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1阅读
  • 0回复

从“农机档案”到“农业档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1-02-23
第2版()
专栏:各行各业支援农业

从“农机档案”到“农业档案”
吉林省和龙县农机修造厂革委会成立以后,为了大力支援农业生产,组成了一个调查组,走遍了附近的九个公社、六十九个生产大队、四百多个生产队,把各社队现有的大小农机具厂号、型号、性能以及部件损耗情况,一台台、一件件都登记上册,建立了“农机档案”。
自从建立了“农机档案”,这个厂替农村维修农机具,做到了心中有数,服务及时。例如去年秋天,厂支农服务队根据“农机档案”记载,发现富兴公社东南大队的柴油机应该修理了。于是,他们立即派人赶到东南大队,刚到打谷场上,只见几个社员正焦急地围着一台柴油机,原来他们已经检修了好长时间,还没有找到毛病在哪里。农机修造厂的工人根据“农机档案”记载,很快找到是油泵出了毛病,不一会,他们就和社员一起把柴油机修好了。贫下中农高兴地握着工人们的手说:你们时时为咱贫下中农着想,真是贫下中农的贴心人哪!
但是,和龙县农机修造厂的工人并不以此为满足,他们除了帮助农村维修农机具外,还努力使自己生产的农机具适应本地区农业生产的需要,在农业生产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厂革委会为此又派出了调查组,对全县的土地、畜力、人力和农机具的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调查,把“农机档案”发展成“农业档案”。
“农业档案”建立以后,农机修造厂不仅及时帮助农村维修农机具,而且因地制宜地制造农机具。有一次,他们听到勇化公社上化大队贫下中农反映,涝洼水田耙地时进不了耕牛,用人耙既费力,效率又低。他们从“农业档案”上了解到,全县涝洼水田面积较大,便试制了一种适用于涝洼水田的轻巧的涝田耙地机,送到了农村,很受贫下中农的欢迎。一年多来,这个厂根据“农业档案”提供的材料,按照农村的实际需要,先后试制、改装和生产了水田畦苗盖土机、水田人力锄草机和山地平地两用的畜力铲趟机等农机具,有力地支援了农业生产。
(据新华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