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2阅读
  • 0回复

贫下中农的好干部——记嘉山县柳巷公社革委会主任周德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0-01-17
第4版()
专栏:

贫下中农的好干部
——记嘉山县柳巷公社革委会主任周德芹
在安徽省嘉山县柳巷公社,经常看到一位身穿一套朴素衣裳,肩挎一个印着“为人民服务”的军用书包的人。他就是去年五月调到柳巷公社担任革委会主任的周德芹同志。由于他坚持“三不脱离”,给人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参加劳动在田间 解决问题在现场
毛主席教导我们:“群众生产,群众利益,群众经验,群众情绪,这些都是领导干部们应时刻注意的。”周德芹深深懂得,要知道这些,必须深入群众,调查研究,不断学习和总结贫下中农在三大革命运动中的经验,才能使工作真正抓到点子上。
新黄大队一队是全公社生产条件最差的队,劳力少,牲畜少,工具少。可是,在去年夏收夏种中,这个队却第一个完成了任务。原因在哪里?周德芹在和这个队的社员一起拉磙子打场的时候,发现了其中的“奥妙”。原来,他们从不利条件中找有利条件,用毛泽东思想充分发动群众,使全队干部和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劳动力少,他们就发动半劳力和小学生去做轻活;牲畜少,就组织劳动力拉;工具少,就划分作业组,轮流突击。周德芹看到这种生龙活虎的局面,马上在这个队召开了现场会议,以点带面,推动了全公社的夏收夏种工作。
想贫下中农所想 急贫下中农所急
浮山大队贫农王大娘在蚌埠医院开刀痊愈出院的消息传到了公社,周德芹十分高兴,要不是抗洪忙得不可开交,他一定马上去看王大娘。
王大娘五十多岁了,生了子宫颈癌,非常危险。周德芹知道这件事后,心想:一个共产党员、革命干部,应该随时关心群众,帮助群众。于是,他紧跑慢赶赶到王大娘家。在谈话中,周德芹了解到王大娘一时拿不出钱看病。可是这种病,又急需到医院开刀。他安慰老大娘说:“你们的困难,就是我们的困难,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里,什么困难也能克服。”他辞别王大娘一家,又急忙返回公社,立即到信用社借了三十元钱,并打听好医院。
午饭后,周德芹第二次跨进王大娘家。王大娘热泪盈眶,望着汗流浃背的周德芹说:“你真是我们贫下中农的亲人,我们一家怎么感谢你。”周德芹笑着说:“大娘,这是我应该做的。要谢,应该感谢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王大娘两眼望着毛主席像,一字一句地说:“感谢您老人家培养的好干部。”
对工作积极负责 对同志热忱关怀
有一天,狂风夹着暴雨,遮天盖地地卷了过来。不一会,周德芹的房里便滴滴嗒嗒地漏起雨来。他想:我这房子是不坏的,都漏起雨来,下放到公社的干部和知识青年住的房子还没有收拾好,一定会漏雨。在暴风雨面前,我怎么能躲起来休息!想到这里,他就顶风冒雨,到各个下放人员住处去了。
住在柳巷二队的下放干部叶树健和他的弟弟、上海下乡知识青年叶树祥住的房子,床前漏了好多水。弟兄二人正在发愁的时候,周德芹出现在他们面前,热情地问这问那,并帮助他们收拾。他们看到周德芹这样关心自己,心情非常激动,忙说:“你放心,我们能战胜这些困难。我们是来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条件越艰苦,越能增强我们的革命斗志。”周德芹看到毛泽东思想的甘露滋润着人们茁壮成长,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他一面热情地做思想工作,一面又和革委会领导成员商量,立即帮助他们搬到四队去住,并亲自把门修好。叶树健和叶树祥看到干部和贫下中农这样关心自己,非常感激。
本报通讯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