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阅读
  • 0回复

三次破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1-02-20
第4版()
专栏:

三次破满
山东安丘县凌河公社石家庄大队党支部书记 吴永富
回顾我们大队“农业学大寨”六年以来的战斗历程,对毛主席有关反对骄傲自满的伟大教导感到特别亲切。我们大队在学大寨的道路上,进行过三次反骄破满整风。破一次,思想境界提高一次,执行和捍卫毛主席革命路线的觉悟提高一步。
第一次反骄破满整风,是在一九六五年冬天。斗争的焦点是学大寨“差不多”了还是“差得多”。我们大队从一九六四年就积极响应毛主席关于“农业学大寨”的伟大号召,大伙下决心战天斗地,改变石家庄的面貌。大干两年,粮食亩产由四百八十斤提高到六百四十五斤,跨过了《纲要》。对国家贡献增多了,集体积累增加了,社员生活提高了。就在这个时候,有的社员就自满起来,说什么:“咱石家庄这一片沙丘地,解放前粮食亩产不过百,学大寨两年就一下子跨过了《纲要》,真不简单!”党支部有的同志也沾沾自喜,总觉得“差不多”了。
到底是“差不多”还是“差得多”?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自上而下开展了一次反骄破满的小整风,反复学习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有关教导。党支部成员带头开展自我批评,并请贫下中农提意见,使大家认识到,有了“骄”字就故步自封,目光短浅,胸怀狭窄,止步不前。
为了进一步反骄破满,提高路线斗争觉悟,我们对照先进找差距:大寨党支部是“一杆红旗”举得高,两个“纲”抓得牢,“三个建设”搞得好。比比大寨、看看自己,我们差就差在毛泽东思想红旗举得不是那么高,阶级斗争和两条路线斗争的纲抓得不是那么牢,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生产建设也还没搞好。不是“差不多”,而是“差得多”。我们在大寨路上刚迈步,就想躺下睡大觉,这个思想就差得多。
在这次反骄破满整风以后,全大队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的自觉性有了很大提高。就在这一年,我们大队的粮食亩产量从六百四十五斤增长到八百零四斤,跨过了“长江”。
第二次反骄破满整风,是在一九六九年冬天。这次主要是大破“生产到顶论”,树立继续革命的思想。
在落实一九七○年生产计划的时候,新的“满”字又出现了。有的干部、社员说:就凭咱石家庄这个漏水漏肥的沙土地,能上八百斤,也就到顶了。我们又带着这个问题,举办了毛泽东思想学习班,开展了一场“产量是不是到顶了”的大讨论。在这次讨论中,首先学习了毛主席关于“人类总得不断地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的教导,批判了“增产到顶”的形而上学的错误思想,大家认识到:人的思想红,就能把产量搞上去;思想不革命,产量就到顶。大家还总结了亩产闯千斤关的经验,用有力的事实,驳倒了“产量到顶”的思想,他们说:
“要为革命创高产,关键是要破思想上的骄傲自满。”那一年,我们填平大沟,搬走沙丘,建大寨田,引汶河水,打机井,实现水利化,大搞科学种田。大干一年,人换思想地换装,粮食亩产闯过了千斤关。
我们大队有了成绩,上级让我到北京参加了国庆二十周年观礼,幸福地见到了伟大领袖毛主席。我们学大寨的事迹,报纸、电台也宣传;不少兄弟单位来我们大队传经送宝。这么一来,有的同志就认为:我们石家庄是“窗户里吹喇叭——名声在外了。”有的还说:“大沟沙丘变良田,千亩土地平展展,条条渠道能排灌,粮食过了千斤关,年年都有新贡献,离大寨不远了。”慢慢滋长着一种“骄傲有资本”的情绪。
这种思想情绪刚一露头,我们就吸取前两次破满整风的经验,及时抓住不放。在去年冬天开展了第三次反骄破满整风。通过层层举办学习班,针对这个问题,学习毛主席关于“不要吃老本,要立新功”的伟大教导,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对我们的工作和思想进行分析,开展思想交锋。大家认识到:成绩只能作为继续革命的起点。如果一有成绩就自以为了不起,尾巴翘到天上,使成绩变成包袱,起点就会变终点,就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化。在学习中,许多干部、社员对照“大寨在前进,不断攀高峰”的彻底革命精神,找自己的差距。有的同志说:“我们的产量虽离大寨不远,可是思想境界还差得老远老远。大寨贫下中农站在虎头山,眼望天安门,胸怀全世界,为革命种田,永远不自满;而我们有了成绩和荣誉就翘尾巴,不想继续革命。”大家越学越感到比大寨差距大,决心再接再厉,乘胜前进,为人民立新功。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