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阅读
  • 0回复

斗争的生活 斗争的哲学——记北京部队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积极分子、一等功荣立者、青年汽车司机张计辰同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0-12-11
第1版()
专栏:

斗争的生活 斗争的哲学
——记北京部队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积极分子、一等功荣立者、青年汽车司机张计辰同志
我们的生活是斗争的生活,我们的哲学是斗争的哲学。斗争锻炼着英雄,英雄创造着灿烂的生活。
一辆军用卡车日夜奔驰在祖国的北部边疆。它出现在风雪弥漫的草原上,穿行在重峦叠叠的群山间。车在艰险的道路上前进,车的主人在斗争中成长。
这位二十岁的驾驶员、共产党员张计辰,一颗红心向着党,朝气蓬勃干革命。他活学活用毛主席哲学思想,自觉地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为革命在运输线上不断作出新贡献。
斗争从这里开始
生活就是斗争。张计辰成长的每一步,都充满着斗争。
张计辰从父母对他的忆苦教育中,知道在旧社会,是地主阶级的残酷剥削,美蒋匪帮的炸弹,使他一家九口有四口人丧失生命。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他经历了两个阶级、两条道路、两条路线的激烈搏斗。血泪的家史,现实的斗争,毛泽东思想的哺育,使他懂得我们生活的世界是充满着阶级斗争的世界,革命的根本问题是政权问题。他决心拿起枪杆子,为保卫毛主席、保卫无产阶级专政战斗终身。
“誓将满腔英雄血,谱成全球幸福歌,生为人民谱新曲,死为人民写壮歌。”参军后,张计辰是多么渴望到反帝反修的最前线,为革命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啊!可是,没有想到,却被分配当一名后勤兵。有人告诉他:“后勤、后勤,锅碗瓢盆,车马药瓶。”他一听,心里就嘀咕起来:这不是平凡的“服务行业”吗?越琢磨这个“后”字,越觉得不是滋味。
“前”与“后”的矛盾,激起张计辰思想里一场斗争的波澜。在新兵毛泽东思想学习班里,在“为什么当兵,怎样当好兵”的讨论中,他反复学习“老三篇”。毛主席的谆谆教导响在耳边,张思德等英雄形象出现在眼前。他想,张思德烧木炭,“完全”“彻底”为人民;白求恩做手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他们伟大的共产主义精神,不正是在平凡的工作中体现出来吗?离开眼前平凡的本职工作,远大的理想怎么能去实现呢?带着怎样看待“前”与“后”的问题,他又学习了《矛盾论》,认识到:前与后是对立的统一,没有前就没有后,没有后也就没有前,革命工作的前后之分,是斗争的需要。他检查自己灵魂深处的“前”,是觉得上前线能轰轰烈烈,英雄成名;不愿在“后”,是觉得后勤工作平凡琐碎,默默无闻。自己对伟大与平凡、轰轰烈烈与默默无闻,缺乏正确的理解,是因为头脑中的资产阶级“私”字作怪。如何对待“前”与“后”,实质上是两种世界观的斗争。不解决为什么人这个根本方向问题,就不能成为毛主席的好战士。只要把“老三篇”化为灵魂,在头脑里树立起无产阶级世界观,即使身在后方,思想也会时刻站在保卫毛主席的最前线,为中国革命和世界革命做出贡献。
张计辰过去总认为自己出身好,根子正,热爱毛主席。因此,常常天真地想:“毛主席我跟定了,革命理想我有了。”如今,事实教育了他,朴素的阶级感情,不能代替思想革命。如果不去掉思想上的盲目性,“使自己的精神获得解放”,即使到了解放军这个毛泽东思想大学校,也会跟不上革命形势的需要。“世界观的转变是一个根本的转变”,要做一个毛主席的好战士,成为无产阶级先进分子,必须努力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按照无产阶级先锋队的面貌,改造自己的世界观。
要自觉地改造世界观,就要把革命的理论和革命的实践结合起来,把远大的革命目标和脚踏实地的努力溶化成一体,在实践中学习,在斗争中提高。从此,在这条改造世界观的必由之路上,张计辰迈开战斗的步伐。
在他刚单独开车的时候,遇上了一台外号“油老虎”的旧车。第一天出车,就出了七、八次故障,别人都收车了,他的车还在半路上磨蹭。回到连里一检查,耗油超过标准一倍以上。他感到很难过。心想:我下了为革命流血牺牲的决心,现在,难道就被“油老虎”难住吗?夜深了,他翻来复去睡不着,打开红宝书:“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他想,车是人造的,人开的,车亏油也要靠人来解决它,一定要让“油老虎”吐出油来!
第二天星期天,同志们都过假日了。他却一头扎进车库里,爬上爬下,滚的满身土,沾的两手油,把车的部件拆卸开来,一件件擦洗、保养。汗流在脸上,油污在身上,吃饭也顾不上,从清早一直干到深夜。经过精心调整、保养,没有多久,他的节油率很快达到了百分之三十。
“油老虎”变为节油车这件事,使他体会到在这个变化中,人的思想起了主导作用。车节油了,首先是因为人的思想变了。有了节油的思想,就会有节油的车辆,只有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才能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他在日记中写道:“车的动力是油料,人的动力是毛泽东思想,心红,人勤,车就能节油。”
迎着矛盾前进
驾驶汽车,看起来很平凡。但是在张计辰同志看来,开汽车也同样存在着各种矛盾的斗争。他遵照毛主席的教导,正确处理各种矛盾,工作中闪耀着高尚的共产主义风格。
有一次,他向一个司机介绍节油经验,那位司机一上车就轰油门,张计辰立刻对他说:“同志,乱轰油门要浪费多少汽油啊!要是打起仗来,离阵地几公里没油了,怎么能送上弹药?节约,还是浪费,这是个路线斗争问题。”那个司机听了,激动地握着他的手说:“你教会我的不仅是开车的起动,而且是怎样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
一天,张计辰行车到一个岔路口,在他面前摆着两条路:一条路远,一条路近,该走哪条路呢?走平坦的远路,省事省力,对完成个人节油指标有利,但是实际耗油多,对革命不利;走难走的近路,劳累费力,个人节油率虽低,实际耗油却少,对革命有利。张计辰毫不犹豫地选择了那条难走的近路。他说:“要为‘公’字跑天下,不为‘私’字开寸步!”
无限忠于毛主席革命路线的张计辰,身在小小的驾驶室,心里装的却是整个革命事业。他开车又装车,既是驾驶员,又是装卸员、宣传员、勤务员。在骄阳似火的三伏天,他和一个战士给某医院拉砖,车按时开到砖厂,可装车人没来。张计辰对战友说:“我们的责任是‘完全’‘彻底’向人民负责,不能只顾开车,不想全局。”说罢,他们顶着烈日,一口气装好车,把砖主动运到指定地点。
张计辰担任训练班长时,发现有的同志存在着单纯技术观点。他遵照毛主席关于政治是统帅,是灵魂的教导,组织大家围绕“是政治第一,还是技术第一”的问题,深入开展革命大批判,启发大家自觉地在两条路线斗争中破私立公,使突出无产阶级政治的思想,在头脑中牢牢扎根。张计辰说:“只有用头脑中毛泽东思想方向盘,统帅手中方向盘,才能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在他的带动下,全班掀起了为革命学技术,为战备搞训练的热潮,训练成绩始终走在全连最前头。
张计辰活学活用革命的辩证法,正确地处理行车中的各种矛盾。
安全与执行任务之间,他为尽快完成任务,坚持安全行车。按着不同条件,快中有慢,慢中有快,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分秒必争,在危及安全的时候,“宁慢三分,不抢一秒”。
让车与不让车之间,他坚持团结原则,“宽人严己,主动让车”。
乘员与驾驶员之间,他对乘员满怀阶级感情,“开车想着坐车人”,反对开“小坑不管,大坑闭眼”的莽撞车。
使用与保养之间,他每到一地,车停人不停,宁愿油污沾满身,不叫机件沾灰尘,让车子时刻处于良好的战备状态。一般的空载卡车,两三个人才能推动,他的空载卡车,由于保养得好,一个人就可以推着走。
革命与节约之间,他常说:“节约闹革命,革命是目的,多节约一滴油,就为革命加把油。”经常把检修车漏掉的每滴油都用碗接起来,有时到加油站排队加油,离加油地方还有二、三十米,他就把车一步一步推过去,少发动一次车就少耗油。
在探索的道路上
“无产阶级认识世界的目的,只是为了改造世界”。只有在改造世界的三大革命实践中,才能学好用好斗争的哲学。
张计辰勤于思索,勇于实践。他运用唯物辩证法这个尖锐武器,大胆进行科学实验。
很久以来,他和战友们都在思索着一个问题:汽车行驶时,有很大一部分汽油由于燃烧不完全,白白浪费掉了。如果使汽油充分燃烧,把每一滴油的热能都转化为动能,不是可以为革命节省大量的汽油吗?这就等于在发动机里造了个“油田”。
“研究任何过程,如果是存在着两个以上矛盾的复杂过程的话,就要用全力找出它的主要矛盾。”为什么汽油燃烧不完全?张计辰和他的战友们,研究分析了发动机工作的全过程,发现汽油燃烧不完全的主要矛盾是汽油雾化不良。
为了解决这个主要矛盾,他们开展了科学实验。可是,试验几次,汽油雾化不良的问题,不但没解决,节油率反而下降了。这时,有的同志很为他担心,说:“小张,你的节油率是全连最高的,再这样搞下去,那不是把聋子治成哑巴,落个鸡飞蛋打吗?”
是坚持下去,还是打退堂鼓?斗争的实质仍然是为什么人的问题。张计辰说:“为革命搞试验,就要无私无畏。过去试验不成功,说明还没有掌握它的规律,只要一心为公,勇于斗争,艰苦奋斗,就能变失败为胜利。”他以白求恩“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要求自己,决心坚持干下去。经过三十多次反复试验,终于摸索到促进汽油雾化的规律,为全连闯出了节油的新路子。
试验的初步成功,推动全连的技术革新活动更加活跃起来。大家决心再接再厉,向新的目标迈进。
在那些日子里,车场上、料库里、宿舍内,到处都是进行科学实验的人群。有的同志半夜里想出个门路,就爬起来搞革新。张计辰更是废寝忘食,白天运输,晚上试验,披着月光一跑就是几十里,一干就是深夜一、两点。眼睛熬红了,身体熬瘦了,体重下降了十多斤,还坚持战斗。一天深夜,战士段治平站岗,已是两点钟了,发现一台车的驾驶室还亮着灯。走近一看,原来是浑身油污的张计辰,右手拿着把起子,伏在车上睡着了。他轻轻推醒张计辰,说:“班长,你太累了,快回去休息吧!”张计辰揉揉眼,跺跺脚,又干了起来。
革命精神在改造世界的斗争中闪闪发光,一滴滴油珠放射出它最大能量。汽油雾化不良的问题终于解决了,全连节油率普遍上升,张计辰的节油率达到百分之四十。
在探索的道路上,随着实践的一次一次发展,人的认识也一步一步向前,思想不断得到解放。张计辰乘胜前进,为解决控制油量的问题,又大胆提出了改革汽化器的方案。可是,有的同志却说:“汽化器是汽车的心脏,是专家设计的,咱们用的汽化器是最先进的,可不能乱捅漏子。”专家设计的汽化器就不能改动了吗?他用毛主席的“一分为二”的观点对汽化器进行了分析:这种汽化器,能保证汽车在满载、爬坡时供给足够的油量,是它先进的一面;但它不能控制油量,在下坡、走平路时,仍是供那么多油,造成油的浪费,就暴露它落后的一面。他对同志们说:“不论什么专家设计的,凡是不符合毛主席的节约闹革命精神的,我们就要革它的‘命’!”他凭着一颗红心两只手,经过多次试验,终于在汽化器上成功地安上了可以控制油量的装置,解决了控制油量的问题。
当促进雾化和控制油量相结合的“节油器”诞生出来的时候,大家是多么高兴啊!
通过“节油器”的诞生,张计辰和战友们深刻体会到:实践出认识,斗争出智慧。毛主席的光辉哲学思想,是改造主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的尖锐武器。没有无产阶级的立场、观点,就不能正确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只有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人,才能不畏艰险,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才能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变必然为自由,为革命做出新的贡献。
在新的考验面前
道路是曲折的,斗争是复杂的。在前进的道路上,张计辰经历着一个又一个考验,步步向思想革命化的高峰攀登。
在艰险面前,张计辰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塞外高原,气候严寒。张计辰驾驶汽车,冒着风雪行驶在险峻的山巅,沿着冰滑的道路回转在峡谷间。有的山路汽车不能通行,他就扛起铁锨,修一段路开一段车。有一次,他累得病倒了,领导让他休息,他听说有辆车在山顶上出了故障,拔腿就走,顶着狂风,上山修车。一路上,胃阵阵绞疼,他就用手按着肚子前进。战士吕昌敦见他痛得额上直冒冷汗,感动得含着热泪劝他回去。他说:“小吕,干革命就是要踏着困难走,再疼我也要去。”他坚持爬上山顶,把车修好。
在挫折面前,张计辰顽强不屈。运输连到山区后,全连节油率普遍下降,油亏在车上,疼在他心上。能不能扭转这个局面?有的同志说:“天冷,路险,条件差,节油难哪!”张计辰认为:条件差是外因,外因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内因就是我们思想上被困难的条件吓住了。他和战友们再次学习了毛主席关于“节省每一个铜板为着战争和革命事业”的教导,下定决心,摸索高寒山区行车节油的规律。外出执勤,他虚心向当地的老司机请教;风雪弥漫,他仔细观察耗油的情况;山高路陡,他认真研究沟多弯急的特点;夜深人静,他还在灯下整理一天行车节油的体会。日积月累,终于摸索出一整套经验,扭转了被动局面,全连节油率由下降转化为上升。
在成绩面前,张计辰一分为二看自己,前进路上找差距,把已有成绩看作是前进的新起点。“思想上永不骄傲自满,行动上永不停步子”。有一天,他和修理班长傅风兴从外地归来,在火车上他俩就如何进一步挖掘节油潜力的问题议论起来。过去在油路方面进行了一些改革,那么在电路和其它方面是否还有潜力可挖?“客观现实世界的变化运动永远没有完结”,他想,对于节油规律的认识同样也永远没有完结。回到连里,两人饭也没顾上吃,马上开始了改革电路的试验。电路改革后,由于增大了点火强度,汽油更加充分燃烧,减少了油料消耗,结合精心保养,他的节油率月平均达到了百分之五十多。
在荣誉面前,张计辰变得更谦虚谨慎。他荣立了一等功后,把荣誉归于伟大领袖毛主席,归于毛泽东思想,归于集体。他经常告诫自己:“要善于在斗争中成长,防止在掌声中垮台。”当他的车节油率达到全连最高水平的时候,他就主动地把自己的节油车让给别人开,自己开亏油车。听说有个同志外出执行任务,车亏了油,他就打起背包,走了几十里路,连夜帮助那位同志调整、保养车辆。在他的帮助下,不少同志的节油率迅速提高,有的还超过他。全国许多兄弟部队请他介绍经验,他把这看成是向兄弟部队学习的最好机会,走到那里,学到那里,及时把先进经验介绍到连队,“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兄弟部队的先进经验,丰富着他的革命实践,使他得到不断的提高。
斗争在继续,革命没终点。在毛泽东思想哺育下,在继续革命的万里征途上,张计辰正阔步前进!
本报通讯员 《解放军报》通讯员
《战友报》记者  本报记者
(附图片)
荣立一等功的人民解放军某部运输连青年汽车司机张计辰同志,用毛主席的哲学思想武装头脑,创造出一套很有实用价值的节油经验。这是张计辰(右)在给同志们介绍节油的经验。  本报通讯员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