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为人民鞠躬尽瘁——记东海舰队驻上海锅炉厂军代表徐耀洲为巩固无产阶级专政而战斗的先进事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0-01-21
第1版()
专栏:

为人民鞠躬尽瘁
——记东海舰队驻上海锅炉厂军代表徐耀洲为巩固无产阶级专政而战斗的先进事迹
徐耀洲,是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先锋战士。
他,象焦裕禄,对革命无限忠诚,为人民鞠躬尽瘁。
他,象杨水才,“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生命不止,冲锋不息。
上海全市在开展向他学习的活动。广大革命群众热烈赞扬他是继续革命的好榜样,思想革命化的带头人!
忠于毛主席,身残斗志坚
徐耀洲原是海军某部修船处处长。
他从小当学徒,放牛羊,受尽了地主、资本家的欺凌压榨。
一九四○年,他参加了八路军。在毛泽东思想哺育下,他三十年如一日,忠心耿耿为革命,战斗英勇顽强,工作勤勤恳恳,多次立功受奖,两次受到伟大领袖毛主席的亲切接见。
一九六四年春天,他不幸得了胃癌。进行切除手术的时候,医生有些紧张,他却镇静地说:“医生同志,来吧,没有关系。成功了,我继续革命;失败了,你们也积累了经验。”
手术顺利成功了。胃切除了五分之四。医生在他的病历上写下了“失去劳动能力,要长期休养”的结论,组织上决定让他退休。
党和同志们的关怀,徐耀洲十分感激。可是,他想,自己正在壮年,怎能退出战斗!他一次再次请求组织给他分配工作。他说:“我就是死了,也要死在战场上,绝不能有点病就不为党工作。”
毛主席亲自发动和领导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开始了。亿万革命群众在毛主席的《炮打司令部》大字报的伟大号召下,向党内一小撮走资派展开了夺权斗争。徐耀洲心潮逐浪,有如大海怒涛。他永远不能忘记,地主的血腥皮鞭,资本家的狰狞面目。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就是地主、资本家的总代表。他仿佛又看到了硝烟弥漫的战场,首长挥手高喊:“同志们,为保卫党中央、保卫毛主席,冲啊!”他再也按捺不住了,毅然离开病床,参加到群众斗争的行列中。在里弄里,他辅导群众学习毛主席著作,向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猛烈开火;在学校里,他给红卫兵小将讲毛主席关于阶级斗争的教导,支持他们向党内一小撮走资派夺权。红卫兵小将问他:“老徐同志,你的工作岗位在那里?”他笑笑说:“宣传毛泽东思想,就是我的战斗岗位!”
一九六七年一月,毛主席发出“人民解放军应该支持左派广大群众”的伟大号召。徐耀洲满怀战斗激情,要求参加支左工作。部队领导同志关切地对他说:“不是不让你工作,而是你的身体不适应呀!”徐耀洲想:当前,正是两个阶级、两条道路、两条路线决战的紧要关头。只要心脏还在跳动,我就要为捍卫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而战斗。他恳切地对领导同志说:“身体不好,可以慢慢锻炼,逐步适应!”
部队领导同志考虑到他的身体状况,仍然没有批准。徐耀洲转身跑到医院,去说服医生。他激动地说:“一个革命战士,应该把捍卫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巩固无产阶级专政,放在首要地位。”接着,他要求医生说:“医生同志,写吧,就写‘同意参加工作’六个字!”医生被感动得两眼噙着泪花说:“徐耀洲同志,你身体有浮肿,发低烧,需要继续休息。但是,你高度的无产阶级政权观念,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激励了我,使我不得不答应你的要求。”说着医生在诊断书上写下了这样的话:“只能做最轻微的工作。”
迎着暴风雨,冲锋永不息
经部队领导同志同意,一九六七年三月二十一日,徐耀洲怀揣革命宝书,顶着阶级斗争的急风暴雨,来到上海渔业公司参加支左工作。
当时,一小撮阶级敌人,干扰渔船出海,妄图以停港停产压革命。黄浦江两岸,逆风阵阵,乌云滚滚,大批船只拥塞江面……。
就在这时,徐耀洲挥动红彤彤的《毛主席语录》出现在上海港。他带领大家反复学习毛主席关于“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的伟大教导,团结广大革命工人,向一小撮阶级敌人展开声势浩大的进攻。一小撮阶级敌人狗急跳墙,把徐耀洲围攻在码头上,并且疯狂叫嚣:“谁敢暖机启动,就打断谁的双腿;谁敢起锚出海,就砸烂谁的脑袋。”徐耀洲坚定地说:“我们就是要开足马力,全速前进,永远航行在毛主席指引的航道上。你们胆敢动工人群众一根毫毛,就叫你们彻底灭亡!”说罢,下令登船暖机,拔锚起航。
黄浦江上,渔歌高奏,船队齐放。渔业公司的广大革命群众,以革命、生产的双丰收,迎来了革委会的诞生!
徐耀洲就是这样相继走过了四个工厂一个学校,迎着阶级斗争的风浪前进。他用战斗的胜利,告别了欢送的群众,又以不畏艰险的精神,踏上了更艰巨的战斗航程。
一九六八年的盛夏,徐耀洲奉命来到上海锅炉厂。这个厂当时是有名的“老大难”单位。
这一仗怎么打?徐耀洲和他的战友们,进厂第二天,就带着铺盖卷,到这个厂里的锅炉车间蹲点。他们通过深入调查,弄清了情况。
为了使分裂成为两派的群众迅速地团结起来,组织起浩浩荡荡的革命大军,向阶级敌人发动进攻,徐耀洲和工人群众一起学习毛主席著作,一个人一个人地做过细的思想工作。 
 这个车间电焊班的老唐和小朱师徒俩,因受阶级敌人的挑拨,成了班里出名的“一对崩”。徐耀洲三十多次找他俩促膝谈心,把两人找到一起办学习班,同他们一起忆苦思甜,向他们摆车间一桩桩阶级斗争的事实,帮助他们团结起来,共同对敌。这一系列过细的工作,大大提高了老唐和小朱的无产阶级觉悟。在旧社会苦大仇深的老唐,紧紧拉着徐耀洲的手说:“徐代表,我们一定按照毛主席的教导,团结起来,再也不上阶级敌人的当了!”
从此,师徒俩肩并肩地战斗在阶级斗争第一线,向一小撮阶级敌人猛烈开火。这使徐耀洲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毛泽东思想的无比威力。他怀着更高的热情,用毛泽东思想去帮助阶级兄弟提高政治觉悟。一天,他和早班工人谈完心,又找中班工人谈,同中班谈完心,又找夜班工人谈。谈呀,谈,一直谈到天明。夜班的同志休息了,徐耀洲又用笔记本按着疼痛的腹部去参加早班的“天天读”。
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指引着锅炉车间的工人群众紧密地团结起来。一小撮阶级敌人再也无处藏身。革命取得很大胜利,生产也节节上升。这个“老大难”厂的“老大难”车间成了推动全厂的先进车间。
胸有凌云志,何惧征途险
在一次上级召开的工程会议上,徐耀洲代表上海锅炉厂主动承担了过去从来没有制造过的四百吨大型锅炉的生产任务。这是为我国第一台自己设计、制造的十二万五千瓩高温高压中间再热式双水内冷汽轮发电机组配套的一项关键设备。
这时,革委会刚成立不久,徐耀洲分工负责全厂的生产。他深刻地意识到,“一二五”工程,是为了“备战、备荒、为人民”的需要和适应我国工农业生产发展的要求,决定建造的,能不能拿下“四百吨”,保证“一二五”,这决不仅是一个生产技术问题,而是一场同帝、修、反抢时间、争速度的战斗。要完成这项艰巨任务,最根本的是要用毛泽东思想武装广大群众。
在全厂誓师大会上,徐耀洲首先带领大家学习毛主席的伟大教导:“中国人民有志气,有能力,一定要在不远的将来,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接着,他激昂地说:“同志们,帝、修、反要卡我们的脖子,走资派等着看我们的笑话,我们一定要树雄心,立壮志,越是艰险越向前,坚决拿下‘四百吨’,为伟大领袖毛主席争光,为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争光!”
毛泽东思想的光辉,照亮了锅炉厂广大革命群众的心坎。战斗打响了。徐耀洲不减革命战争年代英雄本色,他把铺盖搬到生产工地和工人一起住草棚,日日夜夜、废寝忘食地战斗在生产第一线。他的胃切掉了五分之四,医生规定少食多餐。但他为了战斗需要,给自己规定:一日三餐,有啥吃啥,坚持战斗。饿了,他就喝几口开水压一压,痛了他就用笔记本将腹部顶一顶。那里最艰苦,他就在那里出现,那里最关键,他就在那里指挥。有的同志担心他吃不消。他豪迈地说:“困难也是继续革命的对象,我要迎着困难前进!”
深夜,工地上灯火通亮,为制造四百吨锅炉而安装的重要设备——八米卷板机,进入了紧张施工安装阶段。过去,资产阶级反动技术“权威”认为不靠洋人我们装不上这种专用设备,走资派觉得装起来自己用的少,别厂用的多,划不来,竟把它搁置仓库五年之久。为了让它早一天为制造四百吨锅炉服务,徐耀洲带领工人和革命技术人员在现场召开了批判大会。大家怀着满腔怒火,狠批了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的“利润挂帅”、“洋奴哲学”,冒着严寒,昼夜奋战,挖了两万多方土,浇灌了一万多吨混凝土,打好了基础,硬是靠自己的双手,把八米卷板机安装了起来。
全厂奋战“四百吨”到了关键时刻,郊区分厂的工人和技术人员为了四百吨大型锅炉能不能使用厂里现有规格的钢管问题发生了争论。双方各持己见,谁也说服不了谁,连夜赶到市区总厂,找徐耀洲解决问题。这时,徐耀洲正是胃病复发,脸和腿都肿了。他仔细地听了双方的意见,二话没说,霍地站起来,背上挎包,披上棉大衣,说:“走,到现场去!”
同志们看到他连日忙碌,眼睛熬红了,懊悔这样深更半夜来打扰他。一个工人不安地说:“你身体不好,现场不要去啦,你说怎么办我们就照办吧!”徐耀洲用左手按住发痛的腹部,右手一挥道:“走,只有亲口吃梨子,才能去变革梨子。”
徐耀洲冒着风雪来到现场,召开了群众大会,听取了各方面的意见,决定对钢管进行全面的检查。钢管在露天堆放着,寒气袭人,冷风刺骨。徐耀洲把大衣一甩,拿过卡尺,蹲下身子就一根根量起来,从露天一直量到仓库……。测量结束后,他又领着大家一起学习毛主席关于“按照实际情况决定工作方针”的教导,和大家反复研究,确定根据钢管的厚薄不同,使用在锅炉的不同部位,顺利地解决了使用本厂现有钢管的问题。
这时,锅炉车间要完成原订的跃进计划遇到了困难。徐耀洲又立即出现在工人们中间。他拎着盛满墨汁的铅皮桶,攀上爬下,刷写鼓舞人心的大幅标语,进行政治鼓动。工人们热情沸腾,一场突击战打响了。徐耀洲又和工人一起,紧张地来回奔跑,抢搬钢管。他那股不怕苦、不怕累的猛劲,就象无声的命令,鼓励着每一个人。大家发扬连续作战的作风,一鼓作气,胜利完成了任务。
在毛泽东思想的光辉照耀下,徐耀洲就这样同上海锅炉厂的广大干部、工人一起,发挥了冲天的干劲,无穷的智慧,攻破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在兄弟单位的支持配合下,只花了半年时间就成功地制造了我国第一台四百吨中间再热式锅炉。它象一座六、七层高的“钢铁大楼”,迎着朝阳,巍然屹立在工地上,配合着我国独创的十二万五千瓩双水内冷汽轮发电机组发出了胜利的火花。
带头革命化,扎根群众中
从上海锅炉厂革委会成立后,徐耀洲牢记毛主席关于“组织起一个革命化的联系群众的领导班子”的教导。他一担任厂革委会常委,就给自己规定:职务变了,忠于毛主席的红心永不变;环境变了,艰苦奋斗的老八路作风永不变;体质差了,苦干实干、联系群众的精神永不变。他决心做到:带头革命化,扎根群众中。
每天,无论工作多忙,身体多么不好,他都坚持读毛主席的书。在厂革委会领导成员中,他带头背诵
“老三篇”,以“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对照检查自己的行动。在车间讲用会上,他带头斗私批修,请求群众监督帮助。毛主席最新指示一发表,他闻风而动,认真学习,坚决贯彻。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市革委会传达了毛主席和党中央的重要指示,他们连夜在总厂进行了传达。远在郊区的分厂怎么办?有的干部说:“这么晚了,明天再传达吧!”徐耀洲说:
“不,落实毛主席的指示,是我们新生的革委会最根本的任务,不能分白天黑夜,道路远近!”说罢,他不顾胃部的疼痛,顶着风雨连夜赶到分厂进行了传达。
徐耀洲坚持和工人劳动、战斗在一起。他常说:
“不同群众一起滚一身油泥的干部,就不能代表群众。”
在长期的劳动中,他同工人群众同甘苦,心贴心。工人群众思想上有什么问题,工作上有什么困难,他都知道得十分详细。就连那个老师傅什么时候需要吃药,他都一一提醒。一天晚上,他左手按着肚子,冒着呼啸的寒风来到医务室。医生以为他的病又加重了,赶忙迎了上去,准备给他诊断。谁知徐耀洲拉着医生就往车间跑。他走到一个工作台前,指着一位正在烧电焊的工人,对医生说:“这位同志痰中带有血丝,你替他看看!”然后,又指着另一位老师傅说:“这个同志,身上发烧,应该让他吃药、休息!”医生这才恍然大悟,回头看望徐耀洲时,他已跨出车间大门,为夜班工人准备夜餐去了。工人群众望着徐耀洲远去的背影,激动地说:“徐代表的心往我们身上想,我们要为革命多流汗。”
徐耀洲不但自己一刻也不脱离劳动,一刻也不脱离群众,而且满怀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帮助革委会的所有干部也都这样做。一天,在车间里,他偶然发现一个新干部脱去了工作服,参加劳动少了。他感到,这脱掉的不只是一套工作服,而是要丢掉革命的传统,工人阶级的本色。下班了,他和这个干部一起学习毛主席关于“必须坚持干部参加集体生产劳动的制度”的教导,亲切地对他说:“不劳动,就听不到群众的呼声,了解不到群众的情绪;脱离劳动,就是脱离群众啊!”说得这个干部非常感动,转身跟着他投入了第二班劳动。
还有一次,徐耀洲发现一个新干部听不进群众的批评,内心非常不安。早晨,在车间的办公室里,他把这个新干部找到身边,亲切谈心,帮助他正确对待群众的批评意见。这个新干部当场表示:“老徐,我明白啦!我要到群众中去改正错误。”接着徐耀洲就同他一起手捧红彤彤的《毛主席语录》,一个车间一个车间地征求意见,听取批评。老工人目送着他俩的背影,深情地说:“老徐又在带领我们的新干部在继续革命的新起点上大步前进了。”
伟大的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到来了。徐耀洲在“三支”“两军”第一线上已经战斗了三年。群众斗争的大风雨把他锻炼得更加坚强。最近,他一次又一次地学习中央两报一刊元旦社论,回顾过去,放眼未来,心潮激荡,豪情满怀,斗志更加昂扬地沿着毛主席指引的航向奋勇向前!
《解放军报》记者
新华社记者
本报通讯员(附图片)
徐耀洲同志坚持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密切联系群众,哪里工作有困难,他就出现在哪里,经常和工人一起日夜奋战。
这是徐耀洲同志和工人一起研究弯管机。
新华社记者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