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阅读
  • 0回复

学习《实践论》 搞好调查研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1-02-19
第2版()
专栏:

学习《实践论》 搞好调查研究
沈阳冶炼厂革委会副主任、军队代表 魏本颖 王敬贤
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光辉哲学著作《实践论》,全面地科学地阐述了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尖锐武器。几年来,我们带着三大革命运动中的问题,进行了一些调查研究工作。事实表明,凡是按照毛主席在《实践论》中的教导,从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发,我们的调查研究就有成果,工作就主动;反之就一事无成,工作就被动。我们深深体会到,毛主席的《实践论》和其它哲学著作,是避免主观主义和经验主义,少犯错误,搞好调查研究工作的强有力的思想武器。
加强对实践观点的认识,提高调查研究的自觉性
“一打三反”运动刚开始时,我们认为,冶炼厂的基础好,革委会的威信高,什么事情都是“一呼百应”,开个大会就可以把运动“轰”起来。可是,情况并不那样简单,过了一段时间,就发现了我们的工作很不理想。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我们带着问题学习了《实践论》。毛主席说:“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毛主席的教导教育了我们。为了弄清情况,打开局面,我们分头下到车间去作调查研究。这一调查,问题清楚了。原来是有些车间的负责同志认为:运动一搞再搞,明的敌人斗了,暗藏的敌人挖了;冶炼厂除了矿石就是金属,一不能吃,二不能穿,三不能当钱花,贪污浪费有多少可反?因此,他们的行动很不得力。我们一面从思想发动入手,提高车间负责同志对“一打三反”运动意义的认识,一面又到运输车间去蹲点,终于同广大群众一起揪出了一小撮阶级敌人和盗窃分子。
我们用这些活生生的阶级斗争事实,召开了现场会。这样,运动轰轰烈烈开展起来了,狠狠地打击了阶级敌人,生产也持续上升,原材料消耗大大下降,产品成本降低到了历史最低水平。
事后,我们总结了工作。认识到运动开始时我们的工作没有搞好,原因就在于没有搞调查研究,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不相一致。我们只知道自己是怎么想的,不知道群众是怎样想的,虽然费了不少劲,可是鼓没有敲到点子上。后来,我们搞了调查研究,做了过细的工作,使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比较一致了,就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这件事使我们深深体会到,要革命就要亲身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亲自参加调查研究。毛主席在《实践论》中指出:“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把实践提到第一的地位,认为人的认识一点也不能离开实践,排斥一切否认实践重要性、使认识离开实践的错误理论。”实践才能出真知,搞调查研究才能把工作做好。不去亲自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不搞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就会违背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做不好领导工作,就不能自觉地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
我们都是一九六七年春天参加支左工作的。那时候,人地两生,为了完成毛主席交给的光荣任务,我们不分黑夜白天地走车间,串班组,深入基层。后来,情况越来越熟悉了,三结合的革命委员会成立,我们以军队的代表,还被选入革委会担任领导工作。在赞扬声中,我们感到差不多了,亲身搞调查研究的自觉性就不如过去了。自以为不下去也过得去。即使有时下去,也是随随便便,走走看看,遇到问题,大而化之听一听,问一问,就算完了。过去整天滚在群众中,现在整天坐在办公室,调查研究就少了,了解的情况也少了。
过去我们总这样想,参加不参加实践,搞不搞调查研究,是方法问题。经过反复学习毛主席的光辉著作《实践论》,才认识到,作不作调查研究,是个世界观的问题。我们支左时间长,情况熟,经验多,是个长处;但如果不继续实践,不搞调查研究,情况熟就会变得不熟,经验多就会变得少,主观主义就会抬头,长处就会变成短处。我们处在领导地位,掌握全面情况,这是有利条件的一面,但如果不参加实践,不搞调查研究,不掌握点上的情况,也就不能真正了解全局,指导面上的工作,有利条件就会变成不利条件。我们有一定的威信,受到群众的信任,是个好事,这是过去和群众一起实践、一道革命的结果;如果脱离了实践,不深入群众,吃老本,威信就会越来越低,好事就会变成坏事。
“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我们要把参加实践,作调查研究,提高到树立无产阶级世界观的高度来认识,不断增强自觉性。
搞好分析,认清本质,掌握规律
认识了调查研究的重要,参加了调查研究的实践,掌握了第一手材料,是不是就搞好了调查研究呢?还不一定。这里有一个关键,就是善不善于动脑子,作分析。
革委会内部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许多同志下去以后,辛辛苦苦,忙忙碌碌,掌握了不少材料,却抓不到问题的要害。有这样一件事情:后勤部门的一位负责同志,在“一打三反”运动中暴露出许多问题,群众意见很大。我们下去进行调查研究,知道他主要是多吃多占。当时我们想,这个人出身好,文化大革命中又有一定成绩,所以,没有进行深入分析,就认为无非是生活作风问题吧,只要批评批评就行了。可是,经过批评之后,这个同志并没有真正认识错误,不但不向群众作检查,反而又干了一些阻碍运动发展的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我们认真地进行了分析:这个同志出身是好,但这不等于思想好;这个同志在文化大革命中的确有成绩,但这不等于有继续革命的觉悟;这个同志的错误从表面看是多吃多占,但根源是掌权以后,放松了改造世界观,思想逐渐蜕变。所以,在这次运动中,怕暴露自己的问题,不是揭盖子而是捂盖子,因而和群众对立,甚至压制群众起来革命。经过这样一分析,我们才感到,象原来那样远远一望,不仔细研究就下结论的作法,是没有不发生片面性和出错误的。
分析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掌握事物的规律,使调查研究取得成果。毛主席在《实践论》中指出,“认识的真正任务在于经过感觉而到达于思维,到达于逐步了解客观事物的内部矛盾,了解它的规律性,了解这一过程和那一过程间的内部联系,即到达于论理的认识。”而要达到这个认识,“就必须经过思考作用,将丰富的感觉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工夫”。毛主席在这里所讲的“思考”和“改造制作”,就是要求我们进行分析。只有经过分析,把调查得到的感性材料进行综合研究,才能真正认识事物的本质。可是我们往往不能很好地把握这个环节。为什么呢?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是懒汉思想在作怪。不想分析,懒于思索,怕艰苦,办事图省便。不懂得感性的东西只是“原料”或“半成品”,看到个啥就认为是个啥。结果调查成了简单的“采购”,调查研究半途而废。另一个是不会分析,或不善于分析。头脑里缺乏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唯心主义的、形而上学的东西还常常在起作用。因此,常常影响对客观事物的规律性的认识。
毛主席教导我们:“多想出智慧。要去掉我们党内浓厚的盲目性,必须提倡思索,学会分析事物的方法,养成分析的习惯。”我们一定要牢记毛主席的教导,既要深入实际,又要善于分析。这样,才能不断认识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能动地骂驭客观规律,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
反复实践,不断调查研究,跟上不断发展的新形势
客观世界在不断发展变化,人们的认识也是逐步深化的,不能一次完成。因此,就得不断地进行调查研究,才能跟上飞跃发展的革命形势。
去年年初,我们厂的生产形势越来越好。但原料供不上冶炼的需要,产生了“吃不饱”的情况。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深入基层作了调查,了解到“吃不饱”是冶炼厂二十年来经常出现的情况。近年又搞了一些扩建和革新,冶炼的胃口越来越大,“吃不饱”的情况就更严重了。为了解决原料不足的问题,我们大力挖掘潜力,把积压多年的各种杂料清理出来,解决了矛盾。这个矛盾解决了,我们觉得不会再出现什么问题了,就没有继续搞调查研究。可是,客观形势的发展往往超过我们的主观认识,到了四、五月份,矿石大批大批地运进厂内,生产又出现了新的矛盾。不是“吃不饱”,而是“吃不了”了。开头,我们对这个新情况并没有引起重视,革命工人贴出了大字报《全国形势大发展,冶炼厂怎么办?》在这一猛掌的推动下,我们才又深入基层作了调查研究,进一步发动群众,采取措施,“吃不了”的矛盾才又解决了。
毛主席在《实践论》中指出:“社会实践中的发生、发展和消灭的过程是无穷的,人的认识的发生、发展和消灭的过程也是无穷的。”“客观现实世界的变化运动永远没有完结,人们在实践中对于真理的认识也就永远没有完结。”从解决“吃不饱”发展到解决“吃不了”,我们进一步体会到,认识绝不能一次完成,调查研究绝不能只搞一次,必须不断地进行下去。
为什么常常在搞一段调查研究,取得一些认识以后,就不再继续前进了呢?一个主要的障碍就是经验主义。我们来到工厂支左将近四年了,有时候就这样想:情况已经比较熟了,什么事,闭上眼睛一琢磨就差不多了。这种“闭上眼睛一琢磨就差不多了”的想法和做法,就是经验主义的表现。经验本来是实践的结果、调查研究的结果,是唯物的东西;但是如果抱着过去的经验不放,不再进行新的实践、新的调查研究,有用的经验就会变成有害的经验主义,就会成为唯心的东西,成为阻碍继续实践、继续搞调查研究的绊脚石。
毛主席教导我们:“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形势一派大好,越来越好。作为一个人民解放军支左人员,肩负着毛主席交给的光荣任务,肩负着人民群众的殷切期望,我们决不能满足于摸到了地方工作的一些规律而停顿起来,决不可以当“知识里手”,我们一定要反骄破满,不断地积极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把调查研究的工作不断提高到新的水平,紧紧跟上不断发展的新形势,为人民立新功,沿着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奋勇前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