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新野县革委会加强政权建设 建立了在职干部坚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忆苦思甜、定期开门整风和领导讲用、群众讲评等制度,促进了领导班子革命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0-01-13
第3版()
专栏:

新野县革委会加强政权建设
建立了在职干部坚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忆苦思甜、定期开门整风和领导讲用、群众讲评等制度,促进了领导班子革命化
据新华社郑州电 河南省新野县革委会遵照毛主席关于“组织起一个革命化的联系群众的领导班子”的伟大教导,从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根本目的出发,狠抓领导班子革命化。一年多来,他们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几项加强政权建设的制度,有力地促进了领导班子的革命化建设,使县革委会成为带领全县人民抓革命、促生产的坚强战斗指挥部。
新野县革委会在斗争实践中,建立的这几项制度是:
一、在职干部坚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实行“三三制”。县革委会成员除群众代表回厂、回队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外,其他成员三分之一插队劳动,三分之一蹲点搞调查研究,三分之一坚持搞日常工作,定期轮换。
二、一月一次的忆苦思甜制度。县革委会全体成员每月都要同工人、贫下中农一道吃一次忆苦饭,结合每个时期阶级斗争和两条路线斗争的实际,进行忆苦思甜活动。
三、一年一度的开门整风制度。县革委会每年拿出半个月的时间进行开门整风。充分发动群众,广泛征求意见,由各级革委会把群众的意见原原本本带上来;另一方面,县革委会成员分别深入基层单位亲自征求意见。整风中,用毛泽东思想为镜子,主动斗私批修,边整边改,使群众意见条条有着落,件件有答复,自觉地接受群众的批评和监督。
四、坚持领导讲用,群众讲评制度。县革委会成员坚持“天天读”,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每月到群众中讲用一次,斗私批修,由群众进行讲评。
新野县革委会加强政权建设的这几项制度,一年多来坚持执行的结果,对促进领导班子革命化起了很好的作用。由于领导班子成员坚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密切联系群众,在斗争中坚持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他们的阶级斗争和两条路线斗争觉悟不断提高,在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自觉性不断增强。他们念念不忘阶级斗争,念念不忘无产阶级专政,人人努力为无产阶级掌好权、用好权。
新野县革委会加强领导班子革命化建设的这几项制度,是用毛泽东思想总结实践经验之后制定的。
县革委会刚成立时,有少数干部缺乏继续革命的思想,工作劲头不足。县革委会主要领导成员带着这个问题到沙堰公社樊集大队去蹲点,发现这里用忆苦思甜的办法,解决基层干部的思想问题很好,就在这里召开了现场会,把这一经验迅速推广到全县。同时,县革委会也运用这个经验,在领导班子内部开展忆苦思甜活动。原来那些工作不敢大胆负责和闹资产阶级派性的同志,回忆了旧社会贫下中农因为没权,祖祖辈辈受压迫、受剥削的悲惨情景,深刻认识到,革命的根本问题是政权问题,有了政权就有了一切,丧失政权就丧失一切。从而提高了他们继续革命的觉悟,使老干部焕发了革命青春,新干部更加朝气蓬勃,有资产阶级派性的同志也克服了这种错误思想,增强了无产阶级党性。县革委会有一位副主任是革命干部代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前,他执行了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了革命群众的批判,参加“三结合”的领导班子后,他怕再犯错误,工作上该说的不敢说,该管的不敢管。在县革委会的忆苦会上,他回忆了旧社会父母被地主活活逼死的惨景,沉痛地说:“没有无产阶级的政权,就没有我们的一切,就没有贫下中农的今天。”表示要牢记阶级苦,紧跟毛主席,永远干革命,为无产阶级掌好印把子。县革委会从中认识到:没有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就不可能为无产阶级掌好权。忆苦思甜是提高阶级觉悟的一个好办法。于是,他们认真地总结了这一经验,并把它作为一项制度固定下来,坚持下去。
新野县革委会加强政权建设的几项制度形成以后,遇到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能否坚持下来。在执行的过程中,他们经常和旧的作风、旧的习惯势力作斗争,和头脑里的资产阶级“私”字作斗争,在斗争中把这几项制度坚持下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