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阅读
  • 0回复

一张大字报的来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0-01-21
第2版()
专栏:革命大批判中的小故事

一张大字报的来历
一天,河北省武清县杨村公社北张庙大队第五生产队革命领导小组组长刘宝月等同志,贴出一张题为《我认识了》的革命大字报。提起这张大字报,还有段来历哩!
去年入冬以后,第五生产队的干部、社员,和全大队的干部、社员一道,积极响应毛主席关于“农业学大寨”的伟大号召,掀起了冬季农田水利建设高潮。广大贫下中农和社员,发扬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他们每天早出晚归,争分夺秒。刘宝月等认为,群众干劲越大,越应关心群众。他们每天下地的时候,带上一口锅,烧些白开水,煮些热菜汤,让社员泡上干粮,吃好喝好,以利再战。这个办法实行以后,广大群众无不拍手欢迎,干劲更大了。
但是,这样过了不几天,生产队的几个干部就想干脆再“前进”一步,把“喝”变成“吃”。于是,在一天晚上,从队里储备粮中拿出一百五十斤小麦,磨成白面,准备第二天叫社员在地里好好吃一顿。这件事很快就被广大贫下中农知道了。几个老贫农立即找到几个队干部,对他们说:“你们烧开水、煮菜汤,我们欢迎。但是这顿白面,我们可无论如何不能吃啊!你们关心群众生活可以,搞物质刺激可不行啊!”
几个老贫农的话,立即引起刘宝月等人的深思。他们认真学习了毛主席关于政治是统帅,是灵魂和“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的伟大教导,狠批了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物质刺激”的修正主义黑货。认识到,毛主席教导的“关心群众生活”,和刘少奇鼓吹的“物质刺激”,毫无共同之点。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要靠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靠关心群众生活,而决不能靠物质刺激。这种随便吃用储备粮的做法,违背了毛主席的伟大教导。他们越想越感到对不起伟大领袖毛主席。
刘宝月等同志立即向广大贫下中农作了检查,并和广大群众一起,利用休息时间开展了革命大批判,进一步肃清刘少奇“物质刺激”的余毒。从此,他们又狠抓根本,狠抓突出无产阶级政治,狠抓人的思想革命化。并继续坚持烧开水、煮菜汤,关心群众生活,进一步调动了广大群众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与此同时,他们也贴出了那张充满自我革命精神的大字报。
本报通讯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