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2阅读
  • 0回复

独立自主闯新路 奋发图强攀高峰——记广东信宜松香厂自力更生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事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0-01-19
第5版()
专栏:

独立自主闯新路 奋发图强攀高峰
——记广东信宜松香厂自力更生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事迹
在广东省的一个山区里,有一个只有八十多人的小工厂。这就是广东省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的先进单位——信宜松香厂。
十多年来,这个厂的革命工人坚决贯彻执行毛主席关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敢革命,敢创造,敢攀登科学高峰。他们在松脂中一次抽取了百分之百优级松节油,粉碎了资产阶级技术“权威”所谓优级松节油不能达到百分之八十的“理论”。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他们解决了松脂过滤问题,又把特级松香生产提高到占总产量的百分之九十七,开创了多杂质松脂提炼特级松香的新纪录,并成功地试制了歧化松香,攀登了世界科学高峰。
自力更生办工厂
信宜县是个松树茂密的山区。为了利用山区丰富的资源,为社会主义工业服务,一九五五年,松香厂开始筹建。当时只有九名工人,全部家当是九条扁担和一个松香炉。他们坚定地走毛主席指出的“自力更生”的光辉道路,大家一齐动手,砍木刨板,挑泥担沙,因陋就简,经过几个月的艰苦奋斗,终于把松香厂建成了。
厂房建立后,原料又是个难题。这里群众不会割松脂,工厂就缺乏原料,怎么办?他们说:千难万难,依靠和发动群众就不难。他们九人发扬“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革命精神,脚穿草鞋,身背炒米,腰插松香刀,深入深山密林,踏遍全县崇山峻岭,走遍林区各个村庄。一边了解情况,一边深入宣传,发动群众,解决了松脂来源,松香厂便点火烧炉正式投产了。
随着生产的发展,他们根据松树分布情况,又亲自动手在四个公社先后建立了四个车间。从此,积累多了,对国家的贡献也大了。
省里有关部门一些洋奴思想比较严重的人,这时跑了出来,要把信宜松香厂分散的六个车间集中起来办大工厂。可是工人的想法却不一样,他们说:“分散设车间,适合我县松树分散的情况,不能离开原料基地盲目追求办大厂,不能用增加农民的麻烦去求自己的方便。”他们又说:“你们要搞洋设备,实行现代化。”工人说:“要搞现代化。但是,我们要照毛主席‘自力更生’的教导,自己动手,用‘土’办法搞出现代化!”他们顶住了那种不切实际的意见,坚定不移地遵照毛主席关于“按照实际情况决定工作方针,这是一切共产党员所必须牢牢记住的最基本的工作方法”的教导,发动群众,“破除迷信,解放思想”,一边生产,一边大闹技术革新。几年来,他们边生产,边改革,需要什么改什么,先后革新了三十多件重大生产工具,改革设备八十多项,消灭了肩挑人扛,基本上实现了生产流程自动化,并按照厂小、人少、分散的特点,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创造出一套完整的高质量生产的新工艺。从而把松香的年产量由四百吨提高到六千七百吨,每年为国家积累资金从两千元跃升到二百多万元。
敢于斗争创奇迹
信宜松香厂建厂初期,由于经验比较缺乏,产品质量较差,特别是从松脂中抽取优级松节油较少。工人们决心改变这种落后状况。
共产党员、老工人谭焜祥和其他工人遵照毛主席“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的教导,根据低温能提取优质松节油的原理,反复试验,反复总结,反复改革设备,经过一百一十多次艰苦的试验,终于使优级松节油的抽取率不断提高。到一九六三年,成功地从松脂中一次抽取了百分之百的优级松节油。
一次抽取百分之百优级松节油的消息传开后,兄弟单位拍手叫好,而原中央林业部有个曾断定“抽取优级松节油不可能超过百分之八十”的“权威”,却听了直跳。他在一九六五年打着“检查工作”的旗号,气势汹汹地来到了信宜松香厂,无中生有地造谣说:“听说你们并没有抽出百分之百优级油,而是把中、重油(劣级油)倒到河里去了。”工人们一听,愤怒极了,就拉着他说:“走!到车间去看看铁的事实吧!”他来到车间,亲眼看工人操作,让他亲自进行产品化验。结果优级油是百分之百,质量超过了国家标准。资产阶级技术“权威”哑口无言了。
经过与资产阶级“权威”的激烈斗争,进一步激发了工人们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雄心壮志。他们又提出“多产特级松香,为社会主义祖国争光”的响亮口号。他们经过几十次反复试验和研究,找出了影响松香质量的主要原因,又经过一百多次试验,终于使特级松香的生产,由原来占总产量的百分之二十提高到百分之九十七;松香软化点提高到八十五度,超过了全国最高水平。
不断革命攀高峰
信宜松香厂厂小志气大,在抽取优级松节油和提炼特级松香取得巨大成绩后,受到各方面的重视和赞扬。在成绩和荣誉面前,全厂工人牢记毛主席的伟大教导,发扬彻底革命精神,在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又用新方法试制成功了歧化松香。
歧化松香是制造合成橡胶等许多化学产品的重要原料。过去,由于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及其在化工部、林业部的代理人推行“洋奴哲学”“爬行主义”,歧化松香大部依靠进口,或用进口的原料制造。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全厂工人和革命干部高举革命大批判旗帜,以毛泽东思想为武器,狠批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的“洋奴哲学”和“爬行主义”。大家一致表示:帝、修有的,我们要有;帝、修没有的,我们也要有。他们根据松香在一定温度下可能发生歧化的设想和简单零碎资料,在一九六六年底,大胆提出了不用氯化钯而用新法试制歧化松香的建议。在有关单位的支持下,他们成立了一个由工人、技术员和革命领导干部组成的“三结合”试验小组。他们怀着一颗忠于毛主席的红心,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土法上马,利用简便的方法,廉价的原料,进行了艰苦的试验。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工人们把冲天的革命干劲和高度的科学精神相结合,攻克了一道道难关,前后经过两年多近两百次的试验,终于用一种崭新的方法取得了试制歧化松香的成功。
在党的“九大”精神的鼓舞下,信宜松香厂的革命工人,又继续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经过七十三天的艰苦努力,又建成了大批生产歧化松香的新厂房。
本报通讯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