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5阅读
  • 0回复

运用辩证法治水夺粮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0-01-19
第3版()
专栏:

运用辩证法治水夺粮
中共广东普宁县龙秋大队党支部
我们大队地处半丘陵地区。过去,天一下雨,山洪暴溢,砂流水走;天一无雨,田间干裂,作物枯死。近几年来,我们遵照毛主席关于“穷则思变,要干,要革命”的伟大教导,运用毛主席的光辉哲学思想,充分发动群众,大搞小型水利建设,迅速改变了苦旱低产的落后面貌。
兴建山塘要人,要粮,要钱,要器材,怎么办?有的人说:“我们龙秋大队向来是穷队,向国家要点粮食、贷点款也不过份。”是靠自己动手,还是向国家伸手?两种思想斗争很激烈。我们组织广大干部、群众认真学习毛主席关于“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的教导,使大家认识到:伸手和动手,只是一字之差,却反映了两种世界观和两条道路的斗争。国家支援是外因,自己艰苦奋斗是内因。没有外援,不能等待,要靠自己动手。有了外援,也不能依赖,还要靠自己动手。因为,外援只是外部条件,只能解决暂时的困难,弄不好还会使人变懒。只有自己动手,艰苦奋斗,才是改变苦旱面貌的决定因素。
有了正确的认识,就有革命的行动。我们依靠群众,自力更生,土法上马,挖潜力,找资源,克服了财力和物力上一个又一个的困难。我们没有伸手向国家要过一分钱,一点物资,完全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筑起了大小山塘八个和其他水利工程六项,使一千四百多亩农田全面受益,粮食总产量由治水前二十七万多斤,提高到七十四万多斤。
在治水的过程中,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开始时,由于缺乏实践经验,有过不少的挫折和教训。搞水利不久,刚建起的一个山塘被一场暴雨冲塌了,毁坏了六十多亩农田。这时,一小撮阶级敌人乘机煽动说:修水利就是劳民伤财,注定修不成。我们队伍中也有人产生了悲观情绪。在这种情况下,是继续前进,还是半途而废?这是一个严重的考验。我们一方面带领群众狠狠打击妄图进行破坏的阶级敌人;一方面组织干部、群众反复学习毛主席的伟大教导:“人们经过失败之后,也就从失败取得教训,改正自己的思想使之适合于外界的规律性,人们就能变失败为胜利,所谓“失败者成功之母”,“吃一堑长一智”,就是这个道理。”毛主席这一教导,给大家增添了无穷的力量。大家认识到失败虽是坏事,但可以促使我们吸取教训,可以促使我们开动脑筋,摸到治水的规律,取得治水的胜利。
为了掌握治水规律,党支部书记黄锡香,几次冒着大雨,上山观察山洪的流向、流速,以及周围土质的变化情况,终于弄清山塘所以倒塌,是由于坝址选的不对,溢洪道太窄,施工质量不够好等原因。原因找到以后,广大干部、群众把冲天的革命干劲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很快修复了倒塌的山塘。以后我们运用这一经验,又不断总结提高,使兴建山塘的速度一个比一个快,质量一个比一个好。
修建了山塘,全大队粮食产量一年比一年增加,社员的生活一年比一年好。在这种大好形势下,我们为了一年四季都能生产,都有足够的水,提出了进一步治水的计划。这时,有人说,能建的山塘都建起来了,粮食亩产一千多斤,还修什么水利?还有的说,冬天不是主要季节,有水无水没有关系。为了克服这种错误思想,我们举办了毛泽东思想学习班,反复学习毛主席关于“在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范围内,人类总是不断发展的,自然界也总是不断发展的,永远不会停止在一个水平上”的伟大教导,使大家认识到:我们前段兴修水利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从落实毛主席的“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战略方针,多打粮食,支援世界革命的伟大历史任务来看,只是万里长征走完第一步。已取得的成绩不是顶点,而是继续前进的起点。
认识提高以后,我们就发动群众充分讨论,订出计划,绘出了建设电灌工程、逼水上山的蓝图。经过一年多的艰苦奋战,终于建成一座扬程二十三米的电灌站,开凿了一千四百米长的水渠,使七百亩过去冬天缺水的农田自流灌溉,三百亩旱园改为水田,冬季种上小麦、蕃薯,都获得好收成。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