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阅读
  • 0回复

曲峪治水治山治滩结合 农林牧副各业全面发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1-02-05
第2版()
专栏:

曲峪治水治山治滩结合 农林牧副各业全面发展
山西省河曲县曲峪大队的贫下中农和社员群众,在毛主席关于“组织起来”的伟大号召指引下,从一九五二年初级社开始,从大搞水土保持入手,坚持植树造林,治水、治山、治滩,取得了巨大成绩。现在,基本上控制了水土流失,实现了“滩地园田化,高山远山绿化,低山缓坡梯田化,沟塔阴弯果园化”,农、林、牧、副各业得到全面发展。
曲峪大队位于忻县地区,面临黄河,是一个黄土丘陵沟壑区。全大队两万多亩土地,分散在三架梁、十二条沟、一道滩、十多个小山头上,水土流失十分严重。解放前,这里有雨冲、无雨旱,十年九遭灾。解放初期,贫下中农组织起来,他们在这一条沟打几座坝,那一条沟打几座坝,工程不配套,一遇洪水,坝被冲垮,修好的滩地也被冲得支离破碎。后来,在党组织领导下,把治滩同治水治山结合起来。
在治水、治山、治滩的斗争中,曲峪大队贫下中农和社员在困难面前不退缩,在失败面前不气馁,不断革命,不断实践,终于摸索出一套经验。这就是:全面规划,加强领导,治水、治山、治滩相结合,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淤滩造地和引洪灌溉相结合,群众性突击和常年建设相结合,坚持集中治理,连续治理,综合治理。
曲峪大队是从治滩开始的。但是,治下不治上,水土冲刷不制止,遇到暴雨滩地往往受洪涝袭击,造成减产。可是,要先治上后治下,水泥得到控制,滩地又不能很快淤起来。他们根据这些情况,采取治滩先进一步的做法,并把治滩和治山结合起来,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开始治山治沟时,西沟打坝,东山植树,一场暴雨冲毁许多工程,一秋无雨树苗有的旱死。后来,他们总结了这个经验教训,认识到,要提高树苗成活率就要蓄水保墒。在坡面治理时,采取水平阶、鱼鳞坑、地埂和树草结合,工程养生物,生物保工程。在沟道治理时,从沟掌到沟口阶阶打坝,坝上种树。这样,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结合起来,使修筑的工程牢固,抵御了洪水的冲袭。
为了使修建工程当年受益,他们争取边淤边种、边种边淤的办法,淤一块种一块,种后结合灌溉,一年浇上一水到几水,有灌有淤,逐年增厚淤土层,提高了地力,保证了增产。
开始治水治山治滩时,他们全面规划,统一安排,组织专业队,采取常年建设和突击运动相结合的办法。农闲时,全体动员;农忙时,专业队负责管理养护,其余劳动力参加农业生产。这样,既保证了水土保持的连续性,又保证了农业的增产。
十八年来,曲峪大队的贫下中农和社员群众,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方针,把四千多亩沙石滩普遍淤高二米以上,建成了沟渠路林配套的稳产高产田;在近山缓坡修建了一千五百多亩水平梯田;种植用材林五千多亩,果木林三千多亩,灌木林二千七百多亩;种植牧草二千二百多亩;四旁零星植树二十七万株;在黄河岸边植起十里长、二十米宽的护岸林带;十二条沟从上到下打了三百七十座土石坝。现在,曲峪境内一片郁郁葱葱,土不下坡,水不出沟,控制了水土流失,为治理黄河做出了贡献。同时,农、林、牧、副各业也得到全面发展。全大队的粮食亩产由解放前五六十斤提高到五百二十多斤,种植的高粱亩产最高的达到一千九百九十多斤,成为山西省农业学大寨的先进单位。
水利电力部调查组
新华社记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