“心里时刻想着群众,唯独不想自己”
王金太对革命全心全意,对阶级兄弟关怀备至。当他看到工地一位民工的衣服单薄时,就毫不犹豫地把自己身上的毛衣脱下,送给了这位民工。平时,他省吃俭用,从不肯多花一分一厘。当他知道老工人李永奎因爱人生病,经济发生困难时,就连夜送去五十元钱。多年来,王金太把自己省吃俭用节省下来的钱,送给有困难的同志。广大职工称赞说:“王师傅心里时刻想着群众,唯独不想自己。”
王金太不仅时刻想着群众,更注意在政治上帮助同志。在山沟建厂,开始是荒山一片,乱石满沟,生活比较艰苦。有个青年工人怕艰苦,不安心工作。王金太就搬起铺盖,和这个青年工人住在一起,吃在一起,共同劳动,共同学习“老三篇”,给他讲述革命先烈流血牺牲,革命战士紧跟毛主席干革命的英雄事迹,一起回忆旧社会劳动人民受剥削受压迫的苦难生活,使这个青年提高了阶级觉悟,工作、学习都积极起来了。
王金太对同志是这样极端的热忱,对社会主义事业更是无限的热爱。
一九五六年,他听说家乡办起了高级社的消息,高兴得一夜没合眼。第二天清早,就托人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并寄去了自己几年积攒起来的五百元钱,给合作社作基金,坚决支持家乡人民走毛主席指引的社会主义集体化道路。
一九五八年,在毛主席“人民公社好”的伟大号召鼓舞下,他的家乡办起了人民公社,王金太同志听到这个喜讯,更是无比激动,并尽自己的力量帮助人民公社发展农业生产。
王金太把党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一心想着革命,一心想着群众,脑子里从来不考虑个人。组织上考虑他年岁大,身体又不好,为了照顾他,多次叫他把家属接来,他总是婉言谢绝。他说:“工厂就是我的家,亲人就是毛主席!现在世界上还有许多劳动人民没有解放,我怎能去考虑个人的家呢!”今年六月,他一连接到几封家信,说老伴得了重病,要他回去看看。他想,老伴五十多岁了,病又这么重,是该回去一下。但又一想,工地上广大群众正在为工厂全面投产日夜奋战,自己怎么能离开战斗岗位呢?于是,他给家里写了一封信,安慰老伴好好养病。后来,家里又一连发来几封电报,领导和同志们知道了,再三动员催促,他才回去。王金太人回到了家里,心却留在工地上。当他想到工地上还有大量的工作等着他去做时,再也呆不下去。这时,他的老伴刚动过手术,王金太就嘱咐孩子好好照顾妈妈。他没等老伴过危险期就急急忙忙赶回了工地。同志们知道了,十分感动地说:“王师傅整个身子都扑在革命上,真是‘公’字占满心窝的人哪!”
最近两年,王金太的身体比过去更弱了,胃又经常痛得厉害,但他没有把这些放在心上,他人老心更红,病重劲不松,拚命地为党工作。
今年九月,王金太在某地施工,人们发现他饮食困难,馒头咽不下去,关切地要他去医院看一看,王金太说:“不碍事,老毛病啦!”他象往常一样,起早贪黑,拚命地工作。胃痛得实在不行了,就用手按着胃部,在地下稍蹲一会,又起来继续干。
为了治好王金太的病,组织上决定把他转送北京医治。赴京前夕,王金太一再要求回厂一趟。当人们赶到王金太的宿舍,只见门紧紧地锁着。
“王师傅到那里去了?”大家东找西寻,最后在工地上找到了王金太。只见他一手拿着红宝书,一手拿着标尺,正和施工队、民工团的同志研究工程的收尾工作。大家又感动,又敬佩。同志们要他多保重身体,他爽朗地回答说:“怕什么!咱活一秒钟,就要为革命干一秒钟;有一口气,就要为革命尽一分力!”
“只要我心脏跳动,就要学习毛主席著作”
阳光雨露育青松,毛泽东思想育英雄。王金太能够成为一贯有益于革命的老工人,靠的是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
王金太出身在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他十三岁就到资本家的工厂当学徒,十六岁给地主当长工,受尽了剥削和压迫,从小就对阶级敌人怀着刻骨仇恨。他参加了革命,到了革命队伍里的工厂,老厂长就给他讲毛主席领导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的故事;讲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蒋介石,才能翻身得解放的道理。使他认识到,穷人要翻身就要干革命。以后,王金太同志随军修造枪炮,转战南北。在斗争的实践中,他懂得了一个真理:毛主席是劳动人民的大救星,是革命的引路人;干革命就要读毛主席的书,听毛主席的话。
一九五一年,《毛泽东选集》(第一卷)开始在全国发行。王金太听到这个消息,心中说不出的高兴。他多么想得到《毛泽东选集》啊!一天,他听说城里书店到了毛主席著作,没顾上吃饭,就顶着烈日,翻山越岭,一口气跑了十多里路,赶到城里。到书店一看,已经排了很长的队伍,“紧走快跑,还是来晚了!”天黑了,毛主席著作还没有买到,王金太非常着急。他等在书店门口,一直等到第二天,才买到了渴望已久的毛主席著作。王金太高兴得热泪直流,用他那双长满厚茧的手,捧着毛主席的书,紧紧贴在胸前。他忘记了一天一夜的饥饿和疲劳,急急忙忙回到工地。有了红宝书,王金太就如饥似渴地学习。
王金太在旧社会没有念过书,文化低。他遵照毛主席关于“我们的工农干部要学理论,必须首先学文化。没有文化,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就学不进去。学好了文化,随时都可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教导,一边参加夜校学习文化,一边坚持学习毛主席著作。他买了一本字典,经常带在身边。遇到不认识的字,就查字典,查一字,学一字。读不懂,就向别人请教,问一句,学一句。他年纪大了,记忆力差,就把毛主席的话抄在本子上,走到那里,学到那里。在抗日战争时期,他为革命失掉了一只左眼,剩下一只眼睛,看书非常困难。但是,他怀着无限忠于毛主席的深厚无产阶级感情,一直坚持着学习,经常学到深夜十一、二点钟。为了学习方便,他请人把毛主席语录抄成大字,贴在墙上,天天对照学。他常说:“火车离开了轨道就寸步难行,革命战士不学习毛主席著作,就晕头转向。”因此,不管工作多忙,身体多累,王金太始终坚持学习,从不间断。
一九六○年,林副主席号召“一定要把毛泽东思想真正学到手”。从此,王金太学习毛主席著作更刻苦了。一次,王金太胃病复发,几天没吃东西,仍然拄着拐棍,摇摇晃晃,坚持去小组参加学习。路上,同志们看他气喘吁吁,豆大的汗珠从脸上往下淌,走得十分吃力,劝他不要去了,他坚决不肯。同志们没法,就把他背到小组参加“天天读”。大家十分感动,说:“王师傅真是把学习毛主席著作,看得比生命还宝贵啊!”王金太回答说:“干革命全靠毛泽东思想。只要我的心脏还在跳动,就要坚持学习毛主席著作。”
长期以来,王金太怀着一颗无限忠于毛主席的红心,借助一副老花眼镜,一盏小煤油灯,一本字典,争分夺秒地学,挤出点滴时间写,克服了重重困难,通读了《毛泽东选集》一至四卷,写下了十几万字的心得笔记。他用自己的行动实践着自己的战斗誓言:“学习毛主席著作,文化低难不倒,时间紧挤不倒,任务重压不倒,有成绩夸不倒”。同志们称赞他把全部精力都倾注在学习毛主席著作上,把全身劲都使在革命工作上,真是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的好榜样。
本报通讯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