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小寺沟队小志大 打坝治沟粮食增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1-02-05
第2版()
专栏:

小寺沟队小志大 打坝治沟粮食增产
陕西延安县青化砭公社小寺沟大队,地处黄河中游的山区。这里只有二十七户,一百三十五人,五十个劳动力。全队四百五十多亩土地,分布在十一个山峁九条沟。过去,水土流失严重,沟越冲越深,坡越冲越陡,地越种越瘦,粮食产量很低,是一个有名的穷山庄。
这个大队的贫下中农人少志气大,从一九五六年成立高级社时起,依靠集体经济力量,发扬自力更生的革命精神,常年坚持大搞水土保持,治山治沟,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如今,这里筑起二十七座拦洪坝,淤好良田五十四亩;建起九个蓄水池,扩大水浇地二十六亩;山上修起十五亩水平梯田,营造各种林木一百六十亩,初步控制了水土流失,粮食产量较合作化前提高了三倍,由缺粮队变成了余粮队。看到这巨大的变化,社员们高兴地说:过去穷山窝,如今富坝多。毛主席指引的幸福路,子孙万代都要走。
十多年来,小寺沟大队治山治沟,经历了两个阶级、两条路线的激烈斗争。一九五六年,贫下中农和社员群众遵照毛主席关于“必须注意水土保持工作”的教导,提出在大南沟打坝,拦泥造田,让流失的水土为发展农业生产服务。当时,一小撮阶级敌人公开反对,胡说什么“多开荒,多打粮”。贫下中农深深懂得,乱开荒,造成水土流失。水土流失既使农业减产,也是黄河为害的根源。他们坚决抵制了阶级敌人的破坏和阻挠,决心沿着毛主席指引的道路,保持水土,打坝淤地,修建梯田,改变穷山恶水的面貌。开始在大南沟打坝时,只有十二个劳力,几张铁锨,几副笼担,困难很多。贫下中农反复学习毛主席的光辉著作《愚公移山》,增强了改天换地的信心。没有工具,他们自己造;不懂技术,他们边干边学;劳力少,妇女儿童齐上阵。经过两年的艰苦奋斗,修成了十二座淤地坝,治理了三条沟。
从一九六五年起,他们乘胜前进,又在前沟继续打坝淤地。这里沟深底宽,需要修起一座长、宽三十米,高十多米的大坝,才能拦住从上面八条沟流下的洪水。这时,有人看到工程这么艰巨,动摇了。贫下中农坚定地表示:天不怕,地不怕,艰难险阻踩脚下。人人献策献计,个个勇挑重担。就这样,贫下中农依靠自己的双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很快修成了这座大坝,建成了大片坝地,为发展农业生产创造了条件。
小寺沟贫下中农和社员向荒山瘦沟进军中,发扬延安精神,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一九六四年,二十多亩坝地种上的玉米长势喜人,但初秋一场洪水,坝塌苗毁。面对严重的自然灾害,一些社员悲观地说:“打坝在人,收粮在天。”党支部及时抓住这个活思想,组织社员学习毛主席关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教导,并引导大家开展三看三比活动:看旧社会贫下中农受剥削受压迫的苦,比新社会翻身解放的甜;看大寨贫下中农三战狼窝掌,征服自然的英雄气概,比自己对待灾害和困难的态度;看听天由命的危害,比人定胜天的好处。经过一看一比,大家战胜灾害的信心增强了。他们说:“只要有大寨贫下中农三战狼窝掌的决心,就能修好被洪水冲垮的坝,征服灾害,保住庄稼。”这一年,社员们发扬英勇顽强和连续作战的精神,大战洪水,坝冲垮一次,再补一次,一连修坝三次,保住了大坝,夺得了农业的好收成。
小寺沟贫下中农和社员群众,以大寨贫下中农为榜样,十多年如一日,坚持打坝造田,与穷山恶水顽强搏斗,冲毁了再修,失败了再干。他们在九条沟中修起一座座拦洪淤地坝,经过不断补修加高,得到巩固,肥沃的黄土不再进入河道危害人民,被拦截在沟道里淤起层层坝地。加上坡地修梯田,植树造林,初步改变了荒山穷沟的面貌。社员们回顾走过的这段道路,豪迈地说:这办法好,那办法好,毛主席“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方针最好。人听毛主席的话,洪水就听人的话。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