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7阅读
  • 0回复

高山上粮棉油高产的一面红旗——四川剑阁县化林大队艰苦奋斗改变面貌的先进事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1-04-03
第3版()
专栏:

高山上粮棉油高产的一面红旗
——四川剑阁县化林大队艰苦奋斗改变面貌的先进事迹
四川剑阁县央溪公社化林大队,地处高寒的剑门山区。由于自然条件很差,这里一向不种棉,不产油,粮食产量也很低。为了彻底改变这一落后面貌,化林大队的贫下中农和社员群众从一九六四年以来,响应毛主席“农业学大寨”的伟大号召,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经过六年的努力,使这个穷山窝面貌大变。一九六九年,全大队一百七十亩棉田,平均亩产皮棉一百八十九斤,创造了高山新棉区棉花生产的最高纪录,被誉为高山棉花生产的一面红旗。
一九七○年,化林大队在遭到旱、风、虫、兽等自然灾害的情况下,夺得了粮、棉、油全面丰收。粮食平均亩产九百五十斤,皮棉平均亩产二百零六斤,油菜籽平均亩产三百八十六斤,花生、大豆产量也有较大的增长。在发展粮、棉、油生产的同时,全大队新栽果树一万二千多株,营造薪柴林、用材林五十多亩;去年生猪增长一倍多,年底存栏数达一千一百三十二头,平均每户三点三头;大队还兴办了农副产品加工等副业生产,去年副业收入一万多元;利用新建水利工程发展了养鱼事业。由于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这个大队到去年已有集体储备粮四十多万斤,资金积累达五万一千多元,社员收入也相应增加。
反骄破满,继续前进
化林大队一九六九年创造了棉花高产纪录以后,一些干部和社员开始滋长了一种自满情绪。有的人认为,工作做得差不多了,生产水平差不多了,对国家贡献差不多了,保住现有的成绩就行了。党支部认为,问题出在下面,根子在上面,这种“差不多”和“增产到顶”的思想,反映了领导班子思想上有骄傲自满情绪,这对于执行毛主席革命路线,夺取更大胜利,妨碍极大。于是,他们决定发动群众,实行开门整风。
支部的同志重新学习了毛主席关于“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伟大教导,学习毛主席的《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学习和时局》两篇重要著作,并且和群众一起分析和总结了第六生产队过去走过的一段曲折的道路。大家谈到,第六生产队一九六七年以前,革命和生产一直跑在其他生产队的前面,集体经济不断巩固和发展,社员的收入也是全大队最高的。一九六八年,这个队的干部产生了骄傲情绪,放松了抓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工作上松松垮垮,结果造成大减产,落到全大队最后一名。一九六九年他们吸取了教训,狠抓用毛泽东思想教育人,狠抓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坚决反对骄傲情绪,工作一步一个脚印,这样就又重新跨进先进的行列。回顾六队的经验教训,使大家受到深刻的教育。他们说:有了骄傲自满,路线就偏,人就变懒,地就减产;一定要把骄傲自满换成谦虚谨慎,才能继续前进。
大家提高了觉悟,又进一步找差距。他们分析,一九六九年化林大队虽然棉花产量比较高,但粮食平均亩产才七百多斤,还没有达到《纲要》规定的指标,林、牧、副等项生产也还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党支部经过开门整风找出了差距,便带领群众继续大搞小型水利,治山改土,植树造林,养猪积肥,苦干了一冬春,为夺取一九七○年农业生产的全面丰收打下了基础。
事在人为,地在人种
化林大队党支部在继续前进的过程中,紧紧抓了革命大批判,狠批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的“三自一包”、“四大自由”、“物质刺激”等反革命修正主义黑货,广泛宣传“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伟大方针,并且开展了粮、棉、油是相互促进,还是相互排挤的大辩论。在辩论中,有的人认为,“又要粮食高产,又要棉花、油菜也高产,那能一个巴掌按住几条鱼?”针对这种片面的观点,大家学习毛主席的哲学思想,分析粮食和棉花、油菜有互相促进的一面,在土地、肥料、劳力等具体安排上又有互相矛盾的一面;可是,事在人为,地在人种,只要全面安排,合理布局,充分发挥人的积极因素,积极创造条件,挖掘增产潜力,矛盾是可以解决的。这样,大家统一了认识,决定采取一切积极的措施,促进粮食、棉花、油菜生产的全面发展。
他们首先合理安排了劳动力。农忙时,大家全力以赴,抓好粮棉油生产;农闲时,根据社员的体力强弱和特长,组成专业队,开展兴修水利、治山改土、植树造林等活动。为了适应全面发展的需要,他们常年固定了少量人员,分别负责副业加工、畜牧业、护林等方面的工作,还组织了棉花、油菜等科研小组,出主意,想办法,从生产技术上进行指导,使各项工作都扎扎实实地开展起来。
对于生产中出现的其他矛盾,化林大队党支部都发动群众认真加以解决。粮棉油要高产,都需要种在好地上,没有那么多好地怎么办?贫下中农说:“棉花、油菜挤粮食的好地,影响粮食生产不行;把棉花、油菜种在孬地上,棉、油不能高产也不行。我们要学大寨,向穷山薄土进军。”于是,他们大搞治山改土。对薄土瘦地,就加厚土层;对黄泥粘土,就掺沙改良土壤,这样就改造出了很多好地。粮棉油要高产,都需要肥料,没有那么多肥料怎么办?他们便发动群众大搞养猪积肥,还根据山区特点开展采青积肥。
化林大队在解决粮棉油争地、争肥、争劳力的矛盾中,推动了治山改土、养猪积肥、植树造林、农业机械化等各项事业的发展。
敢于斗争,敢于胜利
去年,化林大队先后遭到干旱、大风、病虫等自然灾害的轮番袭击。但是,灾害吓不倒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贫下中农。他们组织起来,勇敢战斗,终于把这些灾害一个一个地战胜了。
三、四月份,发生了旱象,化林大队的全体干部、社员分成几条战线作战,一方面加强秧田管理,抓好水稻、玉米等粮食生产;一方面坚持挑水上山抢救棉苗。五月初,又遭到一场八、九级大风,棉苗吹得象火烤过的一样。遭灾的当天晚上,大队党支部的同志们手捧红宝书,反复学习毛主席关于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教导,一致表示要下定决心,迎着困难冲上去!第二天,他们就带领社员到棉田去补苗,死多少就补多少,有的补过三四次未成活,也不灰心,直到成活为止,终于保证了全苗。他们还适时灌水和施肥,精心管理油菜。旱象持续了几个月,干部和社员硬是天天肩膀不离扁担,坚持挑水浇地。他们说:“今年的粮食、棉花和油菜是种在我们肩膀上的,我们要用铁肩挑出个粮、棉、油齐高产来!”
由于天旱,去年虫灾特别严重。在虫害面前,党支部和大队革委会提出了“连续作战,虫口夺粮!虫口夺棉!虫口夺油!”的战斗口号,发动群众大打灭虫的“人民战争”。他们除了组织治虫专业队,大造土农药,进行药物防治外,还组织儿童们下田捕捉害虫,终于消灭了虫害。他们还战胜了兽害和阴雨,结果夺得了丰产丰收。
新华社通讯员 新华社记者
(本报有删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