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7阅读
  • 0回复

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革命精神的凯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0-01-17
第2版()
专栏:

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革命精神的凯歌
在党的“九大”精神鼓舞下,甘肃省地质、基建战线涌现出了很多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的先进集体。他们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无产阶级彻底革命精神,谱写出一曲曲战天斗地的凯歌。
风雪之夜炼红心
甘肃省地质局四队一分队,正在祁连山区进行一项地质勘探任务。一天深夜,气候突然发生急剧变化,气温降到零下三十度,八级狂风卷着砂石和鹅毛大雪,铺天盖地而来。霎时,直径三厘米粗的钻塔围布绳子被狂风刮断,眼看围布就要被狂风卷走,钻机随时都有被迫停钻的危险。这时候,柴油机又发生了故障,停止了送电,工地上一片漆黑。
在这个关键时刻,是前进,还是后退?勘探战士们发出誓言:“天黑,有伟大的毛泽东思想的灿烂光辉照耀;天冷,有最红的红太阳暖心房。这点困难算得了什么!”老工人、班长王治国一马当先,领着大家高声朗读毛主席的伟大教导:“这个军队具有一往无前的精神,它要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在毛泽东思想的鼓舞下,勘探战士们一个个摸着黑冲上十几米高的钻塔,捆绑塔布。塔布被狂风吹得猛烈地摆动,它忽而把人压在塔身上,忽而把人吊在半空中。风雪不停地扑打,他们的手脚冻麻木了,随时都有被摔下塔架的危险。但是,他们把个人安危置之度外,不畏风雪,不怕严寒,英勇奋战五个多小时,终于战胜了狂风,绑好了塔布,修复了柴油机,保证了钻机安全生产。
飞渡黄河架银线
甘肃省建设公司第一安装队接受了架设一段高压输电线路的任务。在整个施工中,线路两次跨越黄河。在黄河中有个名叫“蛤蟆滩”的小滩上,按照设计要设立五个基杆。一、二吨重一根的基杆要运到四面环水的“蛤蟆滩”,困难是很多的。当时,他们仅有一只渡人的小船,根本不能运基杆。怎么办?他们认真学习了毛主席关于“武器是战争的重要的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的伟大教导,大家出主意,想办法,在黄河上空架设了一道钢丝悬索,通过悬索把基杆放到“蛤蟆滩”上。
但是,在架线过河时,高压电线被河底乱石卡住,几十个人也拉不出来。要排除故障,必须潜到黄河河底,可是,一没有潜水员,二没有潜水衣。就在这时,孙耀贵、郦兆龙两个同志挺身而出,要求承担潜水的任务。工地领导小组经过研究,批准了他们的请求。
小船向河心驶去,到了故障地点,孙耀贵、郦兆龙两人纵身入水,沿着导线向水底潜去。河水的强大压力,压得他俩耳鸣脑胀,眼珠子就象要蹦出来似的。但他们憋住气,忍受着压力,使尽全身力气,终于把线从石缝里拉了出来。
胜利是属于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工人阶级的。银线架通了。一股股强大的电流,沿着新架设的高压输电线路,昼夜不停地输送到急需用电的地方。
新华社通讯员 新华社记者 (本报有删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