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阅读
  • 0回复

常年坚持蓄水保土修建梯田 王李由缺粮队变成了余粮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1-02-06
第3版()
专栏:

十五年前,伟大领袖毛主席在《看,大泉山变了样子!》一文的批语中指出:“有了这样一个典型例子,整个华北、西北以及一切有水土流失问题的地方,都可以照样去解决自己的问题了。”毛主席的这一伟大指示,表达了水土流失地区人民迅速改变落后面貌的强烈愿望,为全面治理黄河指明了方向。
十五年来,在毛主席伟大指示的鼓舞下,黄河中游山区的不少社队,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向荒山深沟进军,取得了很大成绩。他们从大搞水土保持入手,坚持造林种草,打坝淤地,治水治山治沟,修建梯田,使严重的水土流失得到初步控制,山区面貌开始发生变化,既促进了农业生产,又为全面治理黄河作出了贡献。广大革命群众说:毛主席关于治理黄河的伟大指示,给我们改变落后面貌指明了方向。只要按照毛主席的指示办事,治水治山治沟就取得成绩,农业生产就会迅速发展。
常年坚持蓄水保土修建梯田
王李由缺粮队变成了余粮队
甘肃省秦安县王李大队的贫下中农和社员群众,在毛主席关于“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伟大号召指引下,从一九六四年以来,以大寨为榜样,大搞以蓄水保土为中心的农田基本建设,六年来移动土石方四十多万立米,在高山坡上修成水平梯田八百二十多亩,植树十八万株,绿化了七条沟一面坡,开挖了十四个共蓄水八千多立米的蓄水塘,还修了连环涝池、拦洪坝等工程。水土流失初步得到控制,为治理黄河作出了贡献。由于保持了水土,生产条件得到改善,粮食产量大幅度上升,由缺粮队变成了余粮队,六年共向国家交售粮食四十三万斤,集体还储备粮食十万斤。
王李大队地处黄河中游渭河流域,水土流失十分严重。全大队二千七百多亩耕地,分布在大小山坡上。每到雨季,水土大量流失,使耕地肥力减退,粮食产量很低。
是做征服山水的主人,还是做大自然的奴隶?在毛主席关于“必须注意水土保持工作”的伟大指示指引下,大队党支部组织贫下中农和社员群众活学活用毛主席的光辉著作“老三篇”,增强了战天斗地的信心。他们说:“不怕山穷,就怕志短。只要有愚公移山精神,没有治不好的沟,没有治不好的山。大寨能在石山上造田,我们也能在土山上修出水平梯田!”从一九六四年冬开始,贫下中农和社员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干两冬一春,共修水平梯田一百五十多亩,为发展生产创造了条件。
一九六六年八月,正当群众继续治山治沟的时候,一场大雨把几十亩梯田地埂冲坏了。一小撮阶级敌人乘机破坏,胡说:学大寨,来大灾,修得再美,挡不住一水。贫下中农和社员群众一眼看穿了阶级敌人破坏治山治水的阴谋,进行了有力的回击。他们坚定地说:“山洪能冲走地埂,丝毫动摇不了我们改天换地的决心;阶级敌人的反对,正好说明我们的路子走对了。”一九六八年,他们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经过四十多天的艰苦奋斗,治理了危害最大的鸭儿沟。从沟掌到沟口,劈山填沟,修起九层台田,并打了一个蓄水坝,控制了这条沟道的水土流失。在治理荒地沟时,天寒地冻,遇到了很多困难。社员们手冻裂了,包扎起来继续干;镢头断了,换一把再刨,硬是揭开了二尺多深的冻土层,修成水平梯田一百零二亩。
王李大队贫下中农和社员群众在治山治水的斗争中,摸索出一套保持水土的经验。他们的做法是:全面规划,因地制宜;集中连片,综合治理;层层设防,严密控制;主动进攻,变害为利。从一九六六年起,他们组织了一个有干部、技术员和老农参加的“三结合”规划小组,跑遍了全队山山沟沟,一块地一块地的勘察研究,那里建设粮食生产基地,那里植树种草,那里挖塘蓄水,一一进行了规划,做到使干部和群众心中有数。在治理的时候,从上到下,集中连片,治一坡成一坡,治一沟成一沟。他们修的八百多亩水平梯田,全部集中在三个山头,既有效地控制了水土流失,又便于耕作管理。植树原来是这里栽一片,那里种几棵,人折羊啃,种树不见树。后来集中在七条沟一面坡上种树,全部绿化,收到了蓄水、固坡、保田的效果。在治理措施上,因地制宜修梯田,挖连环涝池、蓄水塘,筑拦洪坝,植树种草,做到从上到下层层控制。在控制水土流失的斗争中,他们还运用毛主席的哲学思想,千方百计搞起了“坡地涝池沟底坝,山腰渠道水口塘”,雨天蓄水拦洪,旱天浇地保收,把水害变成了水利。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