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0阅读
  • 0回复

学习大寨贫下中农的革命精神 大破“地区落后论” 淮阴专区连续四年夺得农业大丰收 实现了粮食自给有余,改变了多年来依靠国家供应粮食的落后面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0-01-10
第3版()
专栏:

学习大寨贫下中农的革命精神 大破“地区落后论”
淮阴专区连续四年夺得农业大丰收
实现了粮食自给有余,改变了多年来依靠国家供应粮食的落后面貌
新华社南京电 在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战略方针指引下,江苏淮阴专区广大贫下中农和革命干部用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大破“地区落后论”,在连续三年夺得农业生产大丰收之后,又在去年夺得了粮食产量超过一九六五年百分之四十的新成就,创造了全区粮食年产量最高纪录。现在,全专区已实现了粮食自给有余,改变了多年来依靠国家供应粮食的落后状况。
在夺得粮食生产大丰收之后,全区广大贫下中农和革命干部迅速展开了认真总结抓革命、促生产经验的活动,积极为夺取明年农业生产的更大胜利做好准备,决心乘胜前进创造更优异的成绩,为伟大领袖毛主席争光,为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争光。
淮阴专区地势低洼,易旱易涝,粮食产量低而不稳。长期以来,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在本地的代理人,一直把这里看作是“人穷地薄翻不了身的包袱”。在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毒害下,这里有些干部和群众也缺乏彻底改变落后面貌的信心。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全专区广大贫下中农和革命干部反复学习毛主席关于“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在共产党领导下,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也可以造出来”的伟大教导,受到了极大的教育和鼓舞。他们奋起毛泽东思想千钧棒,狠批刘少奇的反革命修正主义黑货,树雄心,立壮志,以大寨为榜样,在全区掀起了改造穷山恶水,征服旱涝沙碱,决心夺高产的热潮,迅速改变了落后面貌。宿迁县大新公社纲要大队,原来百分之八十以上的耕地是易旱易涝的低产田,全大队一直依靠国家供应粮食。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这个大队的干部和群众坚持活学活用毛主席的光辉著作“老三篇”,经过三个冬春的奋战,终于把一千亩易旱易涝的低产田改造成了旱涝保收的稳产田,全大队不仅不再要国家供应粮食,还向国家提供了近十万斤商品粮。这几年,全专区象纲要大队这样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而改变了落后面貌的典型不断涌现。
过去,党内一小撮走资派以“帮助穷队翻身”为名,大肆推行“物质刺激”的反革命修正主义黑货,用国家的大量资金和物资搞了许多所谓“翻身样板”。结果,“翻身样板”不但没翻身,反而使有些人产生了“吃粮靠粮站,烧火靠供炭,用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的严重依赖思想。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广大贫下中农和革命干部通过深入持久地开展革命大批判,深刻地认识到,“物质刺激”是一小撮走资派麻痹革命群众斗志的毒药。灌南县新集公社菊花荡大队,原来是一小撮走资派用“物质刺激”搞的“翻身样板”,搞来搞去,被宣判为“翻身没指望”。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这个大队的干部和群众彻底清除“物质刺激”的余毒,坚决走毛主席指引的自力更生的道路,迅速改变了落后面貌。他们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奋战三冬春,开荒五百九十亩,改良盐碱地八百五十亩,使一九六九年全大队的粮食总产量达到了一百万斤,超过了文化大革命前正常年景产量的五倍。
淮阴专区有三分之一的农田是飞沙地和盐碱地,粮食产量长期上不去。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广大干部和群众狠批了刘少奇及其代理人鼓吹的“群众落后论”,掀起了群众性的改土治碱的热潮。各级革委会领导成员深入斗争第一线,总结和推广本地的先进经验,因地制宜地采用外地先进经验,在治理沙碱地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保证了农业生产的大丰收。
淮阴专区广大贫下中农和革命干部从战天斗地夺丰收的实践中深刻体会到,只要用毛泽东思想武装头脑,什么困难都能克服,什么奇迹都能创造。因此,他们决心掀起更大规模的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群众运动的新高潮,进一步促进思想革命化,夺取革命和生产的更大胜利。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