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1阅读
  • 0回复

南海前哨的海上堡垒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0-01-19
第4版()
专栏:

南海前哨的海上堡垒
在祖国南海前哨的海面上,有一个小海岛。驻守在这里的人民解放军某部指战员,日日夜夜在为保卫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而站岗放哨。他们以岛为家,胸怀祖国,在战斗中自觉吃苦,把海岛建设成为坚不可摧的海上堡垒。
年年被评为“爱岛标兵”的老军医郭东兴,上岛已经十二个年头了。他人老心红,从上岛的第一天起,就积极参加了建设海岛的艰苦战斗。他利用每天巡回看病的时间,扛来一块块珊瑚石,和战士们一起垒起了通往前沿阵地的“革命路”,盖起了整齐的营房和哨所;利用开会出岛的机会,带来一颗颗种子,在岛上遍地种上了青松、果树。如今,他上岛时栽种的青松,已经长成了苍翠的大树。他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老同志,又迎来了一批又一批的新战士,而他守岛爱岛的红心,却越来越红。有时候,一些同志开玩笑地问他:“郭医生,你什么时候离开海岛啊?”他却坚定地说:“美帝国主义、社会帝国主义一刻也没有停止扩军备战,我怎能离开这个保卫祖国的前哨阵地?!”
踏着老一辈的脚印,战士们个个以岛为家,决心为把小岛建设成坚不可摧的海上堡垒贡献力量。战士黎天生,四年服役四年红。入伍以来,他刻苦地学习毛泽东思想,念念不忘毛主席关于“人民解放军永远是一个战斗队”的教导,不断锤炼扎根海岛保江山的红心。他的家就在隔海的大岛上,乡亲们经常过海打鱼,多次上岛给他捎口信,叫他回去看一看。可是,他想到为保卫伟大的祖国站岗放哨,始终不愿离开自己的战斗岗位。有一次他出岛执行任务,路过自己的家门而不入。这个年轻的战士豪迈地说:“革命战士胸怀大,祖国就是我的家,为了消灭帝、修、反,永在岛上把根扎。”
这个岛上,一年四季天气都一样炎热。岛上又缺少淡水,往往八、九个月不下一场透雨,找一滴水比找什么都困难。但是,炎热和缺水丝毫没有动摇指战员们扎根海岛,保卫祖国的钢铁意志。他们凿眼打井,凭着双手向岩石要水。有时候,打出来的井,用不到几天,就干涸了,他们就重新打。指战员们在这个小小的海岛上,先后打了二十多口井。井水盐分重,用来洗衣服,衣服是硬硬的;用来洗澡,头发是白白的;用来烧开水,喝起来又苦又咸。但是战士们却说:“为保卫无产阶级专政吃苦,再苦心也甜!”
去年春天,海岛遇到了罕见的干旱,岛上二十多口井大部分都干得见了底。食用需要水,施工工程更需要大量的水。面对这种情况,战士们坚定地说:“咱们宁愿不用水,少喝水,也要保证工程按时完成。”他们把仅有的一些水一担担挑上山头,自己却一点一滴地省着用,有时,战士们劳动一天回来,用干布擦一擦身上的汗水,第二天又上了山。一壶开水,省着喝,可以喝上三四天。在施工中,有的战士干渴得昏倒了,但是他们以“压倒一切敌人”的英雄气概,爬起来又继续战斗。就这样,终于保证了工程用水,以最快的速度圆满地完成了施工任务。
日夜警惕守海防,随时准备打豺狼。通讯班的战士们,为了保证线路畅通无阻,从难、从严、从实战需要出发,苦练架线、查线、收线过硬本领。一天深夜,上级传来紧急战备命令,需要把命令迅速传达到另一个岛上去。这时,海面刮起八级大风,通向阵地的电话线被刮断了。怎么办?班长李汉平斩钉截铁地说:“浪再大,没有革命战士保卫祖国的决心大,为了传达战备号令,再危险也要冲过去!”说完,就带上战士李振新顶风冒雨往海边跑去。他一面吩咐李振新注意观察海面动静,一面奋不顾身跳进海里,向对岸游去。海浪劈头盖脑地向他打来,又苦又涩的海水直向他嘴里灌。腿上被礁石碰破的伤口泡在咸水里,痛得象刀割一样。李汉平默念着毛主席的伟大教导:“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终于战胜了狂风恶浪,胜利地游到对岸,按时完成了传达战备命令的任务,并且用最快的速度接通了电话线。
在这个岛最高的山尖上,还有一个了望哨。守卫在这里的几名战士,长年累月吃饭睡觉都在哨位上。海面上飘来一根草,空中飞来一只鸟,都逃不过他们锐利的眼睛,几年来,从来没有漏过一次敌情。一天早上,班长谢国瑞刚举起望远镜,就发现六千多米以外的西南海面上有个小白点。他牢记毛主席关于“一切反动势力在他们行将灭亡的时候,总是要进行垂死挣扎的”伟大教导,立刻把情况报告上级,并死死盯住这个目标,细心观察着。手累了,活动一下胳膊;眼睛看花了,用手擦一擦。到了中午,同志们要接替他,他坚持不肯离开自己的战斗岗位。谢国瑞一连观察了六个钟头,终于圆满地完成了任务。
 (新华社广州十八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