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阅读
  • 0回复

改进教学的尝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49-12-09
第3版()
专栏:

  改进教学的尝试
清华通讯组
暑期中清华机械系有很多同学到东北去实习,看到了在共产党领导下劳动人民用自己的力量在恢复和发展工业,看到了祖国丰富的资源,更坚定了对祖国建设必然胜利的信心和解除了“毕业即失业”的苦恼。问题只在“如何学得更实用”。我们又看到有些旧技术员不能很好的进行工作,这加强了我们对政治学习的要求。从东北回来不久,新中国正式诞生,毛主席宣布中国人民从此永远站起来了,我们师生都以热烈的心情准备迎接祖国的建设高潮,更明确的提出了要“师生互助,教学相长”来搞好新民主主义的学习,同时政治课也开始了,就这样我们步入了新的学期。
开学以来,教授们在教学内容上尽可能的“结合中国实际情况”。王遵明教授教“钢铁及钢铁热处理”,在过去,参考书是美国的;谈到铁的成分,不是五湖区的就是纽约州的;谈到炼铁的方法也只是适合于美国的情况。他自从东北参观回来,再加上我们提出暑假实习所碰到的问题后,本期讲课就改变方式了,如讲到炼钢的一章,先指出中国的铁矿大多是贫矿,含铁仅有百分之三十,须经过富集,把贫矿变为富矿,再送到鼓风炉去,并仔细说明还原焙烧法(富集方法)的原理和手续,并举出了鞍山钢铁公司作为例子,这样,同学便留下一个很深的印象。在上汽车工程时,宋镜瀛先生把美国和苏联做了比较,美国小汽车多,卡车少;而苏联恰恰相反,卡车三十倍于美国。他说:“我国将来汽车工业,要向苏联学习,多造卡车,帮助城乡交流”。
在理论和实际联系方面,许多先生都在大胆的尝试,创造新的形式,并且随时听取同学的意见,加以改良。宋镜瀛先生在教汽车工程时,教到汽缸,便教我们根据实际情形去设计一个;讲到活塞,便拿实际东西教我们描画;以这些东西当做习题,使我们做习题不再是为了应付先生而做习题,而是要把课堂上的理论去联系实际的东西。三年级的内燃机也是宋先生教,他先让同学去拆汽车引擎,把蓝图贴在教室内让同学先看,然后再讲书,这样同学便容易记住,容易了解。教制造方法及工具学的郑林庆先生,为了补助在黑板上画图不易清楚,就利用幻灯把照片放大来看,讲到铣刀铰刀时,就把各式的铣刀和铰刀放在系图书馆内让我们用笔记对照参看,讲到自动车床凸输设计所用的工具时,郑先生就以硬纸板做个模型,拿给我们看,使更容易明白些。
在师生互助和教学相长方面,也作了很大的努力。在组织上有教学小组,师生共同讨论教学问题。先生们为了了解同学的情况,主动的找同学开座谈会,虚心的听取同学的意见,认真的记下来,在仔细分析后,就帮助每个同学依照志愿选择重点。在考试方法上也真正做到了考试是为了总结学习。宋镜瀛先生试用了新的方法,他教同学看蒸汽锅炉的杂志,用口试来检查自己教的效果和同学自学的成绩。制造方法的习题,郑林庆先生起初是规定同学去看参考书,做报告,同学提出意见说,这样等于抄书,他马上改变方法,教同学研究实际机件的制造程序,例如要大批制造一定大小的齿轮时,必须经过那些加工过程,用些什么工具和工具机,用多大的进刀和切削速度,这样使同学容易融会贯通了解各章的关系。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