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4阅读
  • 0回复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 全面实现多快好省——上海国棉五厂坚持高产、优质、低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0-01-28
第2版()
专栏: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 全面实现多快好省
——上海国棉五厂坚持高产、优质、低耗
上海国棉五厂是一个有四十多年历史的老厂。在伟大领袖毛主席亲自制订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的灯塔照耀下,他们始终坚持好中求多、好中求快、好中求省,老厂变了新貌,老机换了新装,二十年代的老设备创造出当代的先进水平:一九六九年提前四十九天完成了国家计划。细纱单产比文化大革命前增长了百分之二十二,比解放初期增加了近两倍;超过了世界先进水平。生产能力相当于二十年前同等规模的三个工厂。产品质量——棉纱上等一级品率,长期保持在百分之九十九点五以上。原料消耗和产品成本逐年都有降低。
不断革命 好上加好
上海国棉五厂的产品质量,一直在全行业名列前茅。在这种情况下,是继续提高,还是就此满足?这里经过了两种思想的激烈斗争。广大的革命工人、革命干部和革命的技术人员,坚持不断革命的精神,不以达到国家标准为满足。他们建立了“访问用户”的制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有人却认为:“国家规定纺一等一级,我们已经长期保持在上等一级以上,还要怎么搞!”有的人怕访问用户会增加“麻烦”,说:“使用厂有五十多个,公要馄饨婆要面,如何应付!”“这是湿手捅干面,甩也甩不掉”。
如何对待产品质量?如何对待使用厂的要求?厂革委会在军宣队的帮助下,发动群众,大办毛泽东思想学习班,集中讨论这个问题。在学习班上,大家重温了毛主席的光辉著作《为人民服务》,和关于“一切产品,不但求数量多,而且求质量好,耐穿耐用”的伟大教导,狠批了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推行的“利润挂帅”、“物质刺激”等黑货,狠批资本主义经营作风。大家认识到,提高产品质量,是“备战、备荒、为人民”的需要,它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应该从全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的需要出发,使产品好上加好,精益求精,不应以达到国家标准为满足。要不断革命,继续提高。
“群众知道了真理,有了共同的目的,就会齐心来做。”他们根据使用厂的要求,自己制订了超过国家标准的“五厂标准”。力争做到对人民负责到底,使产品耐穿耐用。为了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掌握生产针织用纱的规律,访问用户的同志长年累月奔走在几十个使用厂调查研究;并在厂内专门装了两台针织机,进行实物分析,摸索和创造提高质量的新的工作法。他们说:“宁可自己多麻烦,不叫用户添困难”。使用厂称赞他们“真正做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从全局出发 搞好协作
国棉五厂是一个专门生产棉纱供应针织厂的单纺厂,但他们胸怀全局,不仅确保本厂产品质量,还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主动帮助使用厂克服生产上的各种困难,把提高最后成品的质量,当作自己的应尽职责。
使用国棉五厂棉纱的一个针织厂,由于没有通风设备,车间温湿度随着气候的变化而不同,棉纱不能保持一定的湿度,常常影响针织品的布面光洁度;又由于没有严格的设备维修制度,设备运转不正常,也常常影响成品的质量。五厂的同志就主动提出要帮助兄弟厂解决困难。但是,有人却不愿意,说:“自己厂里的活还做不完,那有闲工夫做别厂的活!”广大革命群众学习了毛主席关于“我们作计划、办事、想问题,都要从我国有六亿人口这一点出发”的教导,严肃地批判了这种本位主义的思想。大家认识到,提高纺织品质量,是棉纺厂、针织厂共同的目标。他们说:“革命不能分你我,针织厂的困难就是我们的困难,我们不能袖手旁观。”在全厂统一认识的基础上,五厂主动派出白铁工、水泥匠、保全工到针织厂,帮助他们顺利地安装了成套通风设备,作出了平修样板机台。他们的革命行动,推动上海整个针织行业加强了设备维修工作,为针织厂提高产品质量打下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为了提高产品质量,上海国棉五厂还进一步同轧花厂“攀亲”,主动掌握原棉质量。几年来,每当新棉开始采集,就派人去原料产地摸情况,发现原棉质量有波动,就及时进行试纺,研究改进工艺。为了帮助轧花厂提高质量,他们主动帮助轧花厂检修设备,制造机器配件,安装辅助设备。他们就是这样,在为人民服务的共同革命目标下,同上下工序的兄弟单位紧密协作,保证了产品质量的稳定和不断提高。
好中求多 好中求快
上海国棉五厂广大革命群众,发扬无产阶级的彻底革命精神,既坚持质量高标准,也力争产量的高水平。
一九五八年,这个厂的广大革命群众,破除迷信,解放思想,敢想、敢说、敢干,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大跃进,使棉纱单位产量从解放前的十八公斤提高到三十六公斤,整整翻了一番。但是,一些资产阶级“专家”、“权威”,却叫嚷什么“高产不能优质”,“车速快了,影响产品质量”。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也亲自出马,胡说“机器速度好象已经到顶了,太高的,恐怕要降下来”。但是,这个厂的广大革命群众,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同刘少奇推行的少慢差费的修正主义路线进行了坚决的斗争。他们认为,优质和高产是对立统一的。没有一定的数量,就没有质量;没有合格的质量,数量也就失去了意义。只有又高速生产,又保持高质量,才是真正对人民负责。他们坚持了高产、优质、低耗的全面大跃进。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这个厂的工人阶级真正成了企业的主人。他们狠批刘少奇的“专家治厂”、
“洋奴哲学”、“爬行主义”等黑货,把多快和好省统一起来,认真贯彻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在产品质量稳定提高的基础上,加快车速,增加生产。在速度加到一定程度后,又进一步提高质量,永远不停止在一个水平上。一九六九年,他们先后打了九个大战役,使细纱车产从年初的四十点五公斤提高到四十八点五公斤。纺织工业历来在高温、黄霉季节速度放慢、生产下降的“老皇历”,被他们推翻了,写下了纺织工业生产史上崭新的一页。
为了提高产品质量,全面实现多快好省,他们遵照毛主席的教导:“我们必须打破常规,尽量采用先进技术。”大搞技术革新的群众运动,及时采用新技术,使企业的面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过去的“多工序”,现在已经大大缩短;过去“轻定量、小牵伸、慢车速”的落后工艺,现在已经变为“重定量、大牵伸、快车速”的先进工艺。以细纱机为例,二十年代的老机器,现在除了车面、车架是老的外,所有部件都已换上了新装备。在这场革命中,他们始终坚持“自力更生”的方针。没有机床自己造,不懂技术积极学。一个在一九五六年才由木工转机修的工人吴关根,同十几个工人一起,从一九五八年以来,自制了各种机床四十二台,保证了设备维修和技术改造的顺利进行,为实现多快好省的全面大跃进创造了物质条件。
上海国棉五厂始终坚持正确处理产量和质量的关系。当两者发生矛盾的时候,坚持保证产品的高质量。一九六九年第三季度,这个厂发生了一次事故:精梳车间的冷冻机突然坏了,影响车间温湿度,虽然精梳机还能照常运转,但精梳棉网破边,影响产品质量。怎么办?多数同志主张关车,待冷冻机修好了再开车。但也有人认为:“关车影响生产,产量上不去不行,质量差一点没关系”。厂革委会认为,这是关系到能不能坚持质量高标准这个优良传统的大问题,毅然决定把精梳机停下来,发动群众抢修冷冻机,并抓紧这个机会对广大职工进行了一场生动的、坚持高质量的思想教育。结果,冷冻机很快修好了,因为这一事故而影响的产量,经过工人同志们的苦战,也很快补上了。他们深有体会地说:“只有好中求多,好中求快,好中求省,才能真正实现多快好省的全面大跃进。”
健全制度 确保质量
为了保持产品质量长期稳定提高,上海国棉五厂在提高广大革命群众重视产品质量的自觉性的同时,遵照毛主席关于“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的教导,以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认真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建立、健全有利于抓革命,促生产,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的规章制度。
突出无产阶级政治,是这个厂实现多快好省全面跃进的重要保障。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前,这个厂在刘少奇推行“物质刺激”等黑货的影响下,不论搞什么工作,都离不开扣分、奖分的办法。结果助长了资本主义思想的发展。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他们以突出无产阶级政治,代替过去的管卡扣压,使人人树立为革命纺纱的思想,个个为提高产品质量而努力。过去许多合理的规章制度,都能自觉地执行,使产品质量的提高真正得到了可靠的保证。
在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中,这个厂遵照毛主席“一分为二”、“实事求是”的教导,对于工人阶级在长期实践中积累的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的好经验,加以肯定,并进一步丰富和提高。例如,对于工艺技术管理,他们为了保证针织厂的质量,摸索到调换条子车中心牙来控制产品质量的规律。文化大革命中,有人认为这样做太麻烦,一定要废除。革命的技术人员进行了耐心的说服工作,还是没有效果。但是,他们并没有灰心,在破了两天以后,领着有关人员到针织厂去听反映,果然严重地影响到针织厂的产品质量。活生生的事例,教育了要取消这项合理制度的人们,很快恢复了这个制度。又例如,对于设备维修制度,因为过去采取搞扣分、评奖金等办法,使得一些工人只问技术不管政治,造成工人内部不团结。这次把这些修正主义的东西统统去掉,把有利于生产和质量的设备维修周期、保证机械规格等,又进行了丰富和提高,进一步促进了高产、优质、低耗的全面跃进。
这个厂由于改革了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健全、建立了合理的规章制度,使全厂的生产秩序井井有条,抓革命促生产的群众运动既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现在针织厂发生一点质量问题,很快就能发现是那个车间、那台机器、那个人的操作所造成的,立即进行改进。由于他们对产品质量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国家对他们生产的出口产品,长期以来,一直免检,给予了他们极大的信任和荣誉。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上海国棉五厂广大革命群众,正以豪迈的气概,进一步发扬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把已经取得的成绩作为继续革命的起点,决心在伟大的七十年代,创造出更加优异的成绩,为伟大领袖毛主席争光,为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争光。
纺织工业部调查组
本报记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