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阅读
  • 0回复

做工农群众的贴心人——记西宁市医药公司韵家口门市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事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0-12-06
第4版()
专栏:

  做工农群众的贴心人
  ——记西宁市医药公司韵家口门市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事迹
去年二月,西宁市医药公司革委会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伟大教导,决定在市郊的韵家口大队设立一个以贫下中农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农村医药门市部。
当六位同志怀揣红宝书,扛着行李、带着干粮来到韵家口的时候,看到的是三间破庙,满屋尘土,没有仓库,也没有宿舍……。就在这三间破庙前,他们办起了毛泽东思想学习班,用毛主席的无产阶级医疗卫生路线狠批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的反革命修正主义医疗卫生路线。大家说:我们要坚决听毛主席的话,走毛主席指引的路,做到店为贫下中农开,心为贫下中农想,在这里扎下根来,办好这个农村医药门市部。他们在呼啸的寒风里,自己动手改造破庙,修理门窗,制作货架。还没等药品到齐陈列,很多社员就闻讯前来买药,职工们怀着深厚的阶级感情,从药箱里寻找贫下中农急需的药品。
开门不久,他们发现到这里来买药的,不仅有本队的,还有附近几十个生产队的,经常还碰到从六、七十里外的互助土族自治县等地来的少数民族社员;同时,他们又发现,社员买药大多是一早一晚,还有半夜来敲门买药的。
面对这种情况,是搞过去那一套八小时开门“正规化”呢,还是从农村实际出发,改变营业时间呢?他们反复学习了毛主席关于“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的伟大教导,认识到:满足贫下中农的要求,按照农村买药的实际情况立“规”就是“正规”;否则,统统是邪规!于是,他们在大门口写上了八个大字:“常年营业,昼夜售药。”从此以后,他们为人民服务,一天不缺勤,一刻不松劲。有人来买药,他们吃饭时搁下饭碗,睡觉时掀开被窝。周围群众称赞说:“这个药铺开得好,啥时候买药啥时候卖,不花车费不进城,不用排队不误工。”
贫下中农买药,往往希望买到疗效好而价格比较便宜的药品,而且每次买的量比较少。开始,有的同志与城市比,觉得这里生意难做,营业额又小。
究竟什么叫“大”,什么叫“小”?药店就这个问题展开了学习和讨论。大家认识到:站在不同的路线、不同的立场上,对“大”和“小”有不同的看法。站在毛主席的革命路线上看,首先看对贫下中农的帮助是大还是小,站在刘少奇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上看,首先看商店的利润大还是小。一分钱的买卖,从利润上看是小,但为贫下中农治好病,它的意义就大。我们如果光看营业额的多少,就会自觉不自觉地上刘少奇修正主义路线的当,利大大干,利小小干,无利不干。我们要坚持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只要对贫下中农有利的事,一分钱的生意也要大干;对贫下中农不利的事,一万元的买卖也不干。
药店职工划清了社会主义商业同资本主义商业的界限,更自觉地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不断提高思想革命化的水平,在三尺柜台上开辟出为人民服务的广阔天地来。
一天,有一个行动鬼祟的人来到药店,他问的很多买的很少。他是谁?引起了商店职工的怀疑。他们到社员中详细打问,原来这是个自称为“王神仙”的从外地流窜到村子里来专门骗钱害人的坏蛋。这件事给商店职工提出了问题:店在农村就是落实了毛主席的革命路线了么?昼夜售药就是全心全意为贫下中农服务了么?不,眼皮底下就是一场尖锐的阶级斗争!为了改变农村缺医少药的状况,打击巫医的骗人活动,他们马上进行了定期分组送药到地头、炕边的活动。三伏天,头顶烈日;三九天,脚踩冰雪;送药从不间断。不仅跑遍附近五个生产大队,而且跑到几十里外的生产大队去送药,同时,初步摸索到了农村季节转换的发病规律,做到对症送药,工作越做越主动,越做越好了。
一个星期天的下午,附近煤场的一位工人同志气咻咻地跑进药店,神色紧张,他劈面就说:“我爱人患血崩,十分危险,快去抢救。”接着又说:“进城来不及了,你们想法治吧!”“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教导回响在药店职工们的耳边。经过迅速的商量研究,他们毅然决然地挑起这副重担,凭着多年卖药的经验,配了一服药。到晚上十一点,病人的大出血就止住了。
韵家口医药门市部的职工就是这样凭着对贫下中农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凭着一颗忠于毛主席革命路线的红心,尽自己的一切可能为贫下中农服务。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他们为二、三百个病人治好了病。由于工作认真负责,精益求精,从未发生过事故。
西宁市医药公司通讯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